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中国煤炭产业产能过剩问题,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考虑资源耗减的影响估算了中国煤炭行业1980-2013年的产能利用率,然后建立煤炭产能过剩的VAR模型,对煤炭产能过剩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利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来进一步验证煤炭产能过剩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研究发现:首先,中国煤炭产业产能利用率比较低,1980-2013年年均产能利用率仅为72.03%,远低于美国采矿业1972-2013年年均产能利用率87.33%,因此提升中国煤炭行业产能利用率的潜力较大。其次,中国煤炭行业在2012年产能利用率仅为69.88%,产能过剩严重,急需缓解产能过剩问题。最后通过理论分析和VAR模型实证分析发现产能过剩是投资过度和市场供需比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投资过度的影响程度更大。在投资过度层面,煤炭企业和地方政府构成了投资的主要推动力,两者都因考虑自身利润最大化对煤炭固定资产盲目投资,地方政府与煤企的投资冲动是造成投资过度、产能建设严重超前的重要原因。而煤炭市场供需变化即产能集中释放、需求不振、进口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煤炭产能过剩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基于产能利用率的概念,运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估算了中国煤炭产业1994-2012年的产能利用率,并分析了其演变特征。研究发现:总体上中国煤炭产业的产能利用率较低,1994-2012年年均产能利用率仅为76.96%,提高产能利用率以降低固定成本的潜力较大;其次,中国煤炭产业产能利用率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波动,近年来与经济波动的关联更紧密;最后,2012年中国煤炭产业产能利用率、煤炭价格和规模以上煤炭企业经济效益均大幅下降,煤炭产业产能过剩严重。进一步分析表明,产能集中释放、需求不振和煤炭进口冲击共同造成了中国煤炭产业2012年的严重产能过剩。  相似文献   

3.
准确衡量和判断真实的产能过剩程度及其成因是科学化解产能过剩的前提.本文利用固定效应随机前沿模型测度了1980-2014年制造业分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并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和系统GMM方法考察产能过剩的成因.2008年金融危机以前,我国制造业产能过剩表现为一般性、局部性和周期性;近几年的产能过剩呈现出复杂性、全局性甚至长期性特征,并且有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蔓延的趋势.三个层次的因素共同推动制造业产能过剩,而研发创新缓解供求关系结构性矛盾的机制尚未奏效,导致制造业产能过剩治理出现“久治不愈”现象.矫正体制性扭曲、刺激企业供给创新和激发企业有效投资,是缓解供求关系结构性矛盾、化解产能过剩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4.
王莉娜  童星 《统计与决策》2017,(10):132-134
文章以2005-2015年45家钢铁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为基础,运用存货变动率来衡量企业产能过剩的状况,运用全要素生产率来衡量钢铁上市公司的技术进步情况,实证分析了我国钢铁产业技术进步与产能过剩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钢铁产业技术进步确实对降低产能过剩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加速技术进步是从根本上缓解我国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状况的一条途径;与此同时,各钢铁公司应将其固定资产扩张率与资产负债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因为企业的固定资产扩张率和资产负债率对我国钢铁产业的产能过剩状况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我国管理层与理论界都认为,固定资产投资膨胀是形成我国产能过剩问题的直接原因,也是我国产能利用情况恶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文章遵循管理层和理论界的上述"共识",提出我国产能利用率的估算模型,并得到1952~2008年的我国产能利用率的合理的估算结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全面的认识和分析中国产能过剩情况,借鉴已有文献,对中国产能利用率首次使用X-12-ARIMA调整方法进行研究。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两位码的32个工业行业为研究对象,采用面板协整方法估算产能,在对产出进行X-12-ARIMA调整以剔除经济周期性偏差后,测度产能利用率,并以此对产能过剩行业进行了理论及实际分析。研究表明:经过调整的产能利用率较未进行调整的产能利用率更低;各行业每年产能利用率分布情况相近,钢铁、电解铝等行业的产能过剩是长期存在的整体工业行业产能存在结构性过剩,而非全面性过剩。同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产能过剩治理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生产函数法测度我国31个工业行业产能利用率并进行评价得出,产能过剩行业为传统重工业,垄断行业产能依然不足.与此同时,利用向量自回归协整分析得出价格指数对产能利用率具有正向作用、库存率和企业亏损面对产能利用率具有反向作用,进一步通过脉冲响应函数与图示法分析得出,当期价格指数、库存率与滞后2期的产能利用率变化相匹配,当期的企业亏损面与滞后4期的产能利用率变化相匹配.  相似文献   

