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王连  董兴志 《统计与决策》2017,(16):130-133
文章构建了考虑价格变动,反馈作用的区域间投入产出价格模型,计算北京市农产品价格上涨10%以及30省农产品价格均上涨10%对中国各省各部门价格以及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无论是否考虑反馈作用,北京市农产品价格上涨10%以及30省农产品价格均上涨10%对各省各部门价格以及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影响均为正,但是各省存在差异.(2)与不考虑反馈作用相比,考虑反馈作用时,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各省各部门价格以及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中国135部门投入产出表为数据基础,应用投入产出价格影响模型测算了房地产价格变动对中国物价总水平和各部门产品价格的影响程度,分析了房地产价格上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投入产出价格模型的工资上调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投入产出价格变动模型,以2002年中国42部门投入产出表为基础,测算了2006年工资上调对国民经济各部门产品价格和物价总水平的影响,分析了工资上调对消费需求的刺激作用,指出工资上调是目前物价上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刘岚芳 《统计与决策》2005,(20):144-146
投入产出技术作为研究经济系统各行业、各产品之间表现出的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在进行价格模拟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在对1997年北京市40部门投入产出开模型进行修正的基础上,利用投入产出技术的价格影响模型和价格变动模型,测算了自来水、自备井水与河水价格的调整引起的各部门的价格连锁变动以及对整个宏观经济价格体系的波及影响,研究结论为制定价格政策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廖明球  王明哲 《统计研究》2013,30(2):102-10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受市场供求关系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产品的价格会发生波动。这样,研究一种产品,特别是多种产品的价格变动对其它产品的价格影响,以及对综合价格指数的影响,就显得尤为必要。目前我国应用较多的价格影响模型主要是利用投入产出模型研究一些产品价格变动对另一些产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本文试图将投入产出模型与计量经济模型结合起来,不仅研究一些产品价格变动对另一些产品价格的影响,而且研究这些产品价格变动对综合价格指数(包括总产品价格指数、消费价格指数、投资价格指数)的影响预期,并结合北京市能源和水价格变动影响的案例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多产品价格影响模型的应用提供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文章利用2002年和2007年中国42部门投入产出表,定量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变动情况,并使用基于投入产出技术的结构分解分析模型定量分析了拉动总产出增长和引起产业结构变动的需求因素,最后解释了产业结构变动和影响因素变动的原因与模型结论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7.
《统计与咨询》2012,(6):31-31
按当年价格计算的价值指标,在不同年份之间进行对比时,由于有各年间价格变动因素,不能确切反映实物量的增减变动情况。扣除价格因素就是消除各年间价格变动的影响,使之更为可比。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扣除的物价因素不一定就是CPI,不同的统计指标扣除物价因素所用的价格指数是不同的。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使用零售价格指数扣除物价因素,工业增加值使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扣除物价因素,第三产业中的部分服务业的增加值使用CPI中的分类指数如交通价格指数、教育文化娱乐价格指数来扣除价格因素。  相似文献   

8.
文章将地区投入产出模型与空间结构分解分析法相结合,建立了投入产出空间结构分解分析模型(Spatial IO SDA)。并基于河南省和陕西省2002年17×17部门的非补充输入型投入产出表进行Spatial IO SDA模型的实证分析,把地区间的经济差异分解成几个基本因素的变动,从而清晰地追溯出地区产出增长差异的根源及各基本因素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9.
国民经济综合价格指数表是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989年修订稿)的基本内容之一,今后几年将在全国逐步试编。编制国民经济综合价格指数是一项新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也较广,需要在生产领域(物质生产和劳务生产)中计算各部门的投入产出价格指数,在流通领域中计算批零价格  相似文献   

