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学家茶座》2010,(1):157-157
《人民日报》前副总编辑周瑞金近日在中国治理与选举网站上发表长文说,伴随“国进民退”和普通民营企业受到贬抑,部分国有垄断企业以及不少具有官员背景的强势民营企业,以公权力为靠山和保护伞,肆无忌惮地赚取超额利润,寻求非法资本回报。  相似文献   

2.
文史集萃     
《老年人》2000,(2)
一个字的社论1968年4月 ,美国《明星晚报》上发表一篇题为《约翰逊认输》的社论 ,全篇只有一个字 :“妙。”它把该报及其所代表的阶层的态度鲜明表达出来。两个字的挽联1931年 ,有人为“九·一八”遇难烈士写下了这样的一副挽联 :“死 ,生。”上下联只有两个字 ,寓意是宁肯站着死 ,不愿倒着生。三个字的小说1983年 ,英国《每日镜报》举行小说征文比赛 ,共收到8000多篇来稿。评论结果 ,第一名是《神垂死》。四个字的演说建国初期 ,罗荣桓参加华东野战军一个大会。请他讲话 ,他只讲了四个字 :“同志们好 !”语毕离台 ,全场掌…  相似文献   

3.
1965年,福建省泉州市发现了一方石刻墓碑,刻文是“这是侯赛因·本·穆罕默德·色拉退的坟墓。真主赐福他,亡于回历29年3月”。这则消息披露在1973年9月6日《光明日报》署名“闵桐”的《友好往来的见证》一文中。回历29年,即公元650年,正当唐朝高宗永徽一年。发现这样早期的墓碑译文,牵涉到伊斯兰教何时传入我国的论争,轰动了史学界:  相似文献   

4.
本刊于去年第4期错误地发表了《当代中国青年的诗化思潮》一文后,我们收到曾名同志对本刊发表《思潮》一文的批评。我们认为这一批评是正确的,中肯的,特在本期刊出。《思潮》一文是1989年3月前写的,同年3月18日由作者寄给本刊。当我们于1990年8月第4期刊出时,没有再听取作者本人在经历了“六·四”风波之后对文章的观点有什么变化的意见。因此,错误地发表《思潮》一文的责任应由编辑部承担。对当代青年思潮的分析与评论,仍是青年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们希望就此继续得到读者的批评与来稿。  相似文献   

5.
《公关世界》杂志95年第11期发表了张雷同志答本人的文章《“员工”是不是企业公关对象》(以下简称《“员工”》。该文坚持认为“不应把内部员工作为企业公关对象”,并表述了几条理由。《“员工”》一文认为,“把员工作为企业公关对象在逻辑上说不通”。其理由是:员工是企业这个主体的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因此员工就是企业主体。这一点该文作者曾在一篇叫作《企业公关和企业公关学的哲学思考》(《公关世界》95.2)的文章中表述得很清楚:“既然企业公共关系的主体是企业,它就应该包括企业的所有员工,他们都是企业公关行为的具体承担  相似文献   

6.
本评论是针对秦晖教授的一次讲座而写的。讲座的主题为:大共同体本位与中国传统社会。秦晖这次讲座的文本依据是他发表在《社会学研究》上的一篇论文,题为:《“大共同体本位”与传统中国社会》(以下简称“奏文”)。根据我个人的理解,秦文所谓的“大共同体”指称的是民族-国家这样一个大共同体,而非人们谈及中国传统伦理时通常所指的家族这一小共同体。在近现代,传统的“大共同体本位”价值诉求则在救亡意识的驱使下,以国家主义的面相传承至今。秦晖在讲座中透露了这样一种思想主旨,即传统中国社会一直存在着强烈的民族-国家价值诉求,这一价…  相似文献   

7.
养路费的问题最近为媒体和大众所关注,此事最早由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周泽在《检察日报》发表名为《养路费:最近六年都是违法征收》的文章引发,文章表示,“在目前的法律体系内,《公路养路费征收管理规定》关于征收养路费的规  相似文献   

8.
一字社论。1968年4月,美国《明星晚报》就约翰逊竞选总统失败发表了一篇题为《约翰逊认输》的社论,全文仅有一个字:“妙“。鲜明地表明了自己报纸的态度,真是耐人寻味。一字评论。1942年秋,著名作家  相似文献   

9.
沉默的吴晗 1966年6月3日,北京的《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署名“史绍宾”撰写的文章,公布了当时北京市副市长吴晗与胡适在1930年代的通信,并将这些信视为吴晗投靠胡适的铁证。胡适在中国的声名,早因思想批判运动的推展而不堪,这些信乃如“罪证确凿”,从此,吴晗必须被拉下马来遭受批判的命运。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的第一个春天 ,1980年5月 ,以《中国青年》发表署名“潘晓”的信《人生的路呵 ,怎么越走越窄……》为标志 ,一场规模空前、历时一年多的“潘晓问题”大讨论 ,亦即“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或人生观问题的大讨论 ,拉开了帷幕。“潘晓问题”大讨论 ,是在当代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转眼间 ,20年过去了 ,我们 ,已经站到了新旧世纪的交叉点上。此时此刻 ,对这场大讨论进行一番回顾与思考 ,不论是对当代中国青年人生观的合理建构、健康成长和顺利发展 ,还是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 ,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株洲市委老干部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出实招、重实干、求实效,推进了全市老干部工作的发展。重宣传,营造好氛围。凡老干部工作重要活动,坚持做到电视有图像、广播有声音、报纸有文章。去年,为庆祝新世纪第一个老人节,他们组织了266对离休干部免费拍摄金婚照,举办了“夕阳红似火”大型文艺汇演,请市委书记王汀明为汇演题词,市长肖雅瑜为压台戏谱曲。今年,在纪念退休制度建立20周年的活动中,在《株洲日报》上发表了市委领导的署名文章,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在株洲电视台开办《老干部工作风采》专栏,还把老干…  相似文献   

