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袁世凯为了巩固既得利益,急于登上正式大总统宝座,是《大总统选举法》出台的根本原因;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力量不断遭到削弱,是《大总统选举法》出台的前提条件;袁世凯操纵国会党争,促使国会通过先举总统后定宪法的议案,是《大总统选举法》出台的直接原因;社会各界的推动,是《大总统选举法》出台的社会条件;西方国家的要挟,是《大总统选举法》出台的外部原因。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不赞成《临时约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在向南京临时参议院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时,提出了限制袁世凯,巩固辛亥革命成果的三个条件,其中之一便是新大总统必须遵守临时参议院即将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同年3月11日,孙中山在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前,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这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此,孙中山便把临时约法视为辛亥革命  相似文献   

3.
(续)当时的蒙藏院总裁贡桑诺尔布致信中华民国大总统,建议派奈曼王到外蒙古,做说服蒙古人的工作,并使之与谢苗诺夫派对抗。这可能是由于他已听到了奈曼王担任蒙古国临时政府大臣的消息,为消除这种传言,反而向大总统推荐了奈曼王。至于锡林迪布把国防大臣当作“耐登...  相似文献   

4.
一、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是“不由自主”的在让位前后,孙中山对袁世凯的赞誉之词是比较多的,让位给袁的态度也是非常明确的。比如,在当选为临时大总统的当天,孙中山就打电报给袁世凯.明确表示自己是“暂时承乏,而虚位以待之心.终于大白于将来”①。在1912年1月15日回复议和代表伍廷芳的电文中,孙中山宣布:如果清帝实现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决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布解职,以功以能,首推袁氏”②,进一步表明了自己对袁世凯的态度。后来事态的发展证明,孙中山一再要将临时大总统的职位让给袁世凯的表示,对“革命”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1912年,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凭借北洋军阀势力,篡夺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窃取了辛亥革命成果。随后,叉于1913年10月,强迫国会选举他做了正式大总统。为了进一步扩大总统职权,控制各省地方政权,为建立帝制做准备,袁世凯采取了大权独揽,削弱各省都督实力的办法,以防止称帝后的军阀割据和“藩镇之祸”。于是,在各省推行了一  相似文献   

6.
清代著名学者王恺运很有才名。1913年,袁世凯通过滑稽选举,当上了中华民国大总统。为了装饰门面,特请王恺运当顾  相似文献   

7.
李唐王朝对待儒道释的态度是崇道、尊儒、抑释。武氏出身崇释世家,其以周代唐,除了利用符语图谶外,还主要依靠释徒为其制造舆论,登极之后仍利用释教巩固其统治。作为意识形态的儒道释之争,常常是统治阶级内部夺权斗争的表现。根据不同的条件,不同形势的需要,统治者对儒道释的态度亦时有偏重,兼收并畜  相似文献   

8.
重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侯贵生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下简称“临时约法”),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大创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这部约法规定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家...  相似文献   

9.
要确定《尔雅》中的被释词语,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字与词的关系问题,一是被释词语的位置问题。《尔雅》全书被释词语总计2877,以往学者们都说《尔雅》汇集了4000多个词语,是将训释词与被释词语混为一谈了。  相似文献   

10.
张弘 《源流》2011,(17):22-23
孙文(1866-1925),惯称孙中山,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人,近代民主革命家,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1911年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25年病逝于北京。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相似文献   

11.
在目前人们尚未发现大略堂刻有另一种形式的《西游释厄传》,以及《西游释厄传》只存在着大略堂所刻的文献资料记载之情况,大略堂《西游释厄传》,即可简称为《西游释厄传》。而这种因便于行文而简称的《西游释厄传》,就是百回本《西游记)的祖本,也即世德堂本的底本。  相似文献   

12.
民国元年是孙中山铁路建设思想发展的重要之年。在辞去临时大总统后一年左右的时间里,他专心致力于发展实业尤其是铁路事业,不仅广泛宣传铁路的重要性,而且担当重任,积极筹划铁路建设。但由于当时困难重重,他的方案遭到很多质疑,并引起广泛的争论。这些争论进发出的理性之光对当时我国铁路认知的完善和成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在解职临时大总统后至“宋教仁案”发生前,对袁世凯的再度妥协并非是落入袁世凯的圈套而上当受骗。孙中山对袁世凯再度妥协的原因,在于客观上为当时的形势所迫,主观上则存在着促使他再度妥协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4.
运用王国维先生“二重证据法”,取上世纪以来大量出土的简帛文献与传世文献相互印证,释证《天问》原文及王逸章句。主要研究有:一、字义的释证,如利用《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郭店楚简》释证出“昆仑悬圃,其尻安在”,一句中的“尻”应作“居”讲,而不是通常认为的作“尾闾”讲;二、文献的相互印证,如利用战国楚竹书《容成氏》中有关夏、商、周三代历史的内容,与《天问》中的有关内容相互印证;三、文义的释证,如《张家山汉墓竹简引书》对“受寿永多,夫何久长”一句的释证。  相似文献   

15.
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英语译释和汉语词语学习偏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对外汉语初级教材中生词英语译释存在的译释方式不妥、译释不够准确、忽略生词的附属义、忽略生词的用法等方面问题进行例举分析,指出这些问题会诱发英语干扰,导致语际负迁移,造成词语理解错误,以致留学生学习汉语词汇时容易出现语义及语法层面的偏误。  相似文献   

16.
一、释灵裕生平 释灵裕生于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公元517年),卒于隋炀帝大业一年(公元605年)。隋代僧人。据《续高僧传》卷第九载,系定州曲阳人,赵氏子。  相似文献   

17.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自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起,至1928年6月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死止,历经16年,中经袁世凯、皖系、直系、奉系四个阶段。笔者查阅了有关资料,经过一番整理、查证、比较,现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内阁的演变概述于后。 一、袁世凯窃国和败亡时期内阁的演变(1912——1916年)袁世凯夺取了清廷军政大权之后,于1911年12月9日派代表唐绍仪和革命派的代表伍廷芳在汉口举行正式和谈,18日改在上海英租界市政厅进行谈判。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和谈仍然继续进行。南京方面向袁世凯提出:和谈成功后,保证举他为大总统,但必须以清帝退位和赞助共和为条件。1912年2月12日双方很快达成了协议。同日,清帝宣布退位。13日,孙中山宣布辞职,并推荐袁世  相似文献   

18.
郭沫若释“娩”为“娩”,高明则释为“病”。高明先生没有读通的五条卜辞实际上也与妇女分娩有关,他本欲以此反对郭说,反成郭说的证据。在商周、先秦,女子亦称子,小臣也有女性充当,故子某、小臣为男之说不能成立。高明将四个年份的卜辞视为同一年来研究,不科学。所以释“”为“娩”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一一年十月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清朝政府的封建统治。一九一二年一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资产阶级教育家蔡元培被任命为教育总长。三月,孙中山被迫辞职,四月,临时政府北迁,袁世凯窃据了临时大总统职务,蔡元培仍在唐仪内阁中担任教育总长。七月,他因不满袁世凯的独裁统治,辞去了教育总长的职务。蔡元培在任职期间,怀着对资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满腔热情,以巨大的勇气和毅力,坚决改革清朝的封建主义教育,积极创建和发展资产阶级的教育事业,在我国奠定了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与民国官员商鸣臣中华民国成立后,工作尽管千头万绪,但对民国官员的教育问题,孙中山始终热情地予以关注。本文拟对此作初步探讨。一、教育官员树立民主观念,保卫共和制度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不久,就觉察到某些官员的思想、作风和素质等方面,已不能适应形势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