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方孝岳《中国文学批评》深受桐城文化影响,体现了镕铸唐宋诗文的论文祈向,"义法"之论贯穿始终,在情理论上严守桐城之轨辙。然其论诗不废才调,说法不泥于法,论理趣亦及妙悟,表明他在固守桐城文化精神理念的同时,濡染了现代精神。  相似文献   

2.
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中国思想史研究法>,是蔡尚思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蔡尚思所提倡的为学的"为,人"和"为己"目的,对材料"开矿山式的搜集法"以及学术批评的态度和方法,不仅对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而且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理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间文学批评史”是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的新领域,对于这一研究对象的历史形态、内涵特点、社会文化价值等做理论概括和深入阐释,必须确立适用于它的基本理论范畴,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研究中国民间文学批评史,应将历时性研究和共时性研究紧密结合,在“史”“论”结合的研究模式中确立基本的理论范畴,譬如在重点研究中国古代民间文学批评的流变史的基础上,确立其基本性质,阐释其社会、文化、审美内涵,研究其社会文化功能等.在研究中要注意将“还原”与“阐释”相结合,而综合性的话语分析、参今鉴古、多重证据法等都是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在较为客观地把握竹简《诗论》诗学思想的基础上,将《诗论》置于一定的历史坐标中加以比较考察,来认识其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和意义。文章认为,《诗论》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篇诗学专论,是先秦文艺性诗歌评论的代表,同时也是中国文学批评若干重要思想的滥觞;通过与《毛诗序》的比较,可见《诗论》与《毛诗序》旨趣迥异,其文艺价值远胜于《毛诗序》,同时《诗论》也可能对《毛诗序》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另外,文章还指出,《诗论》能为审视《毛诗序》历史公案提供若干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几十年来,雪莉.杰克逊的代表作短篇小说《摸彩》因其独特的魅力,在文学论坛上获得了经久不衰的关注。本文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分析了作品中体现的女性的从属地位和女性的反抗意识。  相似文献   

6.
论《珊瑚钩诗话》的文学批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珊瑚钩诗话》承北宋元礻右诸公论诗余绪 ,在对江西诗派理论进行阐发、修正和补充的过程中 ,浸含了多方面的思想文化内容 ,对现实的关注、道义的激扬与个人性情胸臆的自由喷发融为一体 ,文学批评与针砭时势相结合 ,激荡着深沉的爱国之情。在宋诗话中 ,它是一部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学批评著作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笑学"之讥的反思,感到审美永远不要失去耐心,而做学问一定要回归文本。要看到小说家的多种面孔与心态流变,基于这一点,会心与比心才是一种沟通、交流和对话。所谓小说研究方法论,乃叙事学、类型学、文体学三者合一的诗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明末清初 ,宋明理学已经发展到极端 ,于是清初文人倡导儒家传统的经世致用思想以救理学空疏浮泛之弊 ,经世思想成为一时社会思潮的主流。《四库全书总目》的文学批评无论是功用价值论、创作主客体论还是艺术风格论都由此而带上浓郁的经世色彩  相似文献   

9.
道德、 器物与文学之间存在着精神上的契合。 器物作为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合 体, 承载着深厚的道德内蕴。 人们以器比德, 通过赋予器物精神内涵来表达对 “德” 的思考。 刘勰深受儒 家思想的熏陶, 《文心雕龙》 以 “器物比德” 的方式来论说理想的文学与文人。 首先, 刘勰继承了儒家明慎 辨物的传统, 以辨器比识德, 认为明辨器物的正色与间色就是推崇道德与文章的雅正之美。 其次, 刘勰以器 质比德质, 以治木砌墙时的先质后文来论说理想的文人人格, 以玉器的以质为文来论说文章之美。 再者, 刘 勰以制器比修德, 以金属冶炼对质料的重塑、 律管定律对器物的规范, 来喻指人修身正己的过程, 并将其引 申至文体的规范性。 最后, 以器用比德彰, 借圭璋等玉器之用比君子德行和文章之美, 又以木材喻人才, 论 说文德以器用为本。 《文心雕龙》 的 “器物比德” 传统建立在 “天人合一” 的哲学观念和 “器以藏礼” 的 礼法观念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方法、方法论、经济学方法、经济学研究方法、经济学方法论、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等基本概念入手,论述了作为方法及方法论,必然有其哲学基础,为第一个层次上的方法论。在方法论的第二个层次上,包括实证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方法等等,在方法论的第三个层次上,包括具体的分析方法,如数学分析方法,而数学分析方法又包括函数分析方法、模型分析方法、对策论博弈论分析方法等等。心理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方法等等,都是属于为第三个层次上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中国对苏联文学批评的接受,恶化和助长了中国文学批评的工具论倾向。许多文学批评工作者狭隘地理解"革命文学"的理论性质,片面夸大"革命文学"的社会功能,忽视文学的艺术审美属性而强调"文学工具论"。同时,中国文学批评也常用简单粗暴和行政命令的方式,来对待文艺中的思想问题和是非问题,即用政治式的宣判来解决文学问题,或用政治话语来代替文学的审美分析,从政治的角度来对文学作品进行价值评价。苏联文学批评之所以会对中国文学批评的工具论产生影响,其一是因为苏联文学批评中原本就存在工具论思想,其二是因为中国接受苏联文学批评时的功利立场。  相似文献   

