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惠兰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1,1(3):67-70
邓小平民族理论在很多方面直接受毛泽东思想的影响.本文从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个方面,总结和论述了邓小平民族理论对毛泽东民族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2.
传统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传统文化对民族传统体育有着消极影响,民族传统体育应顺应时代发展要求,通过继承发扬、综合创新,使民族传统体育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傅守祥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7(4)
文化生态保护与改善,关系到人的全面发展、文化多样性状态与格局.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高速发展,大规模城市开发建设导致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遗产的破坏、城市特色的丧失与城市文化的趋同.在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的时代背景下,中国需要总结与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审视与探索适宜的城市文化生态保护措施.文化多样性保护涉及空间、时间和文化等多种因素,注重文化生态的异质化选择、可持续发展以及保育机制的形成.当前,我们尤其要防止借保护文化多样性之口行毁坏人文生态之实,降低人类精神文化的品质.城市发展能否为寻求文化认同的社群留下生长空间,如何让传统文化实质地进入城市公共生活,是当代城市发展与文脉接续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魏丕植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2):284-290
在阐释国学内涵及价值的基础上,论述了国学是培育民族主体意识,维系民族精神命脉的根基和纽带,是建设和谐文化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因子,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资源,是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继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撑等观点。并进一步论述了在弘扬国学中,要运用辩证的方法,处理好古今对接的问题,要坚持开放的原则,解决好中外交流的问题,要保持理性的态度,协调好与市场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5.
2005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在欢迎台湾新党主席的致辞中.曾用“七月流火”表示天气热.招来一片嘘声。纪是中国文化捍卫者,用“脊续文脉”表达弘扬中国文化的决心.后有学者指出当为“赓续”之误。人大国学院正式挂牌时、南怀瑾给纪宝成的贺信中说:“若有求全之毁或不虞之誉,皆当付之一笑,不足论也。” 相似文献
6.
祁和晖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8(6)
本文提出并考论了四个方面:(1)"炎黄子孙"、"与子同袍"是中华民族形成中的一个基本事实;(2)汉藏语系中各语族语支在语言文化背景上存在的亲缘关系;(3)"三星堆"与"金沙"两处文化遗存所标志的古蜀文化有着深远的古羌人渊源;(4)古彝文化与古蜀文化存在着许多联系和共同元素. 相似文献
7.
李前刚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6-39
《根鸟》作为曹文轩独特的文本创作,在主题构架、角色认同、意境营造等三大方面都表现出了强烈的传统复归意识,特别是对“西游”文脉气韵的承续。这种解读路径不仅拓宽了深入解读作品的视阈,同时也激活了当代文学写作如何承续古典文脉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赵晓岚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68-73
“苏、辛”并称,除文学史上的意义外,还应从文化史角度加以理解。在民族矛盾十分激烈的宋代,苏、辛二人都有着“严华、夷之辨”的文化意识。如果说苏轼在宋、辽关系的态度上,以对高丽的文化方针为中介,担任的是“民族文化卫士”的角色;那么辛弃疾在宋、金斗争中,力图担负起抗金、恢复大任,就具有了“民族文化斗士”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历史中追问 在创作中燃烧“我这个人还有一种病态。疯狂地想象.特别是只有这么不多的几篇素材时,要把它们黏合起来、丰富起来、立体化起来.对我来讲非常开心。” 相似文献
10.
赵怀仁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
白族是一个知道感恩,有所敬畏,追求和谐,世代传承的民族。深入研究这一民族,对于发掘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剑清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1(4):110-117
在人类文明形态发展过程中,以"巫-神"为内核的"术数"和以现代科学为内核的技术,在人类向自然获取物质能量的过程,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技术革新为表征的人类文明进程,实质上是人类的文明观念、文化意识所驱动的.不同地理环境所带来的挑战,带来了不同的应战方式,积淀了文化心理取向,塑造了不同的文化精神与文化命脉.现代文化产业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文化意识,试图将文化精神、文化命脉灌注进生产技术之中,让生产出的商品呈现文化特质.在文明竞争与文化共享背景下,技术、意识与文脉是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文化逻辑. 相似文献
12.
