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体论亦称形而上学,是关于宇宙最高存在的理论形态。道德本体论则回答道德存在的最高形式,关注道德的终极价值和最高范畴的规定,即对道德问题进行形而上的思考。回溯儒家传统伦理思想,在先秦至明清的宏阔时空跨度中,道德本体论的建构是一条贯穿始终的理论主线。从先秦孔、孟、荀对最高道德范畴进行规定始,到两汉儒家建构神学目的论的道德体系,经魏晋至隋唐儒、道、释兼综互补,最终在宋明道学的理论体系中,道德本体卓然而立。儒家传统道德本体论的建构过程展示了其伦理思想的发展轨迹,了解这个过程有助于把握传统文化的主旨。  相似文献   

2.
郭店竹简儒家篇是孟子天道观转型的理论前提。竹简儒家篇以“德者,天之道”为理论起点,以“圣人知天道”为逻辑归宿,开启了先秦儒家天人相通的天道观。孟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人道何以可能和何以知天道的问题,形成了一套以“天”为终极根据,以“仁义礼智”为主要规范,通过天人双向沟通来论证人道的合理性和神圣性的庞大理论体系,从而将孔子的“主宰之天”转化为“心性义理之天”,完成了先秦儒学天道观的转型。  相似文献   

3.
刘琦 《船山学刊》2010,(2):86-88
本文通过对先秦文献典籍,特别是“上古之书”,以及其他儒家经典的论述与分析,试图厘清不同时期。不同人物对于天人关系的观点,从而获得先秦天人现的初步认识,得到一个基本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自先秦以来,源于儒家经典的“吾与点也”和“鸢飞鱼跃”就在儒家思想体系中具有特殊地位。二者不仅是重要的学术概念,还因对人与宇宙和谐关系的生动描述而具有了美学属性。在宋明理学家看来,“吾与点也”与“鸢飞鱼跃”是对抽象宇宙本体,即“道体”的最恰当描述,因此愈发受到推崇;而其中蕴含的审美属性则成为指导理学家诗歌创作的重要理念。晚明东林学派在诗歌创作中积极贯彻了这一理念,通过多种方式将“吾与点也”与“鸢飞鱼跃”蕴含的美学价值呈现在诗歌中,体现了对先秦儒家审美传统与宋明理学美学思想的继承。  相似文献   

5.
先秦儒家和谐统一思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孔子开创的、中经孟子的继承和发展、后由荀子集大成的先秦儒家学派,顺应时代的发展,较全面地探讨了天人、个体及社会的和谐,丰富了中华民族和谐统一的理论宝库。本文仅对此作一初探,以就教于学术界同仁。一所谓和谐,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相对稳定的多样性的协调统一。中华民族在遥远的古代,就从日常生活及社会实际活动中逐步认识到世界万物的差别性及和谐统一性。西周末年,人们利用“六气”、“五行”的和谐相配解释自然、社会事物的产生及变化。春秋时期的阴阳五行学说,将宇宙、社会人  相似文献   

6.
《礼记·乐记》中的“声”、“音”、“乐”是三个不同的层次 ,由“声”到“音”再到“乐”不仅是一个艺术生成的过程 ,也是一个“同民心”而达“王道”的过程。就精神层面言 ,“乐”和“礼”一样还是儒家的具有形而上学意义的有关宇宙的、人生的、政治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今天,学人多用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指示中西哲学文化的差异,似乎并不得要领。汉人董仲舒伸张先秦儒学提倡“天人合一”,西人海德格尔责难柏拉图以来的西方形而上学“天人相分”(实即“存在与存在者的分离”)。但是,中国的“天”远不是西人的“天”,西方的“人”也不就是中国的“人”,董氏与海氏都是在各自的文化立场上说话的,若引为论据,总不免要指鹿为马的。  相似文献   

8.
天人观念演进的三个阶段●巩英洲一、天人合一阶段天人合一观念脱胎于远古“敬天保民”的天命观,成熟于先秦时期。这一时期,对天人关系的探索和诠释最有代表性的是儒家和道家。儒家和道家都追求人与自然的统一,但所追求的统一图式和理想境界却有所不同。儒家为把握人道...  相似文献   

