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兴泽 《学习与探索》2007,2(4):189-194
无论是作为一个诗歌创作群体,还是作为一个诗歌流派,朦胧诗都是新时期重要而复杂的创作现象,研究者的认识存在很大分歧。我们看重的是朦胧诗所体现的浪漫主义精神。从整体上看,朦胧诗具有冷峻的格调和张扬的个性两大特点,因为诗人的生活经历和个性气质差异较大,其浪漫主义的表征也迥然不同,舒婷、顾城以及江河、杨炼等重要诗人的诗作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2.
吕蔚 《唐都学刊》2009,25(5):26-29
长安与洛阳是唐王朝政治文化中心,在唐诗发展史上处于中心地位."安史之乱"中,两京仍是诗人停留和关注的中心地带之一,他们的创作成为这一区域文化构成的重要因素.这一时期,两京的诗歌创作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一是沦陷时期的诗歌创作;一是收复时期的诗歌创作.这两个阶段的诗歌构成了"安史之乱"中京都诗歌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3.
本文具体论述了唐人诗歌创作中两种艺术表现方法:“倒装之法”是一个新颖的表现角度,体现了诗人巧于构思的艺术匠心。“对面落笔”是诗人通过幻想创造意境的一种艺术手段,是诗人审美联想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姚元之诗论     
温世亮 《阅江学刊》2014,(3):113-118
姚元之是清嘉、道时期一位重要的诗人,尝获“锜中风雅眉目”之美誉,今尚有《使沈草》、《廌青集》等诗集传世。姚元之善于以自身经历为基础进行诗歌创作,他的作品也因此具有较高的现实认知价值,这主要从民俗学价值和现实针砭意义两个方面体现出来。姚元之的诗歌创作能将诗情与画意熔铸于一炉,体现出简淡写意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5.
跨时代的诗人──普拉特冯建文,陈昕在加拿大的文学史上,埃德温·普拉特(EdwinJohnPratt,1882──1964)是一位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诗人。这首先表现在他的诗歌终止了十九世纪陈腐浪漫主义的空洞抒情和无病呻吟,走出了为艺术而艺术的象牙塔,以...  相似文献   

6.
略论杜甫对吴宓为人及诗歌创作的影响高益荣我国现代文化史上的著名学者、诗人吴宓先生的思想与诗歌艺术.其渊源师承来自于多方面。就其诗歌创作.受中国诗人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杜甫。在他的身上和他的诗歌里,都明显地带有从杜甫那里吸收来的营养。他们两人都给中华文化留...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7,(3):141-143
清代陇右诗才辈出,诗歌创作成就突出,形成了极具地域特色的诗歌创作风貌。在众多陇右诗人中,王权是其中较为杰出的诗人。王权提出了自己的诗学观点,诗歌创作内容丰富,风格鲜明,成就突出,影响极大,其诗歌创作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刘宁  肖婷中 《唐都学刊》2012,28(5):22-30,39
《全唐诗》中对渭水有过描述的诗人共90位,而这90位诗人创作了128首"渭水诗"。这些渭水诗大体可划分为借景抒情诗、怀古咏史诗、即事感怀诗、唱和应制诗、送别友人诗、战争苦难诗、挽歌悲泣诗、其他八类。这些"渭水诗"在唐代山水诗发展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优良传统,达到了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顶峰。  相似文献   

9.
葸琼 《社科纵横》2007,24(4):99
《世说新语》是一部名士风流集,对后世文学影响极深,它对唐朝大诗人杜甫诗人的诗歌创作有启发作用,对天才诗人的成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食指在60-70年代的"非主流"诗歌创作体现了复归五四人文传统的特点,开创了80年代以北岛、顾城等诗人为代表的朦胧诗创作的先声。同时,受制于诗人身处的时代话语体系和外在境遇的影响,在其诗歌作品中留下了深深地时代烙印,但其超越"主流"的"非主流"诗歌创作风格,则从深层次上体现了以食指为代表的一代青年诗人所共有的精神追求和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1.
于平凡之中见神奇——关于《野金银花》及其美学思想刘晓晖一菲利普·弗瑞诺(PhilipFreneau)是一位在美国独立战争前后非常活跃的诗人。他于1752年出生在纽约的一个望族家庭,曾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在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其诗歌充满了浓厚民族色彩...  相似文献   

