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基督教主要有三大派系 ,即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教。天主教在华传播的历史最长。鸦片战争前共有 5个传教会在中国活动。当时在东北地区活动的外国天主教会主要有 :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奥地利加布遣会、奥地利本驾会、德国本驾会、瑞士白冷传教会等。东北沦陷时期 ,据 1940年伪满铁道总局情报科的《满洲宗教志》中所调查 :教徒近 1780 0 0人、志愿受洗者约有 390 0 0人、合计近 2 2 0 0 0 0人。是东北地区较大的外来宗教之一。天主教传入东北 罗马天主教在中国东北的传播有相当长的历史 ,东北的主要城市都巍然耸立着天主教堂。罗马教皇最… 相似文献
2.
基督教主要有三大派系,即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教.天主教在华传播的历史最长.鸦片战争前共有5个传教会在中国活动.当时在东北地区活动的外国天主教会主要有: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奥地利加布遣会、奥地利本驾会、德国本驾会、瑞士白冷传教会等.东北沦陷时期,据1940年伪满铁道总局情报科的<满洲宗教志>中所调查:教徒近178000人,志愿受洗者约有39000人,合计近220000人.是东北地区较大的外来宗教之一. 相似文献
3.
4.
伊斯兰教在我国旧称为 :天方教、穆罕默德教、清真教、回教、回回教。前两者因其发源地(我国明代称阿拉伯为天方 )及该教的创始人 (穆罕默德 )而得名 ;后者流行时间较长 ,流传范围颇广。在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有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兹别克等九个少数民族。鉴此 ,国务院于 195 6年 6月发出通知 ,从理论上将民族和宗教分开 ,并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名称 ,废止“回教”等旧称 ,称为“伊斯兰教。”东北沦陷时期 ,日伪政权亲自导演组建反华亲日的伊斯兰教派组织 ,推行所谓的“实现民族协合”殖民政策。而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东北伊斯兰教 ,也… 相似文献
5.
东北沦陷时期,日本侵略者灌输"中日亲善"、"共存共荣"、"东亚新秩序"等奴化思想,企图彻底泯灭东北人民的民族意识与国家观念,变成任其宰割的奴才。奴化教育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的重要殖民政策之一,它形成了一套严密的教育体系,并采取了强制性的措施,试图摧跨民族反抗精神,使东北人民陷入没有追求、没有知识、没有爱国热情的愚昧境地,使中国永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相似文献
6.
由于伪满洲国实行严酷的报刊监管政策,东北沦陷时期的小报日渐萧条,所以此时期的小报存量有限。小报中通俗小说的作者置身于市民之中,记录都市中的故事,反映社会的人文景观,刻画了沦陷时期东北市民的精神特质,表现了特立独行的创作态度,在揭露讽刺都市旧调的同时,另辟蹊径以寻找文学新声,成为研究通俗小说不可忽视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出现的很多重要作家,如鲁迅、周作人、郁达夫、郭沫若、成仿吾、陶晶孙、谢六逸等,都曾经留学日本,可以说是五四时期重要的有留学生经历的背景的作家。由于较长期地留学日本,所以日本文化与文学自然而然会对他们产生影响,同样,不论是作为“弱国子民”的留学生还是作为回国后声名卓著的作家学者,他们对日本的文化、文学亦会抱有相应的、虽然存在个性差异但却在总体上显示出时代性和群体性特征的态度,也即五四时期留日作家群总体的日本文化、文学观和接受态度。 相似文献
8.
由于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东北沦陷时期的文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基本上把东北沦陷14年的文坛状况、文学思潮的起伏消长、各个阶段的文学现象,以及曲折的发展历程,做了有益的探讨,使大家对东北沦陷期文学有所了解。本文只想就东北沦陷期的女性作家及其创作做一点肤浅的探讨,希望专家和同志们给予批评指正。一、女性作家的崛起。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妇女能成为作家而垂之 相似文献
9.
10.
1937年至1945年,沦陷时期北平地区的出版事业受到日伪政府更严格的控制与查禁,出版业在沦陷期间遭遇重创。与此同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步出版业也在艰难发展中。 相似文献
11.
