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民党对日伪资产的接收方针是收归国有.陈仪受命负责收复台湾的具体准备工作,秉持孙中山"节制资本"的思想.1945年10月台湾光复后,陈仪在台湾建立起庞大的公营事业,推行经济统制政策,效率不彰,贪污成风,引起广大台胞的强烈不满."二@二八事变"爆发后,国民党为缓和与广大台胞之间的对立,开始在台湾推行以公营事业为基础、民营事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政策,为台湾经济的发展找到了较为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论国民政府收复台湾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侵占台湾,但中国人民从未承认这个不平等条约。收复包括台湾在内的失地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在抗日战争中,国民政府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否定《马关条约》对中国政府的约束力,将对日清算追溯到1895年,坚决反对战后国际共管台湾,驳斥美国部分人士染指台湾的设想。中日间军事实力的差距决定了国民政府难以派军队攻克台湾,如何收复台湾考验着蒋介石的政治智慧。在开罗会议中,蒋介石促成美、英支持中国在日本战败后收回台湾,而台湾的军事由占领军负责。日本突然宣布投降打乱了美军占领台湾的计划。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中国政府恢复对其行使主权,不但以“盟军代表”身份接收台湾军事,更是以中华民国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接收台湾行政。“中国代表盟军占领台湾论”完全是对国民政府收复台湾策略的无知。  相似文献   

3.
“九·一八”事变后的中国外交李良玉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并且迅速扩大事态,野蛮侵占了我国东北。次年3月,它又一手导演,成立了伪满洲国。“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近代对华侵略战争规模的扩大,严重恶化了中日...  相似文献   

4.
1945年二战结束,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之有关规定,中国收回台湾及澎湖列岛等日据领土。8月29日,国民政府明令设立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特任陈仪为台湾省行政长官兼警备总司令,9月1日在重庆成立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及警备总司令临时办事处,10月25日,陈仪在台北举行受降典礼,沦陷50年的台湾到此正式归复我国版图,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也在台北成立,宣告台湾省光复。台湾光复后在建省过程中,受到历史的、现实的;国内的、国际的;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其省制在权力机构、行政区划等方面既是清制的历…  相似文献   

5.
论反法西斯战争的特殊战场张宏志陕西省社会科学院1939年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帷幕,到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签字,历时6年;参战国家和地区多达60余个,人口在20亿以上;军队及平民伤亡约在9000万以上。其中中国历时最长,...  相似文献   

6.
何应钦与“史迪威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约瑟夫·华伦·史迪威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驻华军事全权代表、中国战区参谋长。1944年10月19日,出于美国对华政策的战略目标由争取战胜日本转向抗战胜利后扶蒋反共的需要,又迫于蒋介石、何应钦与史迪威之间矛盾已不可调和,史迪威被召回。这就是台湾及国外一些史学家所讲的“史迪威事件”。 “史迪威事件”是抗日战争后期中美关系史中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美国对华政策战略目标发生转变,也是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方针的又一次暴露。但长期以来,人们只注意蒋介石与史迪威之间的冲突,认为蒋史矛盾是对日作战的战略方针之争,却忽略了何应钦在引发“史迪威事件”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拟就何应钦与“史迪威事件”的关系作一初步探讨,以期对事件本身及何应钦在其间的作用有所揭示。  相似文献   

7.
探索人类社会历史演变的轨迹──关于《顾准文集》陈敏之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举行错误的不抵抗政策,违背中国人民的民族意志,把我国东北三省好端端地送给了日本帝国主义。相距不到半年,1932年的“一·二八”淞沪抗日战争,又因为国民党...  相似文献   

8.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九·一八”事变,迅速占领了中国东北,这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侵略中国的阴谋计划。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赂中国的战争,给中日两国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九·一八”事变后,全中国人民尤其是东北人民迅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斗争。日本人民也不顾日本帝国主义的法西斯镇压,不断发动了各种形式的反抗斗争。“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各阶层人民在日本共产党的组织和领导下,不断掀起各种形式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斗争。  相似文献   

9.
试论1931-1945年苏联对华政策中的两重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至1945年8月15日本宣告投降,中国人民进行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入侵的伟大斗争,当时与中国毗连的社会主义大国苏联,积极支持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而浴血奋战。同时,在支持中国抗日的旗号下它又从事一系列不利于中国抗日事业、损害中国主权的活动,其对华政策突出地表现为进步性与非进步性、正义性与非正义性的两重性,显得扑朔迷离。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国内存在着国民党、共产党、日本帝国主义及其支持下的伪“满洲国”和汪伪政权三种势力,苏联对这三方的政策反映了苏联对华政策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历史的抉择──纪念台湾抗日民族解放文化运动胜利五十周年党鸿枢五十年前的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取得了最后胜利,全世界的反法酉斯斗争也以盟国的胜利告终。沦为日本殖民地长达半个世纪的台湾,历史也揭开了新的一页。根据中国政...  相似文献   