12.
在散文还没“热”起来之前,对这个文体就已经钟情多年。但我一直是断断续续地写,写的很少,也很平淡。但读者见到的署名“素素”的文章有很多,那不是我的。三年前的某一天,本市有位读者在信中夹寄了几份剪报,说她怕我收集不全自己的文章,以后将把我发表在《新民晚报...  相似文献   

13.
1979年的一天,几个读书人聚在陈原(1918-2004,出版家、语言学家)的病房里商量办一份杂志。大家觉得“噩梦”醒过来之后该有一个园地。让读书人抒发他们的情怀,不是个人的恩怨,而是呼唤被压抑或被歪曲了的良心。这一年的4月,“以读书为中心的思想评论杂志”《读书》创刊,创刊号上发表了李洪林的文章《读书无禁区》。陈翰伯、陈原、范用、冯亦代、史枚、倪子明、丁聪等屡经沧桑的文化老人,为这份杂志重新焕发着青春的激情。一年后,沈昌文进入《读书》编辑部。  相似文献   

14.
南开大学2006年5月9日公布的一项管理意见表示,南开大学将严禁教师在未参与的研究成果中署名的行为,并明确反对盲目追求论文数量的风气。(2006年5月10日《新京报》)很多人对“不参与研究不得署名”的规定不以为然,认为规定可能流于形式,原因是很难界定“参与”一词的含义。有网友举例:导师提一个无关痛痒的意见算不算参与,出席科研开题仪式算不算参与,投稿前溜一遍又算不算参与?例子虽然有些极端,但却道出了规定缺乏操作性的弊病,这一弊病不解  相似文献   

15.
当今社会,广告作为一种现代文明因子充溢在人们的生活空间,人们在接受购物消费导引的同时,也享受了精神的愉悦。许多广告语因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而为社会公众所喜爱。如雀巢咖啡的“滴滴香浓,意犹未尽”,雪碧的“晶晶亮,透心凉”,太阳神的“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们的爱天长地久”,都是语句组合、文化意境俱隹、脍炙人口的好广告语。然而也有一些广告语不尽如人意,给人一种“玩语言游戏”的感觉。这里仅评一则冰箱广告语:“广告做得好,没有××冰箱好”。 这则广告语引起了颇多受众的心理反感,广告圈内就此还展开了一场争论。《中国广告》95年第1期曾有人评论:“每当我听到这句广告词,心里就象针扎一样难受”。“广告做好了有  相似文献   

16.
李嘉健 《职业》2009,(6):32-33
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是一家专业从事劳动法律援助与劳动法研究的民间机构,出版了《无忧劳动合同151条精解》《员工维权实战兵法》等多部劳动法专著,与全国各地劳动法界专业人士有着广泛的联系。其每月定期召开的“典型劳动争议案件”研讨会,邀请劳动法专业人士参与讨论,每每有智慧火花进发。应《职业》杂志之邀,义联将“典型劳动争议案件”研讨会成果撰写为专栏文章,供读者分享借鉴,也欢迎广大读者提供劳动争议案例、发表评论.  相似文献   

17.
论沿数字     
“在公众主体意识觉醒和权利意识高涨的情境中,靠大量说教和道德独白唤醒的信任是脆弱的;在利益结构失衡、公平正义短缺的条件下,靠增长赢得的信任是短命的。”——《人民日报》发表的评论文章中称。  相似文献   

18.
徐世龙 《职业》2009,(12):34-35
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是一家专业从事劳动法律援助与劳动法研究的民间机构。其每月定期召开的“典型劳动争议案件”研讨会。邀请劳动法专业人士参与讨论,每每有智慧火花进发。应《职业》杂志之邀,义联将“典型劳动争议案件”研讨会成果撰写为专栏文章,供读者分享借鉴,也欢迎广大读者提供劳动争议案例、发表评论。  相似文献   

19.
王倩  毛素梅 《职业》2009,(3):34-35
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是一家专业从事劳动法律援助与劳动法研究的民间机构,出版了《无忧劳动合同151条精解》《员工维权实战兵法》等多部劳动法专著,与全国各地劳动法界专业人士有看广泛的联系。其每月定期召开的“典型劳动争议案件”研讨会,邀请劳动法专业人士参与讨论,每每有智慧火花进发。应《职业》杂志之邀,从本期开始,义联将“典型劳动争议案件”研讨会成果撰写为专栏文章,供读者分享借鉴,也欢迎广大读者提供劳动争议案例、发表评论。  相似文献   

20.
李嘉健 《职业》2009,(2):36-37
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是一家专业从事劳动法律援助与劳动法研究的民间机构,出版了《无忧劳动合同151条精解》《员工维权实战兵法》等多部劳动法专著,与全国各地劳动法界专业人士有着广泛的联系。其每月定期召开的“典型劳动争议案件”研讨会。邀请劳动法专业人士参与讨论,每每有智慧火花进发。应《职业》杂志之邀,从本期开始,义联将“典型劳动争议案件”研讨会成果撰写为专栏文章,供读者分享借鉴,也欢迎广大读者提供劳动争议案例、发表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