8.
钢铁等行业产能利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源 《统计研究》2006,23(12):13-19
依照国际上通行的产能过剩衡量方法对钢铁、煤炭、电解铝、水泥和汽车等重要行业的产能利用情况进行了初步评价.并发现多数行业并没有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感兴趣的读者不妨一阅。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外部资本冲击与内部资源配置的交互作用,从企业微观视角透视产能过剩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外部资源配置失衡引发企业内部资本效率损失,企业内部资本配置能力成为影响其价值的关键决策因素,资本配置失误引发的盲目低水平重复建造等一系列低效率投资造成产品市场竞争过度,由此造成的行业/产业结构格局紊乱是引发行业产能过剩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是总供求失衡引致的生产能力过剩。据权威人士透露: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电石、汽车和铜冶炼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凸现,水泥、电力、煤炭和纺织行业也潜在着产能过剩的问题。其中,钢铁生产能力已经大于市场需求1.2亿吨,电解铝行业闲置能力260万吨,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1998-2012年产能过剩型产业和资本急需型产业的产业结构数据和金融结构数据,运用PVAR模型实证分析了两类产业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互动机理.实证结果表明,产能过剩型产业更易于受到存贷款余额的影响,而资本急需型产业更易于受到货币供给的影响,产能过剩型产值的增加对金融结构的调整存在挤出效应,而资本急需型产业产值的增加从总体上看存在挤入效应,同时,在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影响过程中,资本急需型产业需要更多的时间来作出反应.  相似文献   

12.
产能过剩和货币超发这两大顽症,已经严重地影响了中国经济和社会。不解决这两个问题,中国经济无法回归到稳增长之路。产能过剩严重危害中国经济在中国,产能过剩现在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2013年,《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说:"传统制造业产,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细分行业数据测算了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的产能利用率,比较分析各地区、各细分行业之间的差异,并探讨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的产能利用率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各地区和细分行业有色金属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存在较大差异.国内工业景气程度、市场化程度和经济开放程度、企业自身规模和盈利能力对有色金属行业产能利用率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有色金属行业资本密集度对其产能利用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宏观视角     
《四川省情》2007,(1):3-3
我国拟出台“区别政策”调控各地房价;我国成为世界电力生产消费大国;发改委放开煤炭价格;电力有可能出现过剩;国家风险分析体系全面建立……  相似文献   

15.
观点传真     
曾俊林 《四川省情》2007,(10):18-18
中国汽车产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近日表示,中国汽车产业虽然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仍存在汽车产能过剩、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滞后、配套服务水平不高等三大问题。张国宝说,2006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720万辆,但实际  相似文献   

16.
企业走出去是新形势下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我国更好的参与国际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有利于解决我国产能过剩、资源紧缺、制造业成本上升、国际收支失衡、外汇储备过多、贸易摩擦加剧等问题;并通过走出去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其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环境压力的增加,政府提出了供给侧改革,去产能是改革的主要内容,但是由于产业特征的实时演变,需要对政策进行完善。文章运用模糊C均值算法和支持向量机算法分析现阶段需要进行去产能的产业,结果发现在现行去产能政策中大部分行业是需要去产能的,但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以及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已不适合继续去产能,同时将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加入去产能行列中。  相似文献   

18.
中国汽车行业经历了两年的爆发式增长后,市场逐步回归理想化和平稳化,销售市场暂时难以兴起波澜,而售后市场则逐步成为汽车产业链的最佳赢利点。如何管理庞大的客户群体,如何把客户尽可能长久地保持在自己的体系之内,如何在产能过剩的市场格局中确保自己的那部分产能不过剩,正逐渐成为每个汽车营销人必须思考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产能过剩到供给侧改革各阶段一般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有助于推进改革的实施。以北京一般制造业为研究对象,选取涵盖产能过剩和供给侧改革四个阶段的2000—2014年18个细分产业面板数据,经三轮逐步估计并进行模型结构形式检验,建立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全要素生产率及分解效率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北京一般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大幅下滑,年均下降1.5%,主要源于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不断恶化;四个阶段中基础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都大幅高于都市制造业,源于基础制造业有较高的资本产出弹性和技术效率;各细分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差异较大,主要源于技术效率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规模已居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制造业的生产率低,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产品的附加价值低,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如家电,服装等),面临资源(如土地、水、能源等)供应、市场吸纳和环境保护的巨大制约。可见,我国制造业虽然规模大,但是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