中国沦陷区文学史研究的新突破──《沦陷时期北京文学八年》简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沦陷区文学史研究的新突破──《沦陷时期北京文学八年》简评李洪岩从理论上说,历史学家的研究对象是以往发生的全部历史事实。但实际上,史家的研究范围总是有限的。例如,历史上的文学现象,就多少偏高于当代史家的视野之外。故尔,在研究抗日战争的专业史家圈子里... 相似文献
12.
对《沦陷时期北京文学八年》一书的政治评价——与张泉同志商榷王凤海张泉同志的《沦陷时期北京文学八年》,读之颇受启发,受益匪浅。此书论述的事实长达八年,而且时局极为艰难复杂,文艺团体、报章杂志变化不定,作家中不同流派,不同风格乃至不同观点的人由于时局变化... 相似文献
13.
14.
周作人是北京沦陷真空期文化地位最高、最具影响力的作家,当时围绕其展开了文化权力的持续争夺.参与逐鹿者有后生晚学新势力、日伪官方势力与周作人嫡系弟子,他们或利用周作人名望上位,或意图取而代之,最后各方行动均告失败,周作人始终占据文化权力中心.文化权力运作机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无论沉默不语,抑或愤而反击,身在沦陷区的周作人都没能保全自我,无力挣脱权力控制,从一介文人蜕变成伪吏官僚. 相似文献
15.
北洋政府时期查禁文学(包括艺术)的事件,从档案资料和有关报刊资料记载中发现的重大案例有14起。被查禁的文学艺术作品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所谓"不良小说",包括"宗旨乖谬"和"词义淫邪"者;另一类是所谓"思想偏激"的作品。北洋政府时期查禁文学的意图和目的主要是所谓"通俗教育",即针对一般民众的社会道德风俗教育,其中也有抑制新思想新观念的企图,但那一时期政治没有把文学完全当作工具的意图,政治对文学没有进行奴役的打算,政治对文学的介入不是十分急迫,加之北洋政府对社会的管理相对松弛,对文学和文化没有完全控制,因而在客观上形成了20世纪初期文学自由发展的较大空间。 相似文献
16.
中国沦陷区文学研究的政治立场问题——对《对〈沦陷时期北京文学八年〉一书的政治评价》的回应张泉拙著《沦陷时期北京文学八年》(以下简称《八年》,引文只注明页码)出版以来,国内外有关人士作了各种各样的评论,使我受益匪浅。然而对我来说,迫使我重新全面检讨我的... 相似文献
17.
清朝灭亡前最后十年 ,清廷为改变内外交困局面而推行的新政 ,在某些地区和领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东北地区在当时处于主权和利权的最危急关头 ,因此新政的施行就更带有维护主权和利权的积极意义 ,尤其是在文化领域 ,其变革不仅起到开启民智、抵御列强侵略的作用 ,甚至对稍后的辛亥革命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现代东北文学中出现了众多的俄罗斯人形象,东北作家们对俄罗斯人形象的描摹,一方面显示了近代以来由于种种历史政治等方面的原因俄罗斯文化对现代东北文学的深刻影响,为现代东北文学增添了几许异国风味,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生活在东北这块黑土地上的人们所演绎的独特的社会人生景观.现代东北文学中的俄罗斯人形象反映了近代以来东北地区战乱频仍的历史现实和多元文化杂糅、儒家文化传统薄弱的文化状态. 相似文献
19.
日伪统治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土地的大肆劫掠,使东北农村土地占有状况发生很大变化,无地农户比例上升,佃农和雇农数量剧增。封建地主在新的形势下,与日本帝国主义势力相结合,其势力得到扩充和发展,部分地主日益汉奸化。日本移民作为特权阶层,逐渐演变为中国领土上的新兴异族地主。失去土地的农民,为了生存只有给地主做雇工,过着殖民地统治下的亡国奴生活。日伪统治时期东北农村社会结构是殖民地统治下的畸形社会结构,是被抛出正常历史轨道的畸变与蜕化,极大地加速了东北农民的破产进程。 相似文献
20.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于2005年8月举办了"抗战时期北平反法西斯文学艺术研讨会"等系列学术活动,旨在探讨和弘扬抗日战争时期,以北平为中心的华北文学艺术的反法西斯精神.会议研讨的内容,不局限于华北地区,而是广泛涉及沦陷区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