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德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了人类社会的三种权威类型——传统型权威、个人魅力型权威和法理型权威,其实质就是社会群体服从和信任领导干部的三种类型。从人类社会宏观发展的维度来看,人类社会必将从传统型权威、个人魅力型权威走向法  相似文献   

2.
韦伯将合法性权威分为传统型、个人魅力型和法理型三种类型,这三种权威类型各有优势和不足。领导干部权威的巩固需要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在继承传统型权威的同时应消除其负面影响,努力提升领导干部个人魅力型权威并克服非理性因素作用,大力倡导法理型权威并正确处理法理与情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周雪梅 《决策探索》2005,(12):43-44
常规组织织是指以官僚制组织为主的适应于工业社会的组织形式。任务型组织是相对于工业社会的常规组织而言的一种组织形式,是面对后工业社会的变动性、复杂性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官僚制组织注重的是制度、法规和正式职务,而不是个性。命令——服从的关系是一切官僚制的基本特征;而信任——合作的关系是一切任务型组织的基本特征。因此,在权力实现方式上,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在权力的发展史上,存在着两种主要的权力实现方式,即强制性的权力实现方式和诱导性的权力实现方式。官僚制中的行政权力的实现多靠“命令——服从”这种强制性控制,  相似文献   

4.
<正>一、对传统型领导权威的分析领导权威是在人类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影响或改变人们心理和行为的一种物化性的观念,是权力和威信的有机结合。马克斯·韦伯认为领导权威有三种类型,即传统型领导权威、魅力型领导权威和法理型领导权威。根据这种权威分析理论可以认定,初期的领导权威属于传统型领导权威的范畴,它以宗法和血缘等特殊关系为  相似文献   

5.
<正>公共权力是公民权利的派生物,公共权力行使的目的在于维护公民权利,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与发展。然而,在传统社会,公共权力往往反映了单向维度的、自上而下的政府和民众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治理理念深入人心,传统社会逐步过渡为现代社会,传统公共权力也面临着适应时代发展而转型的迫切需要。借鉴政治生态学的观点,以达成公共权力和社会生态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为目标,寻求公共权力转型的路径是本文的研究旨趣。  相似文献   

6.
秦德君 《决策》2013,(1):18
历史上,无数充满魅力的人物,以其突出的"人格化行政"留下了某些印记.一定意义上说,人类有些历史是以个人为标记的.而今天,从"个人魅力型"向团队型、平民化的领导模式转型,是世界范围内领导风格变革的重大特征之一.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曾提出过一个理论假设,他把人类历史上的权力形态分为"个人魅力型"、"传统型"和"法理型"三种:个人魅力型是一种"人格化行政",不需要规则、不需要班子、不需要组织架构,主要依靠个人魅力来运作,特点是随意化、非科学化倾向;"传统型"则普遍存在于人类前现代社会中,典型形态是家长制和世袭制,其行政管理班子不是官员,而是统治者个人的"仆从";而"法理型"是建立在制度和法律基础上的"非人格化系统",依靠法律和契约行事,行政过程是制度化的.马克斯·韦伯认为,这是一种体现了现代精神的"理性合法权威".  相似文献   

7.
国家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合法合理运用下可以正确履行其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职能。但是面对权力所带来的致命诱惑,掌握国家权力的一部分官员打破其道德底线而误入歧途走向腐败。09年赵仕永抛出了"温和腐败论",让我们看到了在潜规则下,腐败形式也在跟随社会的发展不断在变着新花样,现代的温和腐败更为隐蔽,因而危害也更大,最终会严重妨害人们利益,扰乱社会秩序,阻碍经济发展。本文从权力快感产生的原因入手,阐述了国家权力的正负效应,由于难以抵制权力带来的致命诱惑而走向现在流行的温和腐败及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最后提出了防治腐败滋生和蔓延的措施,以此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和维护人民的正当权益。  相似文献   

8.
禹建萍 《领导科学》2007,(16):44-45
一、公共权力及其运行的含义分析 公共权力属于权力的范畴,它是一种特殊的权力形式.从本义上讲,公共权力与一般权力相比,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公共性或社会服务性,即它是适应公共社会需要,为处理公共事务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9.
正从国家—社会关系的角度看,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下方面的举措至关重要。一是厘清并合理确定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利的边界。首先,从法理层面明确哪些是国家权力,哪些是社会权利。其次,在制度设计层面明确权力授受的具体程序。二是规范国家权力体系并坚持党对国家的领导。在中国,党对国家的领导,是党通过所掌握的国家  相似文献   

10.
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是社会的一种精神现象。我国今天的社会意识形态,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占非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和传统意识形态。在一个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也必然是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否则,统治阶级就无法维持其统治地位。马克思、恩格斯说过:  相似文献   

