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朱庆华 《社会福利》2007,(12):37-38
严格甄别,微笑服务。接待,是救助管理工作的第一道关口,在这一环节上,如何做好“救助该救助的人”?一是凭借工作经验甄别。通过“看”、“听”、“问”来甄别,即看其着装打扮、形体特征、携带物品等外观情况,初步确定身份;听其介绍个人情况,根据口音方言确定其流出地;问其求助理由,核定是否符合救助条件。二是利用公安户籍网甄别。  相似文献   

2.
为确保城市救助不“漏保”“错保”,实现随增随保、应保则保、应保尽保,山东省汶上县城市居民申请低保救助的家庭核实收入时严把“五关”,保证了救助质量,较好地落实了低保政策。即:一看,看家庭成员的着装和精神面貌,家具新旧和档次,灶房副食用品情况;二问,问各个家庭成员  相似文献   

3.
李江虹 《社科纵横》2007,22(7):122-123
新闻采访的目的是传播,其基本要求之一是事实准确。若想获得真实准确的事实,必须综合运用好口问、耳听、眼看、心想、手记这新闻采访"五要素"。一为"嘴"要善问新情况;二为"耳"要长听八方,即听全面系统的介绍、听突出的问题、听典型的事例、听细节过程、听分歧意见;三是要细观察,要看到事物的本质,要了解群众的真情实感;四是要多分析多考虑,采访中要保持冷静的头脑,调动各种谈话方式,边谈边想,捕捉真实情况;五是要多记好材料,灵活运用各种技巧,把采访本变成"活档案"。具备了以上五方面的基本素质,才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  相似文献   

4.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一些求助人员故意隐瞒真实身份,或者因智障、病患等原因无法提供姓名和家庭住址的情况,给救助管理询查甄别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南京市救助管理站在工作中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积极创新工作思路,不断积累新经验,形成了一套较为有效的甄别办法.  相似文献   

5.
救助管理当前面临的难题 一、救助对象在短期内难以甄别 核实求证是体现《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简称《救助管理办法》)“该救助的一定要救助,不该救助的不应救助”基本原则的重要手段。有部分求助者抱着骗助、冒助钻政策空子的心理不肯说出真实情况;有些因务工不着,发生临时生活困顿而寻求救助的人员,他们羞于让家人知道自己的生活状况,在  相似文献   

6.
随着救助工作的不断深化,广州市救助管理站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拓展救助领域,破解了工作中不少难题:一是在广州市火车站设立临时救助点,现场对遭遇困难无力返乡的求助人员进行甄别救助;二是在广州市交委等有关部门支持下,开通了534路公交车,方便了流浪乞讨人员到市救助站求助;三是对被遗弃  相似文献   

7.
近期,甘肃省武威市对2002年的低保对象进行了一次全面复查。各县区民政部门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印发传单、入户调查、查看花名册、会议审定等形式,进企业、进单位、进家庭,采取“看、问、核、听、示、定”的办法,进行了面对面核查登记。即:看民政办及社区居委会各项低保规章制度、发放程序是否完善规范,看低保对象家庭的居在条件,家庭人员的结构变化,家中摆设以及家庭人员的穿戴情况;问低保  相似文献   

8.
新闻采访技法刍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秀梅 《学术交流》2006,(9):190-192
新闻采访的目的是传播,其基本要求之一是事实准确。若想获得真实准确的事实,必须综合运用好口问、耳听、眼看、心想、手记这新闻采访“五要素”。一是嘴要善问新情况;二是耳要放长听八方,即听全面介绍、听突出问题、听典型事例、听细节过程、听分歧意见;三是眼要明亮细观察,要看到事物的本质,要了解群众的真情实感;四是脑要分析多考虑,采访中要保持冷静的头脑,调动各种谈话方式,边谈边想,捕捉真实情况;五是手要多记好材料,灵活运用各种技巧,把采访本变成“活档案”。  相似文献   

9.
翟华 《东西南北》2008,(6):62-62
行动永远比口号更重要。几年前,我在国内出差,与外国同事乘汽车去外地。在高速公路上,他指着公路桥上悬挂的一条横幅标语问我是什么意思,我把上面写着的"严格科学管理、创造一流服务"非常清晰地翻译给他听,这位先生听后还是不明白,问:"这是谁写的?"我答:"高速公路的管理部门啊!"他好像更糊涂了:"那这是给谁看的标语呢?"这回轮到我犯琢磨了,说真的,这类标语路上到处都是,就像"依法治路、保障  相似文献   

