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尔基认为,情节是文学的三大要素之一,是“人物之间的联系、矛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关系,——某种性格、典型的成长和构成的历史。”他正确地揭示了艺术情节和人物性格的辩证关系,也为我们探索鲁迅小说的情节艺术指明了一条入门的途径。但是,毫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从鲁迅观照悲剧人生题材的艺术视角和小说的情节构成、艺术描写等艺术传达方式考察,作为艺术品的《阿Q正传》,体现出鲁迅喜剧性的审美方式.进而,文章结合鲁迅创作的理性精神——否定性地批判国民劣根性思想,与阿Q形象的喜剧性人生内涵——民族文化心理的病变内质,论证《阿Q正传》喜剧性审美方式的深层意蕴:以喜剧性审美方式,撕破了阿Q及阿Q式民族文化心理的荒诞性,送入历史的“坟墓”.鲁迅喜剧性审美方式,在艺术创作领域所完成的,是将老旧时代的思想“丑角”置于历史的“坟墓”的世纪性变革.  相似文献   

3.
题引陆游语,盖不用原义,也不故反其意,只是想借此点明本文的题旨:作家的思想素质和创作动机对作品艺术特色的形成产生着极大的影响;自觉为革命擂鼓呐喊的鲁迅,他在小说创作中显示出来的艺术特色与其改造社会的启蒙思想有着深刻的因果关系。积数十年的研究,论者对鲁迅小说的主题、题材和风格特征、悲剧结尾,从作者的思想方面追本溯源作了不少精辟的分析,可谓成绩斐然。但是,有关小说情节和心理描写的特点及其产生机制,似乎稍嫌探讨不够。再则,鲁迅的《呐喊》《彷徨》确立了我国现代短篇性格小说的基本格  相似文献   

4.
运用弗赖塔格金字塔式(Freytag’s Pyramid)的情节发展理论分析阿契贝《瓦解》中的"争斗"情节,旨在领略小说巧妙的叙述技巧,探讨"争斗"情节在小说主人公性格塑造和主题表现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呐喊》、《彷徨》的廿五篇小说中,有十二篇用第一人称写的。在中外小说创作史上,象鲁迅这样经常、熟练、成功地运用第一人称构思情节,塑造典型,表现作者的思想倾向,是罕见的。巴金这样评价;“鲁迅先生的短篇集《呐喊》和《彷徨》以及他翻译的好些短篇小说都可以说是我的启蒙先  相似文献   

6.
诗化小说是为人生的艺术,它的重要目的是致力于发掘诗意的人生。这个创作原则的审美规定性,使得它与读者的情感交流和认知交流方式有别于情节小说和性格小说而呈现独特的艺术风貌。现就我国现当代一些典型诗化小说,分析一下它在审美形式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学界对塞缪尔·理查逊的研究主要从书信体小说结构模式、情节安排、艺术特点、人物心理分析、女性主义、道德坚守等角度来进行。对理查逊小说的分析和解读主要集中在《帕梅拉》和《克拉丽莎》两部小说上,对其第三部小说《查尔斯·葛兰底森爵士传》的研究甚少。我们需要加强学术史的研究,运用更多的批评方法和审美理论进行对理查逊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 在鲁迅研究中很多人常常谈到鲁迅的讽刺理论,并据此认为,鲁迅是一个善于讽刺的作家,讽刺是鲁迅小说的一个重要特色。例如,王瑶说:“鲁迅小说的一个重要特色是讽刺;特别是对一些否定人物的形象,他是常常给以无情的狙击的。”(《论鲁迅作品与中国古典文学的历史联系》,《文艺报》1956年20号)何家槐说:“第三,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在鲁迅小说中,也表现了他特有的讽刺天才和幽默风趣。象《彷徨》中的《肥皂》和《高老夫子》则简直可以称为讽刺作品。”(《鲁迅作品讲话》,长江文艺出版社1959年版)吴中杰、高云说:“沉郁的幽默和深刻的讽刺,是鲁迅小说艺术风  相似文献   