11.
1945年8月13日,日本投降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日本帝国主义的黑暗统治结束了,台湾回到了祖国怀抱,台湾的小说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本来这种历史性的转变,应当给文学创作带来生机。但是,台湾光复后的当代小说创作的发展步履艰辛,走过了曲折的道路。由于日据时期殖民当局的法西斯文化政策对进步文化的严重摧残,台湾经济又濒于破产;加上光复后国民党接收官员的腐败无能,国民党政府对台湾人民的政治压迫等等原因,光复初期(1945年至1949年),台湾文坛很沉寂,很少小说作品问世。但是在困难的环境下,杨连、吴浊流、尤换宗、叶…  相似文献   

12.
论孙中山与二次北伐─—兼对有关问题提出商榷敖光旭正值商团事件期间,江浙战争爆发,随即引发了第二次直奉大战。孙中山迅即举兵北伐,9月13日移营韶关,18日发表北伐宣言,“北战之目的不仅在推倒军阀,尤在推倒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①。9月中旬以前,集中...  相似文献   

13.
“甲戌台湾危机”时中日军力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74年5月,日本扩张主义者无视中国的领土主权,出动军队在台湾南端的琅桥地区登陆,侵占该地区,挑起“台湾危机”。软弱的清政府竟出银50万两换取日本撤兵,以解决危机”。当时,日本军事力量远不及中国,其外交上亦陷于孤立·清军以武力驱逐侵略者绝对胜算。本文试就该胜算进行讨论。在台湾的中日两军实力从1874年5月6日首批日军270人在社案登陆起,至5月22日狂热的扩张主义者西乡从道中将抵达琅球止,聚积在台岛南端的日本侵略军“不满二千”“。其部署为,“大浦角者二百余人,琅桥者六百余人,龟山后者千余人”②。6月份,曾有一些日…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起始时间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抗日战争”的起始时间,学界目前的看法并不一致。本文认为,抗日战争还是应该从“9.18事件”的爆发算起。因为从“9.18事件”到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中日之间所发生的一切战事都是具有相对连续性的一个事件,即中国人民民族解放的“抗日战争”,“卢沟桥事件”不过是整个抗日战争的一个环节和步骤。如果将“卢沟桥事件”视为抗日战争的起点,那么,不仅缩小了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所犯下的罪行,而且还会给日本右翼势力留下诡辩的口实;不仅小视了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历史功绩,而且还会割断作为一个整体的抗日战争发展变化的内在联系,给抗日战争史的研究带来诸多不便。如果将抗日战争从“甲午战争”算起,也有一点牵强附会,因为在“甲午战争”和“9.18事件”之间,日本在中国领土上所进行的各个战事和后来的抗日战争不具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早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政府就将蒋介石的中国视为其远东地区的主要基地之一,因此,除了政治上设法将中国拉入大国阵营,军事上更是卖力地扶持蒋介石政权,甚至亲自出兵中国沿海一些要地,帮助国民党军队抢先接收日军投降、占领战略地区。赫尔利大使更是在1945年4月2日公开声明,美国只与蒋介石合作,并在经济、军事、政治上支持蒋介石“统一中国”。中国国内战争爆发后,美国从各方面援助国民党,企图支持国民党从军事上“彻底解决共产党问题”。然而,当蒋介石面临军事上彻底失败、行将被逐出大陆的绝境时,美国并未将“大规模地…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与近代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周兴梁由中山大学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举办的“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第二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4年10月18—21日在广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及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学者,和来自日本、韩国、越南、澳大利亚、美国等国的学者...  相似文献   

17.
30年代初 ,日本侵略者相继发动“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 ,直接威胁华北及东南沿海一带。国民政府逐渐意识到西北内陆地区对于国防建设的重要性 ,开始拟订各种西北开发计划 ,并着手付诸实施。但不久 ,蒋介石的中央势力以“追剿”红军的名义伸入到西南地区 ,西南大多省份随即受到中央直接控制。由于西南的局势较西北更易掌握 ,且建设的基础、条件也远非西北所能及 ,因此西南的建设逐渐取代了西北开发的呼声。“七·七”事变后 ,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初期 ,由于重庆为陪都 ,并且西南地区有滇缅公路等国际交通要道 ,“国人始终把西南后…  相似文献   

18.
为纪念“七·七”事变50周年,广东省社科联、中共广东省委党史办、广东中共党史学会于7月5日在广东省政协联合召开“广东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爆发五十周年学术座谈会”,来自各界的代表  相似文献   

19.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胜利。9月2日,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投降书规定日本政府“承担忠诚履行《波茨坦公告》各项规定之义务”。《波  相似文献   

20.
台湾光复初期,大陆籍公务员行政效能低下,其中一部分人化公为私,贪污受贿。南京政府派刘文岛赴台清查,对贪污分子绳之以法。光复初期台湾的乱象源于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因舆论自由,一些报纸攻击行政长官公署的劣政,指责公务员贪污受贿,台胞对外省人产生恶感。二二八事件爆发,台胞殴打外省人。与内地相比,台湾的贪污并不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