10.
正"跑站"是指某些社会不良分子以跑救助机构骗取救济为生的乱象。跑站行为不但干扰了救助工作的正常运行,还使有限的救助资金落入不劳而获者手中。就笔者所了解的几个救助机构的救助情况来看,一年内重复求助者达到一半左右,其中不少都是恶意骗取救助,并以此为生的跑站人员。为什么跑站乱象越演越烈?其原因有三。一是临时救助相关制度设计有缺陷。现行的《救助管理办法》、《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以及2014年新颁布的《社会救  相似文献   

11.
许林龙 《社会福利》2005,(12):37-38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一些求助人员故意隐瞒真实身份,或者因智障、病患等原因无法提供姓名和家庭住址的情况,给救助管理询查甄别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南京市救助管理站在工作中以高度负责的精  相似文献   

12.
从救助对象的甄别到危重病人的救治,从消极、被动的救助到积极主动的服务;从单一的站所服务到构筑服务网络建设,天津市探索了  相似文献   

13.
《社会福利》2004,(8):30-31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自2003年8月1日正式实施,至今已一年。变强制性收容遣送为关爱性救助管理,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与时俱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适应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文明进步,忠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举措。新的救助制度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广大人民群众高度负责,对解决社会困难群众生活问  相似文献   

14.
享受唠叨     
据说国外有一电台,周末黄金时间给一万名男子打电话,问他们正在听什么,竟有9839人回答“在听老婆唠叨”。我不知道别人的感受如何,反正我就特爱听妻子的唠叨,甚至把它当作一种惬意的享受,“看你那样狼吞虎咽,像饿了三年似的。”“天天捧着报看,看了这版忘了那版。”“你这些草稿要不要?天天要人来帮你收拾……”只有我才明白她这些话的“潜台词”:说吃饭快,是欣赏我的食欲;说成天  相似文献   

15.
采取有效措施推进项目建设 在新的形势下,加强救助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救助服务网络体系,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救助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以下简称"未保中心")建设项目,是民政事、比"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关系到救助管理工作条件的改善、救助对象权益的保护和民政为民能力的提升,意义重大."未保中心"建设项目,也是近年来全国民政系统使用国债资金规模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建设经验和效果对于今后民政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和示范作用,其完成情况对于民政基础设施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各地要站在民政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切实把"未保中心"项目组织好、实施好、建设好.  相似文献   

16.
提示-- 2007年,救助管理工作重点是"巩固、完善、创新、提高",实现"一个启动,三个强化,三个创新",即全面启动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基础设施"十一五"建设规划;强化制度建设;强化规范化建设;强化队伍建设,促进救助管理工作理念创新、机制创新和方法创新.  相似文献   

17.
立足"四要"勇于探索创新 明确各级政府在儿童大病救助中的责任,合理确定救助对象、疾病类型和救助标准,建立相对稳定的资金来源,探索切实可行的操作模式,勇于创新,加快儿童大病救助制度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8.
孙志祥 《社会福利》2004,(10):48-49
一、大力宣传对职业化乞讨人员加以限制和管理的合法性。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深入宣传北京市救助工作已取得成效的同时,加大对乞讨应以不违反法律法规、不侵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不妨害社会秩序为前提的宣传;要广泛、准确地宣传救助政策的精神实质,揭露职业化乞讨人员为致富而乞讨,拒绝社会救助,采取"告知不听,救助不去,劝阻无效、制止不服"的抗拒态度,以及他们对公共利益、社会治安秩序所造成的危害,争取市民对政府部门限制和管理职业化乞讨人员的理解与支持,为推动限制和管理乞讨的行政立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宣传和树立自尊、自立、自强及劳动光荣、勤劳致富、扶贫济困、热心公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  相似文献   

19.
目前,流浪乞讨人员构成日趋复杂,流浪乞讨原因多种多样,而各种救助手段和措施,虽然使一些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暂时摆脱了困境,帮助其解决了临时性的生活困难,但是由于救助站实施的救助只是临时性的,且救助的期限一般情况下不超过10天,救助对象返回原籍后,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他们在生活、生产中存在的困难暂时还不能完全得到解决 ,因此一些返乡后的流浪乞讨人员又重新流入城市继续乞讨,从而形成了一种乞讨-救助-再乞讨-再救助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20.
最近看一档电视节目,杨澜提到一本书《Secret》,它的前言很具有诱惑性,说世界上所有威功的人。都向你隐瞒了一个最大的秘密,这个秘密听上去很简单,就是把目标想象得更彻底。看看我们自己,整天行色匆匆地穿梭于CBD,被无情地卷入消费主义和拜金主义的潮流,不知道自己的将来在哪里,"同是房奴沦落人,相逢何必问月供"。没有明晰科学的职业规划是这些"穷忙族"的致命软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