9.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小说体裁的阅读教学一般集中在对人物、情节和环境这三要素的分析上,其中在《祝福》这篇小说的课堂教学中,人物形象分析的重点又通常聚焦于祥林嫂,作为故事叙述者的“我”这一关键形象很容易被忽略。本文重点抓住“我”这一叙述者形象,在了解小说情节的基础上进行文本细读,了解文本中各类人物的性格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剖析“我”的内心世界,同时结合时代背景挖掘鲁迅的创作意图以及作品和现实间的联系。结合新课标理念,引导学生从《祝福》的单篇阅读走向鲁迅作品的群文阅读,对文本进行深度学习,学会多角度阅读与思考和多角度、有创意的写作,以期拓展文化视野,提高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意趣和鉴赏能力,进而在教学中落实对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古典的情节小说转向现代性格小说,这是中国小说发展的一个总体趋势。本文试图探讨中国小说情节演变的有关规律,论证现代小说情节的“单纯化”倾向,并说明鲁迅在对古典小说多种因素的继承与改造中给现代小说情节带来的一系列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三国演义》是一部描写战争与英雄的古典小说 ,书中英雄个个有泪 ,而且动辄流泪。作者罗贯中对英雄泪的描写是为了突出人物某方面的性格。同时 ,也不可否认 ,《三国演义》的成书时间是小说的初创时期 ,《三国演义》人物刻划只能称为类型化典型。从现代读者的审美心理来看 ,在阅读《三国演义》时追求的就是那种自然、质朴、直率和粗线条的风格所带来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向来被视为小说的三个基本要素。小说写作或理论家评论,莫不围绕这三点进行。人物是小说的主角。这来自文学是人学这一古老命题。作为文学的一种,小说当然首先要表现的是人,人物的命运,刻划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表现人类对自身成长的关注和追寻。离开了人物的小说,在传统小说中是不存在的。情节,则是人物在小说中的行动(这比我们仅把它理解为故事框架好)。这同样是个古老的命题。二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在《诗学》提出的“悲剧六成分”中,把情节放在第一位。他说:“人的幸福与不幸均体现在行动…  相似文献   

13.
《聊斋志异》的情节艺术毛德富或许把小说分为情节小说(或故事小说)、生活小说、心态小说未必十分科学和周严,但它确实从某一侧面对小说内容和形式的特征作了确定、划分。鲁迅的《狂人日记》产生以前,中国没有心态小说;生活小说虽有,但它晚至明清的《金瓶梅》、《红...  相似文献   

14.
玛拉沁夫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大胆地进行典型情节的提炼和加工,同时还对中国古典小说中人物形象对比原则进行大胆实践,从而使人物形象十分饱满,性格非常鲜明生动。此外,玛拉沁夫在人物形象塑造时,还注重人物的心理刻画,特别是后期的小说创作中,创作中心转移到对人物命运和人生价值的关怀和思考上,从而使其小说具有了一定的人性深度和历史深度。《活佛的故事》标志着玛拉沁夫小说创作艺术上的真正成熟;《爱在夏夜里燃烧》代表着玛拉沁夫小说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15.
老舍的《骆驼祥子》在结构上有其独特的魁力。小说以主人公祥子的命运为主线,在单纯、明晰的情节中,再现了广阔复杂的人生世界,揭示出祥子性格发展的必然。小说通过结构上的前后对比与照应,使祥子的形象在人物和事件有机地多条伏线的巧妙安排中,迸发出强烈的悲剧效应。小说还在生动细腻的心理刻划中,造成情节的跌宕起伏,扩大了主人公性格的丰富内蕴。《骆驼祥子》在结构上呈现出单一中寓复杂,平淡中有波澜,严谨中有疏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孔乙己》主题新解王多治《孔乙己》是鲁迅小说中最短的一篇,(如果不算《一件小事》的话)全文不足三千字。精炼如诗,动人如歌,鲜明如画,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这篇小说几乎没有故事,也没有什么曲折动人的情节,有名有姓的人物也只有一个,可它的内涵却十分丰富,意...  相似文献   

17.
明人胡应麟说:“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少室山房笔丛》)至鲁迅说得更明白:“小说亦如诗,至唐而一变,……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中国小说史略》)认为唐人才开始有意为小说。现在有学者认为六朝已有有“意为小说”的萌芽。撇开这些争论,有一点可以肯定:唐人已经有意识地进行小说创作,小说的自觉时期已经到来。 唐人怎样“有意为小说”呢?本文侧重从李益的生活事实与《霍小玉传》中的审美事实的联系与区别,探索唐人自觉地进行小说创作的部分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8.
鲁迅小说向以选材严,开掘深著称,因此它的细节描写既深刻典型,又真实动人。选取典型的生活细节,来刻划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活现纸上,这是鲁迅小说的细节描写给人印象最深的地方。例如我们从《肥皂》、《离婚》、  相似文献   

19.
一、鲁迅小说中“我”的写法 鲁迅的《呐喊》、《彷徨》是两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集,共收小说二十五篇。其中用第一人称写的就有十二篇:《狂人日记》《孔乙己》、《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故乡》、《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祝福》、《在酒楼上》、《孤独者》、《伤逝》。由此可见,鲁迅是很喜欢用第一人称进行小说创作的。一个作家采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来结构小说,展示情节,突显主题,这是由他的创作观和艺术个性决定的。鲁迅写小说有着非常明确的创作目的,就是“想利用他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德国当代著名女性小说作家伽比·豪普特曼于近年创作的三部女性小说《找一个阳萎男人过日子》(1995)、《只有死男人才是好男人》1996)和《床上的谎言》(1997),无论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成就上都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小说以两性冲突为中心,从女性的视角出发,运用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法和间接描写等手法,塑造了一系列"追求和谐的两性关系"、具有坚强意志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德国新女性形象.伽比·豪普特曼在女性小说中塑造了具有强者性格的尼娜、卡门和乌尔苏拉,正感应了德国主流的审美心理,她所创作的女性小说因而也成为统一后德国文学中最突出的文学现象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