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日本学者的汉梵对音译音研究的历史看,日本学者对汉梵对音译音的研究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做出了很大贡献。日本学者有关汉梵对音译音资料的考订与整理和汉梵对音译音研究的基本问题,如梵汉对音译音的转写与标记、梵汉对音译音语音系统研究的时空特征、梵汉对音译音研究的具体方式、梵汉对音译音研究对中国音韵学的影响等,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汉语中的音译词,因其“舶来”形象与外来色彩,绝大多数要经过汉化和规范之后才能为汉语所接受。音译汉化有各种方式,是音译词规范的基础。因此,音译词进入汉语的基本路径是纯粹音译→音译汉化→音译规范→音译接受,但这一路径并不完全是线性地逐级递进完成的。  相似文献   

3.
语音象似性有助于音译过程中“音美“的传递。本文从认知域的象似度对音译进行分类,并在分析认知域象似度和语际象似度的基础上,提出完全对等象似性音译、部分对等象似性音译和完全不对等象似性音译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舍义就音为哪般?——中国高校校名音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中国600多所普通高校校名进行了量化统计,发现校名英译呈现出一种不容忽视的拼音化趋势.文章对音译的翻译方法追本溯源,对校名音译进行分类,并探析其音译缘由,即在"翻译的文化转向"大背景下,音译是促进文化交流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回顾日本学者利用日语汉字音研究汉语中古音历史;介绍日本学者有关日汉中古音对音译音资料的考订与整理成果;评述日本学者日汉中古音对音译音研究的基本观点,如日汉中古音对音译音的资料"互动"作用;日汉中古音对音译音语音系统研究的时空间特征,日汉对音译音研究对汉语中古音研究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6.
略论音译与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针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中出现的欠额翻译和某些译法众说纷纭的现象提出音译的必要性。通过音译词的语义涵盖量、国外词典、因特网信息、历史溯源和翻译的现代理据证明音译的可行性,同时剖析了译者少用音译的原因。最后文章界定音译范畴,并提出音译的操作技巧:拼音规范、优化选词、借词发挥、以及音意结合  相似文献   

7.
汉语中英语借词形成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语音、语义、词形角度出发,将汉语中的英语借词分为音译借词、意译借词、音译和意译混合借词、半音半意译借词、音译加表意语素借词、形译借词和字母借词七种,认为汉语中的英语借词总体呈现意译逐渐取代音译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音译是引入外来词和输出外译词的重要途径之一。从符号、指称和文化几个方面对音译进行探讨可发现,音译只能作为一种变通补救的方法来处理英汉语言中处于对应缺位的人名、地名和物名词语。在使用音译方法时,既要关注语内符号体系的变迁和语际符号的差异性,也要凸显功能指称作用,还要重视民族文化特色的承载与传播,灵活调整音译的原则、策略和方法,以实现有效交际和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9.
从中国特色词语的翻译策略谈“不折腾”的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主流英文媒体在英译中国特色词语时,主要采取完全音译、音译加解释、完全直译、直译加解释或音译和直译加解释这些方法或策略。从外宣的角度讲,音译或直译加解释即解释性翻译的方法是外宣英译中国特色词语的有效方法。解释性翻译给"不折腾"的英译提供了方法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英汉音译是有规律的,其中主要有三个:增音、减音和通音.增音,是指在英汉音译时增加音,即增加元音和增加辅音;减音,是指在英汉音译时减少音,即减少某些元音和辅音;通音是指不同的音译为同一个音.通音包括长短元音相通、单双元音相通、轻浊辅音相通、鼻音相通和流音相通.  相似文献   

11.
洪堡特语词内部形式的语言学理论可解释音译外来词现象及其理据成因.音译外来词是一种精神创造活动,体现语言的内在智力因素和译者的精神特质,音译外来词的译介活动是建立在体验之上的,是译者的认知与现实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阐述汉藏翻译中音译发展趋向的基础上,就音译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国名通常都采用音译的办法,这是因为在语言中,地名的符号性很强,名称与事物之间的理据性较弱,而名称的语言指称作用较大。外国国名汉译时多采用音译,或半音译半意译,全意译的国名为数不多。但音译国名无法反映出国名本身的内涵和其中蕴含的历史与文化意义,还有海峡两岸译法不同或所译名称不准、不雅等问题。研究国名的内涵及其翻译方法,分...  相似文献   

14.
大陆和台湾虽同为华语区,但因对外国人姓名翻译所采取的策略不同,差别显著。以Harry Potter系列作品为例,探讨两岸对文学作品中外国人姓名翻译的异同,认为:音译是文学作品中外国人姓名翻译的主要策略,但大陆和台湾在音译时因为遵循不同的规范,音译的结果仍差异巨大。同时,文学作品中的姓名翻译不同于普通交际中的姓名翻译,因其蕴含有特殊的文化内涵,直接音译有很大的不足。台湾比大陆更倾向于采取意译的翻译策略。最后指出音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法更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呈现原文的命名文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外国人名、地名音译使用汉语多音字带来的阅读和称说障碍为例,说明以文字为媒介进行音译不仅要考虑两种语言单位转换的准确性,还要顾及翻译结果进入到汉语词汇系统后在应用层面上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音译中克服多音字参与造成的障碍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商标译名的翻译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商标译名成功与否直接影响产品的销售。翻译商标通常采取音译、意译、音译兼意译 ,缩略词和杜撰词等方法。翻译商标要避开文化冲突 ,注意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实例阐释了中国英语文化空缺词的翻译方法,如音译、音译加注、直译和功能对等等翻译方法,以期对翻译有所禆益。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一体化,大量外来词汇在汉语中"登堂入室",使得我们的语言更加多姿多彩.为了尽量保持这些外来词的原貌,我们往往采用音译的方法.我们拟从语用的视角讨论外来词的音译特点及发展趋势直接使用、音译与意译逐渐融合、以及音译词翻译逐渐"人性化"等.  相似文献   

19.
汉语中英译借词的音译排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种语言都不可能“自给自足”。借词的产生是语言交流的结果 ,借词引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但现代汉语的借词却存在着一种排斥音译转写 ,而乐于接受部分音译或全意译的倾向。这是因为英语和汉语之间的巨大差距造成的。同时 ,音译转写对民族语言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满文中的满汉合成词——按照满语的方式对引入的汉语词汇进行改造的词为坐标,归纳并列举其存在的四种形式(音译、音译加音节、音译加意译、意译),并结合语言本身因素和社会发展原因以及语用心理影响综合分析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