10.
房屋价格指数的计算和分析,需要充分考虑房屋质量特征变化产生的影响,应将房屋质量特征因素剔除,从而使房屋价格指数反映房屋的"纯"价格变动.然而中国现行的房屋价格指数计算方法基本上没有考虑对房屋质量特征因素的系统调整问题.文章采用发达国家通行的Hedonic模型对房屋价格指数进行计算,并且和传统的价格指数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同时,进一步引入质量特征的交叉变量对交互影响进行分析,尝试性地利用Chow检验方法对Hedonic模型进行结构变化检验.研究显示,房屋特征质量效应的变化对房屋价格指数的影响确实可以从房屋价格指数中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11.
在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中,经常涉及到价格可比性问题,所以编制不变价格投入产出表就成为一个重要步骤或前提条件。但是,文章的研究发现:不变价格投入产出表在理论上存在一些困境,如部门价格指数的意义、增加值为负等。文章首先提出了纯理论意义上的不变价格投入产出表概念,在这种表中,每一个单元格都有一个独自价格,而总产出的不变价格值只是一个定义值,即行方向的加总值。文章还讨论了不变价格总产出结构、增加值结构及国内生产总值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上海统计》2002,(11):15-16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投入产出核算就是运用投入产出方法,通过对全社会生产经营单位的投入结构和产出情况的调查,编制投入产出表,建立投入产出模型,从数量上系统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经济技术联系的宏观核算。整个投入产出核算包括三方面内容:投入产出调查、编制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的分析应用。其中,投入产出调查是基础,它是编制投入产出表的重要资料来源;编制科学的投入产出表是关键,它决定了能否正确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相互依存的内在经济技术联系;投入产出分析应用是目的,通过投入产出表可以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宏观或微观投…  相似文献   

13.
投入产出表是按生产者价格计算的,但是为编制投入产出表所搜集的资料都是按消费者价格计算的,因此,需要将流通费用分解出来,编制流通费用矩阵,以进行调整,编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的投入产出表.这就需要搜集流通费用资料,计算各产品部门的流通费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将投入成本方法与知识生产模型相结合,估计了我国R&D产出价格指数.并将其与其他价格指数进行比较,其中与R&D投入价格指数比较发现:两种价格指数的变动具有同向性,且R&D产出价格指数的变动更大;与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比较发现:两种价格指数近年来都呈现上升的趋势,但R&D产出价格指数要高于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反映了R&D产出产品的价格变动比工业产品的价格变动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现有的中国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编制了其可比价格的“碳排”投入产出表,运用IO-SDA模型(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模型),对我国各部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进行了分解研究.首先设计二氧化碳排放的IO-SDA模型,提出一个基本分析框架;然后分解分析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研究影响这一指标的主要因素;对各部门的二氧化碳完全排放强度进行分解分析,利用已经得到的各年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矩阵、能耗结构矩阵、直接能耗强度对角矩阵和列昂惕夫逆矩阵,采用结构分解方法研究各部门完全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调整能源供给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生产技术创新、实现最终产品低碳化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投入产出表是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宏观经济决策与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用投入产出方法分析研究了价格变动对税收的影响 ,以及税收政策变动对价格、投资和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孙利荣 《统计研究》2011,28(6):87-91
 内容提要:基于居民部门封闭的投入产出模型进行扩展,并将政府部门从最终需求列中转移出来,纳入到生产部门,列入投入产出表的第Ⅰ象限,政府部门所在的行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各部门(包括居民部门)的税收支付,政府部门所在的列是政府对各个部门的各种消费品和劳务的消费额,得到了扩展的局部闭投入产出模型,并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得到了各种乘数。进一步将投资考虑进去得到动态投入产出扩展模型,使得国民经济各个生产部门、居民部门、政府部门成为一个完整的投入产出平衡体。  相似文献   

18.
三、投入产出表生产核算,除了反映最终产品的生产和使用情况外,还必须核算各个部门在生产过程的内在联系。因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既是产品的生产者,又是产品的使用者,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经济技术联系。投入产出核算就是运用投入产出方法,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建立投入产出模型,从数量上综合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经济技术联系的宏观核算。  相似文献   

19.
非竞争型投入产出价格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安宁 《统计研究》2012,29(7):25-30
按照对进口项处理的不同,投入产出模型分为竞争型模型和非竞争型模型。本文讨论了非竞争型投入产出价格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进口的作用。相对于竞争型模型,工资对价格的传导效应降低。此外,该模型还能分析国外进口产品价格的变化对国内部门的影响。本文测算了1997年、2002年、2007年的工资和进口品价格上涨对对单个部门及整个经济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王巧英 《统计教育》2010,(12):20-22
由于农产品的生产受季节变动和不规则变动的影响较大,农产品的价格很容易由此而波动,当出现农产品价格上涨时,人们总会担心引起通货膨胀。本文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模型,并使用1992年和2002年我国投入产出表数据,通过计算分析得出农产品及其相关联的部门产品价格上涨对其他部门产品价格变动影响程度很小,因此不会造成全国整体物价水平的大幅度上涨,不会引起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