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7,(2):93-99
河流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自古与文学密不可分。中国是大河文明之国、内陆河流大国,书写河流是古老而恒久的中国文学母题。中国文学史上存在着大量丰富的河流文学文本,是不容忽视的文学现象,但至今"河流文学"并没成为一个通行的概念术语,尚未得到学界足够的关注,更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的考察和研究。"河流文学"主要指以河流或与河流相关的事物为主要题材、表现对象、核心意象、叙事背景的文学文本,它与临河住民的生存状态、文学家主体的生命体验、诸多现代性话语密切相关,既是文学地理学视域中的重要内容,又是乡土文学版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新论域。  相似文献   

2.
难言的困惑与困惑的抉择——新时期作家创作心态描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作家处在二十世纪中国大变革、大动荡、大转折时期,处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冲撞的夹缝中,因此就不可避免地滋生出各种各样的现实矛盾,而正是这多种矛盾的交错才形成了新时期作家特有的心境:浮躁与惶惑,孤独与冷漠,悲愤与痛苦,困惑与抉择……而正是这种巨大的历史阵痛才孕育出新时期文学!  相似文献   

3.
文学场与经济场、新闻场、娱乐场等其他社会场域相互作用,构成文学生成及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的文化环境,即文学生态。新世纪以来,作家的创作心态无疑受到文学生态的巨大影响。文学营销中的"品牌策略",使作家被贴上"符号标签",从而影响作家形成自足的惯性心理。媒介权力的施控,催生了作家的媒介炒作行为,亦传递了作家创作上的速度焦虑。视觉文化时代的"图像霸权",驱使作家迎合读者读图的偏好,一方面仿明星式进行身体形象包装,一方面创作趋于影视化,这恰是作家趋附心态的显现。探究新世纪文学生态与作家心态的互动关系,有助于更深刻地从创作主体的维度理解新世纪文学的现状与走势。  相似文献   

4.
马建辉 《云梦学刊》2010,31(2):124-127
何建明是我国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其作品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地处理了文学与人民的关系;坚持唯物史观,科学地处理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坚持核心价值体系,艺术地处理了反映与引领的关系;坚持推陈出新,成熟地处理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这既是作家的创作特质,也是我国报告文学创作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5.
乌热尔图小说开始就为我们构置了鄂温克族“森林小说”的全景图,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审美境界。后来随着“寻根文学”的兴起,他的笔曾有过短暂的艰涩,但很快又转变为进一步反映民族的心态负荷和忧患意识,人物形象也更具有悲剧色彩。他审慎地思考本民族的现状和未来,凸现了一个民族该走的自救之路。同时,乌热尔图的美学观念也发生了由“亮色的崇高”到“黑色的悲壮”,由表层的借动物以讴歌人性到深入探究民族命运的嬗变。  相似文献   

6.
一个充满悖论的艺术世界——论卡夫卡创作的思维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夫卡的创作贯穿着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即哲学和思维科学中的“悖论”。他用这种思维方式揭露他无法忍受的生活中的全部可怕的真象,宣泄自己的郁闷和痛苦。卡夫卡的悖论的“倒转”术是极为奇特的。他把“倒转”和“转移”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卡夫卡式的“滑动反论”。悖论不仅作为一种负载整个作品内容的思维框架,而且是一种方法的体现,特点是整体上的荒诞和细节描写的现实主义的结合。这是卡夫卡对现代小说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7.
在1986年10月宁波召开的巴人(王任叔)学术讨论会上,学者们在检阅了王任叔革命一生、创作一生的轨迹之后,惊叹于他的品格与劳绩,《文艺报》以“巴人的著作与人格同样真诚和有价值”为题,在头版头条发表了大会报道。这是很能概括那次会议的成果的。1990年5月,第二届讨论会在丹东召开,会议吁请全国高等学校在现代文学教学中  相似文献   

8.
对文学经典进行广泛和深入的阅读,是文学创作者以及文学批评家的必备素养,是普通读者提高文学审美和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人民大众感受民族文化、了解民族历史的一种方式.本文将参照当下文学现实,从文学经典对于创作者、批评家和大众读者三类人群,以及对于文学生态和整个民族所具有的意义角度,来阐释文学经典所具有的参照性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骜龙  许钧 《南京社会科学》2020,(11):116-123
"少数文学"是世界文学视角下对文学关系的重要论述。在20世纪60至80年代,"少数文学"的出现、概念化与再次概念化是牵动法国文学翻译、哲学与文学批评的知识事件。以同时代的翻译、哲学与批评文本为参照,对"少数文学"的生成与流变进行语境化的考察可以发现,"少数文学"经历了从想法到概念、再从概念到实践的生成过程。这个概念不仅是德勒兹与瓜塔里对结构和精神分析反思的交汇点,也是两人在文本中寻求概念层面突破的典型案例。溯源"少数文学"的概念,不仅能透视法国知识界对文本问题的持续关注,也能为后殖民主义视角下探讨文学关系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一、两种符号新时期文学是继十年文化大革命之后,实则是在持续了十年之久的“文化大荒漠”之上,生发开来并繁荣起来的。因此,讨论新时期的文学观念,不能不顾及它的前身。其实,将“十年文化大革命”贬为“十年文化大荒漠”是很不确切的,是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价值判断。确切地说,这一“史无前例”的大事变、“大革命”,本身就是一大奇特的、史无前例的文化现象。不同的无非是,这一文化现象有着极其特殊的,有别于一般人类文化现象的符号系统。以文学艺术为代表的审美文化便是这样。审美文化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的构成,其  相似文献   