12.
石晓博  张念贻 《唐都学刊》2013,29(2):117-122
耿翔诗歌创作中,坚守现实主义并延伸着社会视线,激扬浪漫主义的个人情愫和艺术视野,可以说是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互交融之中探索诗性精神.试图通过对耿翔诗歌纵横考量进行解析,并最终认为,在陕西当代文学之中,耿翔以故乡马坊为主题的诗歌散文的双文本创作构成了陕西文学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李白是我国诗歌史上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千百年来以他那光彩夺目的个性魅力吸引着无数后人。作为一个在文学史上光跃千古的诗人,他的思想是颇为复杂的。历来研究者都对他的思想作过探讨,却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李白的主导思想还是任侠”。有人认为:“李白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塞缪尔·柯勒律治和美国后现代派作家威廉·加斯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但都注重于对创作的理论探讨.他们都关注日常语言和文学语言二者之闻的联系,对诗性语言功用十分推崇.但他们对日常语言和文学语言之间关系的理解上有着本质性的不同,即柯勒律治通过诗歌创作,目的是使读者走向"最深奥的真理";加斯则通过充满诗性语言的小说创作,将读者从通往"最深奥的真理"的幻象转到"最虚构的文本"的现实上来.  相似文献   

15.
由于诗画同源,在我国的国画史上不少著名的画家同时也是诗人。就拿我省的吴昌硕、黄宾虹两位大师来说,他们不仅在绘画方面誉满中外,在诗歌创作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吴昌硕先生有《缶庐诗存》传世,黄宾虹先生是南社的老社员,他们都是诗人。潘天寿先生同他的前辈一样,既是为人称绝的国画大师,也是不可多见的卓越诗人。因此,我们在注意研究、继承潘天寿先生的绘画遗产的同时,也不可忽视他的诗歌成就。潘先生曾把自己的诗作编为《听天图诗存》(以下简称《诗存》)自费出版,其中所收  相似文献   

16.
美国浪漫主义诗人和民主主义诗人惠特曼坚守"个性至上"的文学观,对日本白桦派代表作家有岛武郎产生了强烈的积极影响,有岛武郎将惠特曼的代表作《草叶集》尊为自己的《圣经》。留学日本期间的郭沫若通过有岛武郎作品,初识惠特曼,并接受其影响。但这两位国度不同的文学家心中的惠特曼形象,各具特色。有岛武郎对惠特曼的尊崇始终如一,坚守个性之上,坚信"我不解放,社会无法解放";郭沫若则对惠特曼始爱终弃,认为"社会不解放,我无法解放"。之所以如此,除了中日两国的国情差异,还与作家的人生哲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十八世纪、十九世纪之交,英国诗歌史上出现了很大转折。以华兹华斯为首的湖畔诗人以及拜伦、雪莱、济慈等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大批涌现。他们以新的内容、新的语言与韵律、新的理论与美学观点使浪漫主义诗歌以新的诗风倍受人们注目。同时,他们也以其才华横溢、富有深刻艺...  相似文献   

18.
王萍 《唐都学刊》2010,26(4):66-69
王昌龄是一位有自觉理论追求的诗人。他的诗论《诗格》,是对其诗歌创作的理论反思与总结;他的诗歌、尤其是其七绝,是在诗论指导下的有明确审美追求的艺术佳作。王昌龄在诗歌情景理论发展史上首次提出了景、景语、意语、意句等崭新的概念,明确地提出了作品内情景相兼(融)的看法,以一种新的分析方法分析诗歌作品内部情景构成的比例,从而指导后学者的诗歌创作。王昌龄的诗歌,是在诗论思想指导下的有意识创作;王昌龄的诗论思想,是对其诗歌创作的理论总结。诗歌与诗论相互印证,从而共同构成了王昌龄文学成就的双璧。  相似文献   

19.
郜林涛 《唐都学刊》2005,21(3):9-13
大历江南诗人的个人经历比十才子更加坎坷。他们在佛教中寻求安慰便是很自然的事。对大历江南诗人影响最大的是天台宗,其次是南宗禅和北宗禅。只有了解大历江南诗人和佛教的关系,才能更好地评价他们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20.
善于营造意象是陈与义南渡后诗歌创作的一个显著特点,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意象主要有两类:一类主要是"秋"、"暮"两个意象,表达诗人对时局战乱和社会衰败的感伤,另一类主要是"白发"、"拐杖"、"孤鸟",体现了诗人饱经战乱漂泊艰辛后苍老衰败的心态.这些意象总体呈现出一种苍老衰败、冷寂孤独格调,也折射出时代动乱与衰败的影子,使得陈与义南渡诗歌呈现出凄凉苍楚的艺术风貌,体现了诗人在战乱漂泊中独特的生活感受和创作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