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旨在探求如何借鉴中国画的“形式语言”,以达到现代时装绘画的笔墨“审美趣味”,并将中国画的哲学精神、文化内质、笔墨神韵融入现代时装绘画中,从而产生一种独特的东方审美意象。  相似文献   

2.
水彩画是“舶”来的品种,这一品种为什么能在潮汕地区得到良好的发展?首先,从中西文化交融的角度看,潮汕文化“侨文化”的“大杂烩”特色是水彩画移植的天然温床。其次,从文化秉性看,潮汕人清淡典雅的文化崇尚是水彩画发展的现实土壤。因此,水彩画移植潮汕,便能找到与它秉性相吻合的人文地理环境,使之成为潮汕优秀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笔墨”是在中国古代特殊的文化语境中产生的,文化语境的改变是出现“笔墨”之争的决定因素。解决“笔墨”问题的关键是要使“笔墨” 符号体系与色彩符号体系以及现代艺术理念尽快整合。文化语境改变是“笔墨”语义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理论术语使用的规范化是解决笔墨之争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水彩艺术,历经几代人的努力——借鉴东西方水彩画传统,使东西方水彩艺术融合,形成相互补充的态势。近年来我国的水彩艺术虽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和其他画种比较而言,仍处于"边缘化"。中国水彩画在借鉴和继承西洋水彩画传统精华的同时,只有立足于本土文化,将东方传统艺术精髓融入水彩画艺术语言,才能使水彩画成为一门真正的"临界艺术",水彩画才有可能在我国得到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水彩画的艺术语言主要是依据一定的形式法则,通过造型、色彩、水分的巧妙控制与搭配组合体现一定精神内涵的艺术表达。水彩画水韵效果的体现不仅与笔墨意趣、技法、构架、对偶然因素与必然因素的把握有关,更取决于画家本身的创新意识、审美观念、文化规定性。  相似文献   

6.
浙江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充满浓郁的人文气息,享有“文化之邦”的盛名。在当下“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下,有必要从全球视野出发,重视审视浙江文化,挖掘其核心价值以助力浙江文化焕发出更大的活力,参与新时期的国际对话。通过分析浙江文化的开放传统及其自信底蕴,认为实现浙江文化“走出去”,要利用文化资源禀赋,打造特色文化精品;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建设传播人才队伍;融合优质媒介平台,拓展对外传播渠道,最终达成讲好浙江故事、传播浙江声音、为世界文明贡献“浙江智慧”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7.
如果把黎英海的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置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视野,分析其民族化技法,体味其所秉承的中国山水文化的审美意趣和“天人合一”的关学思想,可在演奏中达到“意韵萧然,得于声外”的意境,并能为推动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民族化进程,提供有效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文章思考了当前艺术设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文化缺失现象,分析了传统文化应用于现代设计之中的迫切性和可行性,列举了日本及西方国家民族化设计的不同特色。提出在日常教学中,设计应着重对本土艺术元素的发掘、应用。以传统文化为依托,取其“形”、延其“意”、传其“神”,把传统文化艺术的形式美、寓意美、智慧美和精神美逐步融入到现代设计之中。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则是文化发展的灵魂,公民道德素质建设提高是文化发展的目的,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丰富是文化发展的标志,而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增强是文化发展的途径.中国文化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处理好文化体制改革中“体”与“用”、文化属性“全球化”和“民族化”等诸对矛盾关系,并兼顾文化发展的“政策化”与“自觉化”.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包含着以多种多样的民族形式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巨大理论空间和迫切的实践需要,它要求厘清其普遍原则及其民族表现形式的区别与联系,倡导普遍原则的灵活运用,而不是形成“定于一尊”和“固守教条”的僵化局面。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表现形态,既不同于原版马克思主义,也不同于原版民族文化,而是在特定民族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分店”。“分店”越多,“总店”越能表现其生机、力量和影响。因此,任何一种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都不能自封为马克思主义的“正宗”或“标准模式”,而限制、排斥和否认其他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1.
文人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风格流派,具有独特的审美趋向,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和诗、书、画、印等的完美结合。其重主观、重表现、重写意的美学思想,崇尚笔墨韵味,强调空灵简淡的审美境界,深受禅宗美学影响,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从古至今非常注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注重写意性是它区别于西方绘画的显著特点,也使中国画在世界艺术文化中独树一帜,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也是因为这一特点,中国画经过历代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传统艺术文化,成为世界艺术文化之瑰宝,令世人惊叹。文章以花鸟画的发展为例,说明中国画写意性的发展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3.
题画诗是刘后村文化个性最集中的体现 ,他的题画诗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古代早已失传的古画的最初也是最生动的记忆。后村对山水画有着特殊的爱好 ,对花鸟画情有独钟 ,题画诗中数量最多的是人物画。除了题画诗外 ,后村尚有许多题画的跋文 ,可与其题画诗相互参看 ,以见后村对绘画艺术的深刻见解。  相似文献   

14.
浅谈中国画欣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画在世界绘画艺术中独树一帜,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体现出我国人民高度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水平.通过认识传统中国画的形式语言特点及其折射的精神内涵,有助于提高个人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使民族感情得到升华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20世纪初,中国建立美术学校起,传统美术就受到西方美术的巨大冲击。西法与中法的对立首先集中表现在写生和临摹学习方式的应用上,继而产生了以徐悲鸿为代表的写生派"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和国粹派"画中国画学素描有害无益"的观点之争,直到20世纪末,这种争论还在继续。那么21世纪,中国画教学路在何方?已实实在在摆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形式分析的方法在中国山水画研究中的应用及其有效性问题,即形式分析与山水画研究之间存在着断层。这一断层体现在形式分析的有效性只能止于"笔墨"之外,其背后既存在着语言描述的局限,同时也是文化差异的结果。尽管如此,"形式分析"在中国画研究的学术进程中起着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17.
“抽象性描述”是绘画艺术表现手段中的重要形式之一。绘画艺术在凝固的时间和具体的空间上,存在着一定的表现手段。考察这些表现手段中“抽象性描述”的表现形式,便可以从造型艺术质和量的规定性中,确定“抽象性描述”的应用范围和美学位置;考见“抽象性描述”在绘画创作中的存在价值和地位;明确“抽象性描述”在绘画艺术实践中的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内画鼻烟壶是利用透明或半透明的壶胚中,用“背画”的技法,反笔在壶胚内壁进行书法和绘画创作,是一门集书法、绘画、雕琢为一体的综合艺术。笔者介绍了内画鼻烟壶的发展,优秀内画大师的作品及特色,并阐述了鉴赏内画鼻烟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西方油画的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材料技法的演变史。由于结合剂的改变,绘画经历了从蜡画、镶嵌画、干壁画、湿壁画、坦培拉绘画到油画的历史变迁。绘画材料的发展丰富了技法表现,而艺术观念则直接导致了技法的演变。  相似文献   

20.
独立影像、以及影像对绘画的冲击已经成为中国艺术家不可回避的艺术命题,甚至这样的力量已经对原生于中国本土的水墨画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中国当代绘画如水墨画陷入程式化困境不能自拔时,影像重新把艺术指向了人类存在这一根本性的问题。新技术将继续迅猛地发展,对艺术的影响和参与也会更加地深入,这不仅是一个影像艺术家要面对的问题,也是一个画家同样要面对的问题。当代水墨画的发展,必然要将自身的历史职责置于这一新的提示之中去展望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