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差距是研究社会阶层结构的一个重要视角,也是社会结构的一种建构方式.由于区域不均衡发展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因此本文将从基本情况、经济总量与结构、基础设施、对外开放、市场规模与居民消费、发展能力与经济活力等6个方面,对中国大陆八个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其差距扩大的原因.本文认为要打通理想目标和社会现实之间的阻隔,就需要统筹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并将阶层结构纳入关注视野.  相似文献   

2.
李楠 《江汉论坛》2006,(9):15-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的演变是分阶段逐步推进的,现已呈现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所有制结构的演变是现阶段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稳步增长的根本动因。本文从实证分析的角度考证了现阶段所有制结构的演变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结构差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琤 《社会科学》2006,(9):45-53
中国区域金融结构差异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区域资本形成机制的差异导致同样的投入率在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率不同;从金融结构差异来看,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呈现出典型的“金融二元结构”;从投融资方式的区域差异来看,西部地区的融资结构失衡是西部长期发展滞后的关键;金融制度安排的“东部偏向”也是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4.
结构转变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但对于后起发展国来说制度非均衡是结构转变滞后的根本制约。因而 ,制度创新是后起国以结构促增长的根本起点。转轨中的结构调整不仅是物质要素重新配置的过程 ,而且是制度创新和制度重构的过程。对于转轨中的区域制度变迁 ,初始条件是一个重要约束 ,随着改革的深入 ,地方的制度创新能力成为关键。因而 ,启动民间资本 ,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 ,促进各种微观主体的发展具有重大的资源配置效应和增长意义  相似文献   

5.
6.
地区差距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地区发展不平衡是中国的一个基本国情。作者对地区差距的现状、成因及负面效应进行了分析,阐明了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80年代以来农村工业化战略的启动 ,使乡镇的经济社会结构向非农化方向快速转型 ,乡镇逐步从农村社会中分化出来 ,成为比农村社会更高一层次的区域社会实体———“乡镇社会”。由此 ,我国的区域社会结构已演化为农村社会、乡镇社会和城市社会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中国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用Moore结构变化值指标测算出 1 978年~ 1 990年、1 990年~ 1 999年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动度 ,从而验证了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产业结构快速变动这一动因 ,同时也揭示了钱纳里“经济增长是生产结构转变的一个方面”这一规律性结论在中国的适用性 ,并为产业结构政策的可行性提供了可信的理论支点  相似文献   

9.
经济重心、区域差距与协调发展   总被引:68,自引:0,他引:68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指出 ,虽然从静态上来看我国东西方向上的差距远远大于南北之间的差距 ,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重心的主要变动方向由高纬度指向低纬度 ,表明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南北方向上。其成因主要在于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尤其是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区域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市场发育和成熟程度等方面促成了南方经济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北方。为了缩小区域差距、促进各地区的协调发展 ,政府应该通过适当的区域政策 ,更主要借助于市场的力量 ,引导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10.
区域协调发展:对区域差距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自然和历史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严重不平衡。建国以后,我们曾付出30年的努力和巨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上的代价,试图改变这种不平衡状况,尽管没有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区域格局,但也着实取得了一定成就。改革开放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转变,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进一步加剧,成为要实现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一、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分类配置 区域产业结构一般是指区域经济中各类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比例关系。但本文也分析和研究区域之间、各类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比例关系问题。 区域产业结构的分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多种多样的方法。本文主要采用产业功能分类法,对区域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问题进行研究。产业功能分类法,即从产业链的角度出发,着重考察各产业间的关联程度和方式,以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产业的相对地位、作用和功能为标志,将区域  相似文献   

