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颖 《经营管理者》2009,(24):12-12
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是党中央国务院纵观世界发展大势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工作后做出的英明决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如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本文从产业结构的调整问题进行了分析。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是党中央国务院,纵观世界发展大势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工作出的英明决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着眼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意义1.振兴老工业基地的经济意义。振兴老工业基地具有的重大经济意义。老工业基地在整个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起  相似文献   

2.
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是党的十六大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大举措。老工业基地振兴必将为教育事业带来百年不遇的发展契机,也对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哈尔滨市专顾委文化教育专家组课题组围绕“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振兴哈尔滨”的奋斗目标,就职业教育如何更好地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人才支撑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六大做出了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与改造步伐的政策导向,《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又进一步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证;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则标志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已经进入了实质性的操作阶段。  相似文献   

4.
从发达国家走过的相关历程来看,职业教育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沿教育,是国家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关键链条.从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技工荒"现象看,忽视技工的培养和储备,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哈尔滨市如果要实现老工业基地改造战略,职业教育必须先行,否则,老工业基地将难以振兴,"中国制造"将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最重要的支撑条件。如何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的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促进辽宁老基地振兴?本文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一、树立科学发展观.着力打造协调发展平台 在新的发展时期。辽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必须与新的发展环境和发展背景相适应,要以人为本,把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作为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核心和总体指导方针,树立科学发展观,全力打造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平台,扎实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工作。  相似文献   

6.
东北老工业基地曾经可谓辉煌一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如今的东北经济位列我国地区发展水平的后排,随着资源的渐渐枯竭,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陷入困境,问题突出,矛盾不断,而这一系列的"东北现象"也引起了国家的重视。人文环境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良好的人文环境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而滞后的人文环境则会阻碍区域发展的脚步。文章从人文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角度来分析东北老工业基地存在的问题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从而提出优化东北老工业基地人文环境的可行性建议,进而为振兴东北老工业战略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民营经济是促进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最话跃的经济力量。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环境,尤其是软环境的不良。笔者建议在治理不良软环境的同时构建一个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支持体系,从法律、金融、财税三个方而来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  相似文献   

8.
略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及其发展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意义温家宝总理在考察东北老工业基地时指出 ,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要把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 ,走出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路子。开发东北的战略意义不在于短期内为GDP增加了几个增长点 ,而是对工业化进程的支持 ,对20年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有力支持 ,同时 ,也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在体现和工业化进程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前 ,我国逐步建立了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但主要是依靠庞大的基本建设投资而实现的 ,重产量、轻质…  相似文献   

9.
<正>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对于辽宁来说,更是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一、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辽宁现象"去年8月,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交流年会在辽宁鞍山召开,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同时揭晓。辽宁省由于县域经济发展成效突出,被评价报告称为"辽宁现象"。在新一届全国县域经济  相似文献   

10.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人才为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才资源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第一资源,客观地分析老工业基地的人才资源优势与问题,实施好人才战略,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人才保证。  相似文献   

11.
加快建设东北产权交易市场,搭建更加有利于辽宁及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革开放和发展振兴的产权交易市场平台,对于提升和完善沈阳中心城市的区域辐射与带动功能,丰富和发展辽宁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现代市场体系,促进辽宁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体制机制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长远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生产力总体布局应以经济社会主义发展总体战略要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为基本原则,兼顾行政区域完整性。产业布局基本框架应构建“二五一”的发展格局。即集中力量构建“两带”-“沈大”经济带和沿海经济带;重点开发建设五区-辽宁中部城市群(沈阳经济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与“两大基地”建设重点区、  相似文献   

13.
国内考察胡锦涛:推动老工业基地焕发新活力本月中央领导的国内公开考察共有5次,与2006年12月相比,考察活动增加3次。考察地为吉林、江苏、贵州、广东、山东等省,内容主要涉及老工业基地建设、农村文化体系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河南已经开始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新阶段,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是"工业反哺农业"的重要形式。鼓励并推动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河南实现由农业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转变。本文在对河南部分地市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调研基础上,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徐浩程 《决策》2011,(4):36-37
"我觉得把全国各老工业基地打造成各地的区域中心城市,这是一个方向。""二三线城市的老工业基地,是今后老工业基地调改的一个重心所在。"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的两个概念,城镇化是将农民变为市民,将农村变为城市,用工业和服务业取代农业,从而最终为实现我国的现代化服务;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不改变农村的性质,而是以现代农业取代传统农业。二者之间又是紧密联系、互相促进,他们都是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重要手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举措,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进行老工业基地改造、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使经济由过去以资源为主的传统工业基地转化为技术、人力资本为主的新型化工业基地,在企业深化改革后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科技创新。在中国加入WTO后,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这使企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果企业的产品技术、产品质量处于国际同行业内的先进水平,这样的企业人世后既可抓住机遇,扩大出口。进入国际市场,也有利于国内市场国际化后不会受到国际企业大的挑战和冲击;如果技术和质量处于国际同行业中低水平,人世后既抓不住机遇。也应对不了挑战,使企业市场大大萎缩。所以。要抓住老工业基地改造、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机遇,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完善企业的科研开发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为东北振兴高校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一历史任务,为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信息化建设,也为了解决高校信管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在充分分析高校信管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方案。  相似文献   

19.
颜虹 《科学咨询》2003,(5):16-17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重庆作为全国的老工业基地、长江上游中心城市和西部工、商业重镇,应怎样根据党的十六大要求,走新型工业化的经济发展道路?笔者认为,关键是要在现有工业基础上,实施好"八大战略".  相似文献   

20.
《科学咨询》2006,(15):16
为改造老工业基地,年内重庆将投资645亿元上马100个工业重点技改项目,汽摩工业依然是投资热门.这100个技改项目,涉及汽摩、装备制造、资源加工等.其中的50%,将在今年竣工投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