11.
基层治理是现代国家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工程。随着社会要素日益活跃、社会结构深刻分化、利益追求呈现多元和思想意识纷繁驳杂,现代国家建构中的基层治理呈现出多层次、多类型、多样式的治理形态,即一体多元化:自然人文多态、规模大小不一、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多样、运行机制相异。面对日益分化多元的基层治理形态,如何进行有效整合和规制,增强基层治理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成为地方党委政府十分迫切的任务。现代国家建构背景下基层治理的价值理念和实践取向应体现出多元一体化的意蕴:权力来源的法理型合法性、权力配置的合理性、权力运行的法治化和透明性、体现责任性和回应性、凸显治理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领导魅力可以从传统人治社会和现代法理型社会的视角来区别看待。在现代社会,领导者的“克里斯马”型魅力色彩经逐渐褪却,而更加彰显的是一种在民主基础上的科学理性的决策者和变革的推动者,其领导魅力更多的体现在号召力、协调力、凝聚力。  相似文献   

13.
这是西方学者对权力的一种 看法。实质上它讨论的是权力的类型或表 现形式。刊载此文,仅供参考,也为了增加 一个研究问题的视角。权力无疑有多种类 型、多种表现形式。如果人们对权力有更多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如果人们不是利用权力谋私利,而是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造福于人民,那便是我们所期盼的。  相似文献   

14.
合法性与中国政治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引言 :现代中国的合法性问题1912年清帝退位后 ,所有意欲夺取中国最高权力的政治势力都面临着统治合法性的问题 ,即他们必须表明新的统治及他们此时为此而作的努力何以应该被认为是最适合中国的。在此之前的三千年中 ,中国无数的王朝更迭都建立在君主“受命于天而有德者居之”这样的儒家政治原则之上 ,每一次王朝危机都是统治绩效(performance)的危机 ,如行政系统的无能腐败 ,经济的凋蔽 ,皇帝的昏庸等等 ,而集权君主制的统治形式及上述的儒家政治原则却从未被质疑。这可以从每一个新的王朝都以同样的原则和形式建立起来得到…  相似文献   

15.
李路路、李汉林所著的《中国的单位组织:资源、权力与交换》一书,对单位组织中资源、权力与交换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中国在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单位组织依然是透视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重要视角。从作者成书至今已过去十余年,本文试图针对当前社会环境,对单位组织的统治结构做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16.
群体性事件中的政府作为法定权力赋予的领导者,它的领导行为及实践会影响权力距离,进而放大或弱化群体性事件的效果。以权力距离—集权需求为维度的四分图,提供在中观的层面上理解如何提升群体性事件中政府领导行为的理论框架,结合江苏启东"7.28事件"的探讨,提出在一定限度内的低权力距离社会和高集权需求社会都有利于弱化群体性事件的效果,且交易型领导行为、精神型领导行为、变革型领导行为、传统型领导行为等四种政府领导行为,需要根据群体性事件具体情境的变化,完成与权力距离、集权需求的动态匹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权力导致腐败而非无监督的权力导致腐败的逻辑,提出从源头上抑制腐败不能仅仅着眼于权力监督或者把好用人关,而应界定公权力行为的合理边界。界定权力边界的最可靠方式是控制政府的预算,因为政府的一切活动都依靠向社会提取的税收来维持,社会可以根据其对政府行为的需求来批准政府预算,也可以通过否决预算来控制那些有悖民意、法理的政府活动。我国现行的反腐败思维及其模式基本上是围绕"治人"这个中心展开的,反腐成效不确定,如何将"治人"和"治财"结合起来是完善我国反腐败模式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8.
孙静  贺鹏 《经营管理者》2012,(13):70+67
社会舆论监督作为一种重要的法律监督机制,实现的是以权利制约权力。它作为公众表达利益诉求和行使监督权力的重要形式,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社会功能的重要载体,不仅可以弥补传统监督机制的缺陷,而且这种形式本身就具有不可代替的优势,因此,继续坚定不移的实行社会舆论监督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在领导学的研究中,领导概念的确立,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必须与统治和管理相区别.抽象地看,统治、管理和领导都是基于主导——服从关系的活动,是人类社会控制的三种不同形态。因此,控制主体、控制基础和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政治生活步入从严治党、重拳反腐、纯洁生态的政治新常态。在这一新常态下,官员保持从政安全、累积晋升资源的政治逻辑正在发生重大变革——"权力运行不问法理"的"结果导向"型传统政绩观最终将必然会被"综合政绩""程序正义"并重的"过程导向"型新政绩观取而代之。换句话说,政治新常态下的"好干部"既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