“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共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汤一介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1(6):7-15
一、“文明的冲突”论与“新帝国”理论1993年夏季号美国《外交事务》 (ForeignAffairs)发表了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 ?》一文 ①,我于 1994年撰写了《评亨廷顿〈文明的冲突 ?〉》(刊于《哲学研究》 ,1994年第 3期 ) ,批评了以亨廷顿为代表的美国“霸权主义” ,在此期间 相似文献
13.
梁亦凡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4):32-33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民族地区的发展,文化是一个重要的和持久的因素。盲目地开发重工业产品,会破坏自然资源和环境。民族地区具有灿烂的传统文化,有优美的自然景观、文化遗存和民族特色产品。因而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应利用其自然资源和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特色发展旅游业和以城镇化为基础的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西南地区是中国民族构成最为复杂的地区之一。在一些多民族杂居分布的地域社会中,文化现象并非以"民族"为单位而呈现出某种地域整体性特征。本文通过对黔东南苗、侗等族社会中流行的"款"这一传统的社会组织所具有的地域共性特征的分析,进而比较了苗族三大方言中黔东方言的"黑苗"与湘西方言的"红苗"在清代苗民起义中组织形式的不同,揭示了地域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跨"民族"的文化"共性"现象。并对长期以来的惯于从"民族文化"视野对"地域文化"进行人为"分割"的倾向提出了若干反思。 相似文献
16.
钟梅燕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3):30-35
一个民族可以在接触其他群体的过程中不断开创或阐释自身的文化传统。自阔端开始,藏传佛教传入蒙古贵族阶层,随着元朝的覆灭而渐渐衰落。16世纪后半期,藏传佛教第二次传入蒙古地区,俺答汗无疑是重要的"引入人"。经二百余年的传播与发展达到鼎盛,藏传佛教深入到蒙古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领域之中,并成为蒙古族的生活态度、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精神家园。藏传佛教也成为蒙藏民族间相互认同的纽带和标帜。 相似文献
17.
杨韶艳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6):38-42
“一带一路”作为我国新时期对外开放重要战略,其构想及实施所依托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与沿线国家具有千百年来民族文化交融和认同的深厚基础。民族文化通过影响相关产业的产生和发展,进而影响到国际贸易的内容并最终对国际贸易的规模和格局产生深刻影响。不同地区的民族文化既存在“异质性”,也存在“同质性”。民族文化“异质性”赋予产品的差异化促进国际贸易的产生并形成强大竞争力,民族文化“同质性”形成的民族文化禀赋优势有利于国际贸易“网络效应”的形成并强化国际贸易关系。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民族文化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国际贸易的重要推力,是对经济方面“劣势”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8.
屯溪老街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千年古商业街,它既具有一般意义上步行街的共性,又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徽文化.它在地脉、文脉与商脉上的独特性及优越性,是其发展旅游的有利条件.文章以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为依据,探讨了屯溪老街在地脉、文脉和商脉上的优势及其旅游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面对西部民族地区出现的由西部大开发引起的种种问题,一些人类学、民族学研究者开始质疑西部大开发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提出了一种要采取措施使西部民族地区尽可能地保持原生态的发展观。笔者称这种发展观为“封闭式”发展观,并认为“封闭式”发展观背离了西部民族地区人们的发展愿望,其本质上是一种片面的文化相对主义。笔者相信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合理解决民族地区出现的问题,保护民族地区文化。 相似文献
20.
陈秋萍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1)
广告活动是一个创作活动,广告作品实际上是文化和艺术的结晶。广告创意过程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同时它与民族文化密切相关。广告作为一种大众的消费文化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任何民族的广告文化都受其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的广告文化也不例外。因此,为提高现代广告的有效性,需要从源远流长的民族传统文化和绚丽的现代文化中汲取营养,使民族文化与现代广告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有效地提高现代广告的文化品位,强化广告宣传活动的市场销售效果和形象塑造效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