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央行货币政策也经历了从计划手段为主到市场手段为主的转换过程.本文在分析影响货币政策效果各项因素的基础上,就如何增强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央行货币政策也经历了从计划手段为主到市场手段为主的转换过程。本文在分析影响货币政策效果各项因素的基础上,就如何增强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3.
我国近年来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是重要的金融宏观调控手段,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分析对于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的作用十分重要。实践证明,央行在制定、执行货币政策上不断走向成熟,进行宏观金融调控的能力不断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是卓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4.
期货市场有效性理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主要以定性分析为基础,选取我国期货市场中上海金属交易所的铜、铝期货合约中1998年248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方法来检验这两个期货品种的市场有效性,得出我国铜铝期货市场处于弱性市场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房地产价格通过一系列的机制与渠道,对一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体系产生重要的影响。房价波动对于一国货币当局所适用货币政策体系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房价的波动日益成为一国宏观经济的晴雨表。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相关数据,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与房地产市场的相互影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融资”目前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所以对社会融资规模下的货币政策工具是否可行进行研究有着很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从社会融资规模的概念入手,重点分析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对社会融资规模的影响,以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近十年的地方政府投资额以及国民生产总值等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地方政府在追求地方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择有关变量的季度数据对我国货币政策进行实证分析,发现1998年以来我国的货币政策存在一定程度的失效。货币政策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因此我国通过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0.
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重要的工具变量,它的实施对宏观经济的走势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研究其有效性问题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从货币政策的内涵开始,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相关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和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对中国货币政策传递到投资的具体途径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货币政策主要通过信贷途径传递到投资上。通过利率途径传递到投资的机制已经初步形成但还不十分明显,通过股票价格途径传递到投资仍存在严重阻塞。 相似文献
12.
货币政策有效性下降是我国宏观政策近年来的典型事实,而探索其原因及优化措施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重要议题。为此,本文基于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变迁视角,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宏观经济效应分析与微观机制检验,多层次论证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变迁如何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得出:第一,根据具有时变参数的VAR模型估计结果,不同基础货币投放渠道的宏观经济效应存在较大差异,但并未发现明显的时变特征,因此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基础货币投放渠道的结构性改变;第二,在微观机制方面,不同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对企业投资的提升作用存在较大差异,这是基础货币投放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渠道;第三,不同基础货币投放渠道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能力具有显著区别。籍此,本文为优化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正进行市场化改革,经济结构在缓慢改变,这意味着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可能随之变动。然而已有的货币政策理论大多基于完全市场经济,而未考虑到转型经济体中的非市场因素,从而难以解释中国的情形。本文基于DSGE模型,从要素配置市场化及行业准入限制逐步放开的角度,考察了中国市场化进程中的货币政策有效性。本文模型较好地拟合了中国的实际经济,根据模拟结果,我们发现在中国市场化进程中:(1)对于国企经济,贷款基准利率的作用将逐步减小,而存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会逐步提高;(2)对于民企经济,存、贷款基准利率,以及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都将逐渐减小;(3)对于总体经济,贷款基准利率的作用将逐步减少,而存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将在改革前期不断上升,在改革后期逐步下降;(4)在市场化改革的不同阶段,针对不同的政策目标,最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将有所差异。因此,央行需要根据不同的市场化程度,对各政策目标实施相应的政策工具,以提高货币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并加强政策工具间的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选取1998至2009年之间的数据,通过趋势图和计量模型分析,进一步证实了货币政策房地产价格传导途径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区域差异导致了我国货币政策区域差异效应,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区域差异分析,又可以分为货币政策传导主体的区域差异和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区域差异,并且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货币政策传导主体的区域差异作用于不同的传导渠道实现的。所以在研究我国货币政策区域差异效应问题时,将分析的契合点集中在了体现货币政策传导主体与传导渠道差异的区域经济金融结构的差异性上。在反映我国经济金融结构区域差异性特征方面,本文结合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内在要求,分析了检验我国货币政策产生的区域效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利率政策的有效性问题研究--兼论加息之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央行会不会加息?支持者和反对者看法各异,对加息政策的有效性各执一词。对于经济过热、投资和信贷扩张、通货膨胀、资产价格波动、货币总量扩张和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等问题的不同判断,成为最终左右加息与否的重要因素。笔者利用中国1997年5月至2004年5月的月度数据对利率政策调整的有效性进行了综合评估。研究表明:利率调整对于产量、物价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并不直接和明显,存在不同的时滞效应。利率对国内经济部门和国外经济部门、对资产价格和产品价格的影响存在不对称性,利率的综合效应很不确定。利率调整应该注意协调好国内效应和国际效应、资产价格效应和产品价格效应、即期效应和时滞效应、结构效应和综合效应的关系。总的说来,加息能够抑制经济过热的观点没有得到实证的有利支持,加息政策的有效性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18.
不同通胀预期状态下货币政策有效性有何差异?本文试图采用Logistic平滑转换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来回答上述问题。我们以央行未来物价预期指数来度量通胀预期,基本结论如下:(1)短期来看,在低通胀预期状态下,货币政策对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相对更有效;(2)而对于通货膨胀影响方面,在高通胀预期状态下,货币政策对物价的冲击相对更快显现出来,而在低通胀预期状态时,货币冲击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存在通货膨胀惊吓现象,即初期表现为低通胀,甚至通货紧缩,然后显现正向效应,在大约11期之后正向效应达到最大,且对物价影响力度往往大于高通胀预期状态下的货币政策冲击效应。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将从货币政策的目标、传递机制、货币政策操作工具和原则等方面分别对欧元区和中国的货币政策进行比较分析。分析欧元区货币政策的运行机制和传导方式,分析其优点与弊端,同时找出当前中国货币政策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政策建议促进中国货币政策不断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