11.
从文化与文学的关系看,再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无力涵括文化的广阔内容,所以勃兰兑斯说:“尽管一本书是一件完美、完整的艺术品,它却只是从无边无际的一张网上剪下来的一小块。”(《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导言》)但是,也应该说,文学有可能以它的“一小块”在某个角度上沟通和显现“无边无际”的文化,关于这一点,英国小说家爱·摩·福斯特有一个绝妙的比喻:“鱼在大海之中,大海也在鱼腹之内。”(《小说面面观》第117页)当然,鱼有大小,但只要是一条真正的鱼(这相当难),并深潜在大海中,便能或多或少地沟通着大海。  相似文献   

12.
作者主张文学史研究应注意作家群体及文学流派的研究.基于对形成文学流派五个重要因素的认识,作者衡量了自初民至现当代文学流派的演变,约分成五个时期:1.萌发期(先秦两汉):尚未形成具体流派,然已有朦胧意识;2.形成期(魏晋至盛唐);虽已形成一些流派,但一切尚显稚嫩之态;3.成熟期(中唐至南宋):五个重要因素,显已成熟;4.繁荣期(明清):已呈争艳斗奇之态;5.新变期(民国以来):结合西方、结合现代意识,五个重要意识,在这个时期内都得到充分的体现.作者认为从作家群体及文学流派的研究视角切入重述中国文学史,可以为文学史研究提供新的文化视野;可以为中国文学史研究提供新的批评构架;还可以为中国文学史研究提供新的实证成果.  相似文献   

13.
李晓峰 《晋阳学刊》2012,(4):129-131
20世纪的中国文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众多的文学流派。考察这些文学流派形成的轨迹可以发现,文学流派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即现当代文学)发展中走了一条由自觉形成到非自觉形成的道路。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第一个10年里,文坛上再未形成和出现新的文学流派,文学流派在当代文坛已逐渐成为一个陌生的文学话题。文学的世俗化、作家的自我膨胀心态、网络文学的自由开放,以及文学讨论与批评的弱化是文学流派在当今难以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女作家陈染的小说,是当今文学界“个人化写作”的代表。陈染的小说得到当代文学界的重视,是耐人寻味的。陈染的“个人化写作”说得明白一点,就是以个体本位为价值核心,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秘密、感受和思想,这种文学在以往是不被文学界重视的,它只能在文坛的边缘寂...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我们不得不承认洋务运动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它实际上使中国人第一次接触到近代化的实体,如新式机器、交通运输工具等。作为洋务大吏,在本质上李鸿章、曾国藩和张之洞是同一的,但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又代表着三个不同的洋务类型。李氏洋务模式旨在建立近代化的军事工艺和新式军队体系,而缺乏思想建树,曾氏洋务模式更多地是要恢复儒家的传统伦理与精神。而张氏洋务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综合了李曾之长,又有所创发,他在力图建立近代实业、新军体系的同时,还十分重视近式实业教育,且提出“中体为用”的思想体系,成为实际上的洋务集大成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初期的伤痕影片、反思影片最早冲破了人性、人情的禁区,高扬起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旗帜;八十年代初兴起的“中国电影新浪潮”引起了对电影美学的自觉追求和对电影语言潜力的着意开掘;八十年代中后期骤然高涨的娱乐片热显示了对电影娱乐性、商业性的重视。新时期电影的主流就在这迭涌的浪潮中经历了现实主义的回归──蜕变──再次回归的历程,在不断探索、更新、融汇的否定之否定中完成了全面的超越。  相似文献   

17.
进入90年代,现实主义小说再度崛起,1996、1997两年几乎成为现实主义文学年。但是,在对以何申、刘醒龙、谈歌、梁晓声等人为代表的再度崛起的现实主义小说的评价中却出现了一个突出的问题:即现实主义小说应不应该有人道主义精神?何申们的小说由于人道主义的...  相似文献   

18.
诉诸情感:明清中国司法的心态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尝试以传统中国"情感本体"的文化类型为基础,来考察明清时期的司法实践及其话语表达的基本特征.首先,本文简要地讨论了传统中国"情感本体"的文化类型和秩序原理;接着,本文从民间百姓"申冤"以及司法官员"哀矜"的角度.来具体阐释情感因素在"申诉冤情"与"哀矜折狱"中发挥的作用和意义.通过这一阐释,本文意欲揭示明清中国的司法模式,乃是"诉诸情感"的心态模式.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当代的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中,"典型化创作"与"典型创作"、"典型化的过程"与"塑造典型的过程"、"典型化的规律"与"典型创作的规律",往往被视为一码事."概括和个性化相统一"的"典型化",竟成了典型创作的专有方法和专有名词,然而,这种含义上的"典型化"一旦和典型创作混为一谈,关于"典型"何所指的问题,以及典型创作的真谛问题、典型本体  相似文献   

20.
乔以钢 《文史哲》2007,37(2):159-166
性别与文学的关系复杂而深刻。无论在社会生活中,还是在文学创作以及文学研究中,性别都不是一种孤立、静止的存在,而是与阶级、种族、文化、宗教等方方面面的因素纵横交织,相互联系和渗透,在由人的活动所构成的历史与现实中呈现出极为丰富的样态。“性别”作为文学研究的一个有效范畴,其主要特点是:在研究宗旨上,带有鲜明的政治文化批评色彩;在批评标准上,强调基于“女性经验”建立的真实性尺度;在研究实践中,具有多学科理论资源越界综合的特征。作为社会科学中的一个分析域,一种谈论社会关系的方式,“性别”在文学研究领域的引进和运用,既有其开阔、敏锐、革命性的一面,也不可避免地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