9.
《礼记·乐记》中的“声”、“音”、“乐”是三个不同的层次 ,由“声”到“音”再到“乐”不仅是一个艺术生成的过程 ,也是一个“同民心”而达“王道”的过程。就精神层面言 ,“乐”和“礼”一样还是儒家的具有形而上学意义的有关宇宙的、人生的、政治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从先秦儒学到宋代新儒学 ,其思想继承的核心内容基本是围绕伦理理论中人的本性这个问题展开的。特别是孟子的“性善说”以及作为其逻辑根据而提出的天人合一理论 ,成为宋代性理学成立的决定性基础。宋代新儒家在自己的伦理理论体系中努力探求规范法则与自然法则的相关关系。为此 ,他们关注先秦儒家的“诚”概念 ,并把它作为天人相关的媒介进行深入阐述。宋代新儒家们以“诚”为媒介将“性”与“命”相统一 ,从存在论上保证了他们的伦理理论根据。朱熹认为 ,“诚”并不是道德的抽象性 ,而是实在的“理” ,用“诚”来概括天理的必然性。这表示宋代新儒家的伦理理论彻底上升至存在论层次 ,意味着基于不变权威的中世纪道德至上主义的萌芽  相似文献   

11.
王京龙 《兰州学刊》2008,(6):199-202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于传统体育观念的影响形成了三个重要里程碑:先秦儒学奠基了传统体育观念丰富人文内涵的基本框架;汉武帝独尊儒术开启了儒学从国家管理角度影响传统体育观念的先河;宋明理学从儒学“人伦化”的角度形成了重文轻武的传统体育观念。儒学对于传统体育观念的影响呈现出了显明的特点:一是儒学崇仁尚礼的伦理色彩,极大地丰富了传统体育观念的道德内涵,从而构成了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传统体育的本质区别;二是体育活动是人生的一种理想追求,早期儒学对于人生理想的设计是文武双全的,并没有文武轻重之分;三是宋明理学对儒学的改造,导致了重文轻武观念的固化,从而对传统体育的发展形成了严重的阻碍。  相似文献   

12.
清末民初孔教会实践与儒家现代转化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方宗教的模式建立孔教会并试图立孔教为国教是康有为面对儒家现代转化的困境而作出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的重要事件。通过对这一过程的反思,可以使我们深刻地领会儒家在现代中国的发展空间和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诗教被汉儒视为最新最畅的审美规范,是先秦政教文学观念承变的结果,更与汉之时代、文化思潮息息相关,极具汉代的儒学特色.本文试剖析诗教与汉之社会结构的关系,展示汉之诗学主体的表现形式,以阐明诗教的本质精神,并进一步论述了诗教的理论特征,以示其在中国古典文学艺术发展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天台智的“圆融三谛”说是反二元论的佛学真理论 ;“一念三千”是在修行论方面对心法二元论的挑战 ;圆顿止观是对形而上学次弟修行方法的改造。智佛学虽然给形而上学次弟修证方法留下地盘 ,但仍不失为佛教史上第一个体系化的反形而上学学说。  相似文献   

15.
秦朝重法,以法为至尊,但并不排儒,“焚书坑儒”不等于禁儒,儒学在秦朝政治生活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把“焚书坑儒”等同于禁儒是一种历史的误解。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部解《老》著作,《文子》的援"气"入"道",对《老子》道论的完善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文子》一书体现出来的思想糅合趋势,推进了战国秦汉之际思想的整合过程;《文子》对"人"的关注与思考,则充分体现了中国思想史理性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第五阶段儒学的发展与新新儒学的定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成中英 《文史哲》2002,(5):5-11
儒学发展的五个阶段 ,首先是儒学发展的原初阶段 ,第二阶段为从古典儒学到汉代儒学 ,第三阶段为宋明新儒家 ,清代可视为儒学发展的第四阶段 ,第五阶段为当代新儒家。第五阶段中新新儒学的兴起在面对当代新儒家的盲点与弊执而进行再启蒙并回归原点再出发。此有两重点 :重点之一在掌握自我以掌握宇宙本体 ,掌握宇宙本体以掌握自我 ;重点之二在掌握天人一体的整体以面对现实 ,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张载丰富的学术思想中,对"德"的强调和阐述占有重要地位,具体表现为重视人的道德操守,将传统的"德"形而上学化,强调道德践履,重视道德培养的终极目标等.这对儒学道德体系的重构、传统儒家思想的形而上学化以及世风的改变等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大众文化中的“形而上学”,是一种与辩证法相对立的、错误的乃至反动的思维方式,是一切“左”、右倾错误思想和政策失误的方法论根源。这种认识并不符合恩格斯的本意,是对“形而上学”片面的“错认”。实际上,作为宇宙观的“形而上学”与作为思维方式的“形而上学”是不同的,作为思维方式的形而上学是辩证思维不可或缺的基础。它不仅在近代西方发挥了革命性的进步作用,而且在今日中国的市场化、民主化、法制化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价值。  相似文献   

20.
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墨、道、法四家.随着历史的发展,四家的命运迥然相异,其中墨学沉寂,法家逐渐式微,儒家崛起并登上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位置,道家紧跟其后,与儒学相配合,一张一弛,引领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这其中的原因只能结合四个学派的思维特质去分析才能得以明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