12.
13.
孟悦、戴锦华的《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一经发表,便引起广泛的关注,成为当时妇女文学研究中影响最大的一部著作。这部以女性主义视角和立场写作的文学史著作,以其新颖的思考方式、深刻的洞见对现代女性写作和八十年代之后的女性研究提出了具有原创性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四库全书总目》是古代文学批评的集大成之作,尤其在明代诗文集的介绍和评价方面具有批评史的意义,它对明初台阁体的诗文作品评析颇具特色,大致呈现出主观裁夺、扬此抑彼、细分界限和显瑜掩瑕等几种方式,揭示了台阁体文风的内涵。《四库全书总目》对台阁体深刻的文学批评和认知程度为当今研究明初前百年文学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依据和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5.
艾田蒲( Rene Etiemble)的比较文化巨著《中国之欧洲》具有独特的方法论体系。在语言层面上,这部著作表现出形象性与思辨性的高度统一;逻辑层面上则以归谬法的使用为特色;论述策略上忠实体现了作者提出的“比较诗学”的特性---历史考证与审美思考的结合;结构层面上则倾向于“起-承-转-合”的完整运思。这一独特的方法论体系或许可以为比较诗学的研究提供一种启示:既然从意识层面入手解决各类“中心主义”、民族主义困难重重,从学理层面进行的辨析又常常陷入曲高和寡的窘境,那么,以方法的运作清除偏见所赖以滋生的土壤,或许可以为我们带来一种真正清醒、公正而又不失美感的比较诗学。  相似文献   

16.
《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开篇专论,在文学批评史上有着深远的意义,它不仅对文学的一般规律及其知名作家进行了分析评价,而且对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的社会作用和价值问题做了客观的总结。  相似文献   

17.
艾田蒲(RenéEtiemble)的比较文化巨著《中国之欧洲》具有独特的方法论体系。在语言层面上,这部著作表现出形象性与思辨性的高度统一;逻辑层面上则以归谬法的使用为特色;论述策略上忠实体现了作者提出的"比较诗学"的特性——历史考证与审美思考的结合;结构层面上则倾向于"起—承—转—合"的完整运思。这一独特的方法论体系或许可以为比较诗学的研究提供一种启示:既然从意识层面入手解决各类"中心主义"、民族主义困难重重,从学理层面进行的辨析又常常陷入曲高和寡的窘境,那么,以方法的运作清除偏见所赖以滋生的土壤,或许可以为我们带来一种真正清醒、公正而又不失美感的比较诗学。  相似文献   

18.
用"十年磨一剑"来形容王光明先生的<文学批评的两地视野>①是毫不夸张的.所谓"十年磨一剑",不仅意指该书的出版距其上一本专著约10年时间,更重要的是,它勾勒出作者孜孜不倦的探求者姿态.在这个喧嚣浮躁的时代,学者明星化和文学批评时尚化大行其道,而王光明固守一方清静书斋,以清明的理性深入反思20世纪中国文学的诸多问题.在卓有建树的现代汉诗研究之外,王光明对当代文学批评家和批评文本的研究,也显示出一种独到的眼光.<文学批评的两地视野>一书即为这方面研究的成果汇集.  相似文献   

19.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最为重要的成果,一直指引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并成为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基本依据。新时代如何进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与中国传统文学批评标准的结合,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的创新发展,在学理方法上需要运用“新格义”阐释法,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与中国传统文学批评标准各自所包含的观念逻辑与理论意涵进行“共现”“分梳”“比堪”“融通”阐释,最终形成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的新内涵、新形态。由于此种新内涵与新形态是以不断变化着的当代中国文学现实为基础,以文学批评的思想、内容、形式、功用为进路,通过打通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政治性、历史性、审美性、人民性标准与中国文学批评“道”“文”“质”标准,实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政治逻辑、情感逻辑、伦理逻辑与知识逻辑的统一,因而它可以使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在理念与实践两个方面成为一种统一文学创作、鉴赏、教化、批判与行动五重目标的全新文学批评共同体。  相似文献   

20.
《重返〈生死场〉》采用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方法,作者刘禾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将作品主题置于与民族主义相对立的位置,使得萧红的《生死场》再一次陷入女性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关系问题中,其创新和偏颇之处相当具有典型性.从对男性批评家的否定、女性身体状态的描述、女性作家与男性作家写作模式的不同、男性特点的削弱、男性与女性归属的对比等方面对文章进行个人性评论,以此解读刘禾的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