12.
从理论上分析收入分配不均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的内在机制,可以发现,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并不利于经济增长,从实践中也可以证实,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反库兹涅茨的.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储蓄并不能总是有效地转化为投资.要使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有利于经济增长,就必须逐步消除储蓄转化为投资的各种障碍,为经济增长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拓展市场需求乃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环节曾牧野关于“如何增创广东新优势”的讨论热点论坛编者按:为了深入贯彻中共十五大精神和江泽民总书记对广东要“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嘱托,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社科院、广东省社科联等8个单位发起、本刊等7家报刊和...  相似文献   

14.
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以及不同产业比例结构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同影响。文章利用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作为横截面,通过2001~2010年样本组成的面板数据采用一阶差分的广义矩估计GMM方法分析资本和经济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效应。研究发现经济发展的惯性作用表现出动态效应,固定资产投入的实物资本和教育投资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具有长期促进作用;我国经济增长目前主要由工业推动,东部发达地区投资研发的大力投入对经济增长有较大促进作用,中西部地区的研发投入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还有进一步发挥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许多实证研究支持了威廉姆逊的地区差距"倒U"形假说,却也有许多实证研究否定了这一假说,本文的分析认为这些研究的分歧是由于重大技术进步的周期性和技术扩散的时滞性,地区差距的倒"U"形变化只是技术进步与扩散一个周期中地区差距的变化趋势,随着新技术的应用与扩散、又一次技术周期的开始,将随之产生地区差距又一轮"倒U"形变化,因此如果忽略其他因素的变化,技术进步的这种波浪型递进及其空间扩散的时滞性将导致地区差距呈波浪型递进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6.
缩小东西部差距与区域发展政策的调整张庆宁区域政策,是国家为实现区域发展目标而采取的政策手段,是区域经济活动的行为指向和准则,也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解决区域问题的有效措施。制定和实施正确合理的区域经济政策是处理好国家与区域、区域与区域之间关系的关键。合...  相似文献   

17.
坚持区域经济的协规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是党的十四届五。11全会《述议》提出的今后15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贯彻的一条重要方针。改革开放17年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到迅速发展,在发展的总格局中,东部沿海地区波澜壮阔,与中西部地区差距扩大。于几,今后15年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东西差距扩大的趋势已经成为~个突出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一、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早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正确处理沿海和内地的关系,是制约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十大…  相似文献   

18.
构建一个包含劳动收入税、资本收入税和消费支出税的内生增长模型,采用我国2002-2012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我国的税率结构、经济增长以及城乡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现行的劳动收入税不利于经济增长且拉大城乡差距;资本收入税不利于经济增长但有利于缩小我国城乡差距;消费支出税促进经济增长但不利于城乡差距的平衡。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从语言学的角度探讨文体演变的内在机制。俄国形式主义与英美新批评热衷于谈论文学活动的“内”与“外”的区别。并把注意力集中于“内”。所谓“内”,就是指文学的形式方面、结构方面、文本构成方面;而所谓“外”,则是指与文体的创作与接受有关的作者方面、读者方面以及社会文化背景方面。当然,这样的划分只是一种相对的甚至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权宜之计,文学的内与外常常是很难划分的。但人类知识探求所面临的一个悖论,就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科学研究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对现象作种种区分。就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相互联系而言,这种区分都有其人为性;但区分恰好又是把握联系的途径。如果不先从区分入手,我们就永远无法认识联系。因而解决这个悖论策略就是:先作区分,但不把这种区分绝对化,区分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回到综合,以便更好地说明联系。同样,我们对文学的内在与外在的区分,不是要否定两者的关联,而恰恰是要更好地说明这种关联。事实证明:不是建立在区分基础上的综合,只能是两败俱伤:既粗暴地否定了文学的特殊性,又不能合理地、科学地说明文学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在这方面,我们的教训已经够沉痛的了。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一直处于持续上升态势,但不同区域间出现了经济增长的差异性,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存在由于影响要素繁多而难以从一种视角予以解释。随着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着眼于人力资本视角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不断增多;但单纯以人力资本数量指标难以有效解释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问题,有必要将人力资本承载个体与其行为模式相结合进行研究,从而体现企业家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