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发展特色农业是发挥产品优势、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的最佳选择,是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业结构的重要途径。河南由于区位因素和气候条件优越,使农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特色优势。发挥特色优势,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壮大农业,是河南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发展措施的选择对于特色农业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建立SWOT模型,分析出中原经济区发展特色农业所处的环境,即对于发展特色农业其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根据SWOT模型的分析结果,最终得出中原经济区在今后进一步发展和强大其特色农业所做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和部门正紧锣密鼓地开展“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针对不同区域的特色,开展发展思路的研究,是编制好规划的基础和关键。特色农业是我国西部农业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特色农业是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深化西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突破口。攀西地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绿色经济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进一步深化攀西地区的特色农业发展,有必要对这一地区的特色农业发展相关问题进行专门的探讨;提出其战略思路;以促进这一地区的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刘英 《经营管理者》2013,(17):30-31
<正>南华县地处滇中高原西部,属于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境内立体气候明显,加快县域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对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作用。一、南华县具有加快县域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潜力条件南华县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积极改善基础设施,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地域和气候优势,扶持  相似文献   

5.
特色农业是指具有明显的区域特点、独特的资源条件和产品品质。并且已具备一定的生产传统和产业基础,经过扶持和培育能够迅速在国内、国际市场形成较强竞争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农业产业。青川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森林覆盖率高,发展特色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要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这是云南的优势”,国家主席胡锦涛指出。云南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优势在哪里?怎么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就是充分利用云南地理优势独特、气候优势突出等条件,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先进管理技术、通过现代生产经营组织方式,创新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结合资源特色,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全面提升云南农业综合效益,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不断壮大经济实力,加快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7.
当前,要加快实现新疆县域劳动者生产方式由农业文明时代向工业文明时代转变,重中之重是大力发展新疆县域特色经济,包括县域特色农业、特色工业和特色第三产业。由此,对于新疆县域特色经济进行探讨,分析新疆发展县域特色经济的优势与机遇。  相似文献   

8.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新兴的农村微小经济体,成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特色农业经济的有效主体力量.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行特色农业经济生产过程中,组织结构、组织环境制约着组织的发展,同时也制约着特色农业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郑州市若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状况的实地调查,引入组织环境、组织结构等分析变量,运用SWOT分析模型,对组织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从而形成对郑州市特色农业发展有较大指导意义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9.
2007年农业部制定并下发了《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十大技术》,并启动了首批循环农业示范市建设,在东、中、西部优势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保护区等不同功能区,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市(州)率先实施循环农业示范工程,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技术体系、政策法规体系和运行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一、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内涵 2011年11月召开的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打造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2012年3月6日,《人民日报》刊发了该报记者采访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的文章——《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3月7日,胡锦涛同志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云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这是云南的优势。”3月16日,  相似文献   

11.
调整结构,首先要深入改革,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合理选择适合各地特点的优势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加快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林业、水产业和经济作物产业,从根本上改变农业产业结构,促进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合理开发,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逐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环境承载力。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土地制度面临困局,农业生产经营活动需要转规模化,破除小农经济的局限性,融通农业领域资金,加大经济政策扶持力度,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吸收美国家庭农场制度的优势特点,构建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农场新村,"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构架新时期的农村包围城市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一、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内涵2011年11月召开的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打造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2012年3月6日,《人民日报》刊发了该报记者采访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的文章——《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3月7日,胡锦涛同志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云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  相似文献   

14.
吴国平 《经营管理者》2009,(18):265-265
我市位于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是江苏具有资源比较优势的县市。区位独特,交通发达,土地供应充足,园区承载能力强,农林、矿山资源丰富,特色明显。加强资源的开发和整合,加快集聚优势资源,着力打造发展平台,努力增创发展新优势,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现代高效农业、重振生态旅游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也是加快建设更加富裕和谐秀美的新宜兴的战略举措。一、依托区位优势,立足山水城市定位,建设长三角生态、宜居城市宜兴位于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即以上海为核心的城市群密集区,是太湖西岸重要的工商、旅游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交通条件的改善使宜兴环太湖地区成为市域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一是要做足生态旅游业  相似文献   

15.
<正>一我省农业科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产业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三大趋势,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中心的高新技术对农业的渗透,极大推动着农业科技的进步。从国内看,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为农业科技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农业科技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省内看,福建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粮食和其它农产品大幅增长,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大体平衡,人民群众迫切需要通过农业科技进步增加收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这对农业科技进步提供了内在的动力。农业科技已拥有一支优秀的科研队伍,科研设施不断改善,在若干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的成果,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优势。福建面对台湾,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通过闽台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对福建农业科技发展十分有利。此外,福建农业和农业科技发展还具有独特的资源潜力。福建山多海阔,水利资源充沛,气候资源优越,这些都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在我国经济总量和生产力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促进区域协调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央审时度势,立足当前并着眼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正阳是一个建县2100多年的传统农业大县,近年来,在中共驻马店市委、驻马店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立足较好的农业基础和优势,埋头苦干,顺势借力,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农区特色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目前金融危机蔓延的严峻形势下,加快发展、实现"弯道超车"的内生动力愈益强劲。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宁夏各级政府和部门对特色农产品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并取得较大成绩。2008年,宁夏特色优势农业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2%,主产区农民人均纯收入30%以上来自特色优势产业。枸杞产量占全国的50%,出口量超过全国的60%,液态奶产量居全国第八位。全区  相似文献   

18.
李新中 《决策探索》2009,(20):18-19
科学发展观是在我国经济总量和生产力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促进区域协调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央审时度势,立足当前并着眼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正阳是一个建县2100多年的传统农业大县,近年来,在中共驻马店市委、驻马店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立足较好的农业基础和优势,埋头苦干,顺势借力,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农区特色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目前金融危机蔓延的严峻形势下,加快发展、实现“弯道超车”的内生动力愈益强劲。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是全国农业大省,最近几年农业发展更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全省普遍都是沿袭了家庭联产承包以来的生产,单个农户或者是较小规模的,这使得农产品销售困难。通过引入电子商务,从农产品源头、中间平台和消费终端三方面推进,利用电子商务的优势扩大特色农产品影响,促进江西农业经济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创意农业是传统农业与创意产业相融合的新型业态,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和重要增长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实践,为创意农业的发展积累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盐城市发展创意农业,需要借鉴域外发展经验,但绝不能一味模仿复制,而是要紧密结合盐城的具体实际,重点在个性特色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