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世纪50年代中国“美学大讨论”在当下学术史评价中仍问题重重。“思想改造—双百方针”形成的话语夹缝,使得美学问题讨论不仅与此前系列文艺批判运动截然不同,而且在政策制度保障下获得了相对自由的论辩空间,进而在对革命话语的弹性突破中形成了符合自身逻辑的美学话语。除推动美学知识普及和美学人才培养外,“美学大讨论”还奠定了中国美学学科范式的雏形,实现了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学科化和体系化,并催生出以“实践美学”为代表的中国美学理论形态,并影响至今。同时,受意识形态的干预及苏联美学话语的前置影响,“美学大讨论”又将马克思主义美学丰富多元的方法论窄化为单一的认识论和反映论,还在“主客二分”的古典本质主义思维模式中兜圈打转,既脱离了国际美学的发展潮流,又与中国古典美学相脱节。“知识话语”求真理想与“意识形态话语”建构要求的矛盾冲突,是理解这桩美学史案在学术与意识形态之间功过是非的关键线索。  相似文献   

2.
作为苏联时代在哲学理论上无视人的发展的一个典型,法共哲学家阿尔杜塞把《资本论》断为反对人道主义体系,是错的;匈牙利共产党哲学家卢卡契在抽象人道主义和反人道主义的两极间摇摆,不足为训。在国内,上世纪80年代周扬等人倡言人道主义,胡乔木和黄楠森等人从历史观上否定人道主义,形成两派。黄至今不理解“两个历史过程”理论对“以人为本”的必然呼唤,对“以人为本”持续质疑,在理论上失误多多。作为数十年坚持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的著名学者,薛德震目前对黄的批评,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3.
20世纪50年代,虽然国家反复禁止,但农民仍普遍向城市、工矿乃至新疆、关东等地流动。农民的流动主要源于两种心态,一是在城乡差别明显存在的情况下,改善现状,闯荡未来的心态;二是怀着摆脱窘境,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的心态,其心态体现了底层民众与命运抗争的勇气。  相似文献   

4.
80年代,中国的政治气候忽阴忽晴。1983年10月,开始了清除精神污染和反对自由化。思想理论界极为敏感,一闻风吹草动,立刻寻找此次谁是挨整对象,没想到这次锋芒所向竟是个德国古典哲学的概念——“异化”。  相似文献   

5.
1988年,第十届国际人道主义和伦理学会世界大会在美国巴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召开,会议通过的《相互依存宣言:一种新的全球伦理学》①(以下简称《宣言》)中这样写到:这种全球伦理学的基本前提是“我们每一个人对于发展普遍的道德自我意识都有利益关系,我们每一个人对于世界共同体都有高度的责任”。这份文件强调全球化时代建立人类共同伦理的必要性,它在1988年的时候提出,其预见性正得到当下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不断验证。但是这份文件一直没有得到国人的重视。事实上,它展示了在全球化时代,使用人道主义精神资源,倡导一种全球共同伦理的可能和方…  相似文献   

6.
7.
人的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问题.作为曾经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俄罗斯关于人的问题的研究与我国人的问题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指导思想、研究内容、理论性质、实现路径、历史命运的不同.这些差异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有充分体现.通过对比两国人的问题的不同,有助于我们揭示苏联解体的原因并从中汲取教训,有助于我们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8.
女编辑、女记者现今已成为新闻出版业公认的主力军,比例上占绝对优势不说,名主编、名编辑、名记者更是大牌、大腕云集,帼国丝毫不让须眉。然而在20世纪30年代,女性传媒者绝对是那个时代最炫目的“新新人类”,女主编、女出版人那就更是扎眼和出位得可以。有人把这一特殊群体形容成“新时代的一声炸雷”,恰如其分。  相似文献   

9.
刘文辉 《学术探索》2011,(1):121-126
20世纪90年代以传媒话语为主导的传媒语境呈现为一种无所不能的“文化霸权”特性,它与市场经济合谋,建构了人欲横流的消费主义景观。在传媒语境的笼罩下,文学叙事中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一尊独大”的历史合法性失效。由此,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不得不主动调整话语策略,不仅以“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等“下沉”的姿态面对文学,而且还通过“激励表彰”和“宣传评介”等手法满足作家的“逐利”需求,同时也对作家借用大众文学的美学符号达成“谅解”。文学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生存关系表现出多维选择流向。  相似文献   

10.
希望多一些有思想的学术和有学术的思想。……我不认为学术和思想必将陷入非此即彼的矛盾中。思想可以提高学术,学术也可以充实思想。它们之间没有“不是东风压倒西风,便是西风压倒东风”那种势不两立的关系。而且我也不相信思想竟如此脆弱,会被救亡所压倒、被学术所冲淡。——王元化  相似文献   

11.
《东岳论丛》2016,(5):49-5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治国理政新的实践发表系列重要讲话,形成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我们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由大到强历史跨越的思想指针。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基于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承担的历史使命、所处的时代背景和面临的现实挑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实现路径、发展阶段、战略布局、总体布局、发展理念、保障条件、外部条件、领导力量及其科学方法论,初步回答了什么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怎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什么是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互相关联的基本问题,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高到新境界、新水平,形成了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金鑫 《理论界》2005,(5):196-197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前期的先锋文学因其注重“形式”的探索并强调小说是“叙事的艺术”而成为传统艺术的有力挑战者。但必须强调的是,由于先锋文学对形式和叙事技巧的刻意追求使其丧失了文化圈以外大众的广泛认知与接受。曾有评论家认为,由于影视的介入,先锋文学在被通俗化转译的过程中,“先锋作家对待故事的处理方式也就离开了原来的立场。‘先锋小说’,在90年代的变化,改变了‘先锋’的性质。这是‘先锋文学’终结的内在原因。”〔1〕先锋文学是否终结这是个很有争议的话题。但我们在此要探究的是电影工作者在“转译”先锋小…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理论化体系化的哲学表达,探讨其新贡献问题,也应以其哲学层面的贡献最为根本。任何思想的新贡献内生于它的形成逻辑当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因此,“两个结合”是其形成的内在逻辑,以此为视角,或更能阐明这一新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哲学层面上的新贡献。遵循这一新世界观和方法论以“两个结合”为内核的形成逻辑,可以发现它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深化以及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思考等方面作出了新的哲学贡献。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研究性学习被国际社会普遍认同并加以实验研究。然而,由于我国的现实国情、考试制度及升学压力等因素的客观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基础教育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因此,在大学本科低年级学生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系统教育和训练,便具有了极为重要的承前启后过渡性意义。卢卓群教授于1993年始便致力于大学本科生研究能力的培养实验,在湖北大学中文系进行了三轮实践,1999年起在华中师范大学语言学系继续推广,历经八年的摸索、实践,再摸索、再实践,形成了一套逐步成熟和完善的教学方法。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卢卓群教授在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