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 宋庆龄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然而建国以来比较系统地概括和研究宋庆龄的专著并不多见。最近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吕明灼教授的新著《宋庆龄传》,无疑是中国现代史研究和中国现代人物研究的一项重要收获。《宋庆龄传》的第一个特点是比较成功地从宋庆龄的思想及其发展过程的探讨上把握宋庆龄  相似文献   

2.
宋庆龄与孙中山先生的事迹,已经达到家喻户晓的程度,但是,假如要说这位伟人与陕西的关系,未必会有多少人能够说得清楚。冯在才、徐万发合著的《宋庆龄与陕西》一书,最近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便是对这一空白的突破性研究,可以满足关注这一问题的学界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需求。《宋庆龄与陕西》一书以详尽而富于感染力的笔触描述了宋庆龄在陕西近现代革命进程中的历史作用,与陕西近现代重要历史人物之间的交往过程。国民革命时期,她接待过许多陕西籍的革命志士,积极支持陕西的革命活动。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宋庆龄与进驻陕北的中共中…  相似文献   

3.
对于《水浒传》的作者和原本的问题,学术界一向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大家力图解决这个问题,对《水浒传》的研究是有意义的。罗尔纲先生在《学术月刊》一九八四年第十期发表了《从罗贯中〈三遂平妖传〉看〈水浒传〉著者和原本问题》一文,就是企图解决这个问题。他把署名为“东原罗贯中编次”的二十回明刻本《三遂平妖传》与明容与堂刻本《水浒传》对勘,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从两书赞词对勘、叙事对勘、对待人民大众态度对勘,得出两书都同为罗贯中一人所著这件事实”,“《水浒传》原本乃是七十回”。罗先生的探索精神,我们是敬佩的;但对他所得出的结论,我们却有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从两书对勘,并不能说明《水浒传》的著者和原本问题。本文试就此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以就教于罗先生及各位读者。  相似文献   

4.
宋庆龄思想研究的新突破──读盛永华《宋庆龄论》吕明灼我国研究宋庆龄的先行者盛永华的新著《宋庆龄论》(1993年广东人民出版社),是研究宋庆龄思想的专著,理论深刻,内容丰富,夫对宋庆龄研究的新拓展,新突破,新成果。《宋庆龄论》的主要特点是把宋庆龄与孙中...  相似文献   

5.
《文心雕龙》对《高僧传》之影响臆探陈洪《高僧传》乃我国最重要的佛教史籍之一,不仅为治汉魏六朝佛教史者所必读,且对文史研究有多方面参考价值。此书与《出三藏记集》的关系一目了然①,而受《文心雕龙》的影响,似尚未经揭橥.《高僧传》的著者释慧皎,生于齐明帝建...  相似文献   

6.
宋庆龄与毛泽东是同时代的人。他们伟大的一生是同中国革命事业的艰难历程和辉煌胜利融合在一起的,也是同他们之间的革命情谊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尽管经历不同,但是他们通过各自的斗争实践,先后找到马克思主义真理,走上共产主义道路。志同道合是他们友谊的纽带。 宋庆龄与毛泽东各自从民主主义者成为共产主义者。毛泽东在1919年底至1920年初开始了这个转变,宋庆龄从1927年下半年开始了这个转变。宋庆龄与毛泽东在1927年下半年之前,是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人、民主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的情  相似文献   

7.
对女性之间同盟和友谊的讨论曾一度成为 1 9世纪中叶英国社会的焦点问题 ,女性作家不可避免地投入到这场论争之中 ,夏洛蒂·勃朗特也不例外。在 1 849年出版的《谢莉》一书中 ,她通过对两位女主角谢莉和卡罗琳之间友好关系以及卡罗琳与母亲之间的天然同盟的细腻描述 ,肯定了女性之间友谊、同盟的可能性及其迷人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1931年9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第一次采访了孙中山夫人宋庆龄女士.此后,两人之间就建立了信任和友谊,终生不渝.1936年6月,凭借宋庆龄与中共及张学良的友好关系,斯诺和美国医生马海德得以冲破重重阻隔,秘密到达陕北苏区.斯诺在那里采访红军及中共领袖,达三个月之久,随后写出了风传世界的名著《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china,中译本初称《西行漫记》),马海德医生则留在那里为红军服务.斯诺的这次采访结束不久,即发生了西安事变,斯诺从宋庆龄、马海德等友人处获悉了一些内幕信息,但他应友人之请,长期未予发表.20年后,即1957年,斯诺才在其《红色中国杂记)(Random notes on redchina)中谨慎地予以公布.海内外学者对这些内幕信息之真伪与意义,至今仍有很多争议.争议中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在西安事变期间,共产国际(其实权操诸斯大林)、宋庆龄、中共中央(其实际核心领袖是毛泽东同志)之间,是否有电讯联系,以及这些电讯联系的作用.为了辨明真相,现在让我们来研讨一番.  相似文献   

9.
宋庆龄是20世纪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者,辨析宋庆龄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时间,对于研究其早期的思想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究竟宋庆龄的民主革命思想始于何时,学界众说纷纭,权威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认为是1900年前后,另一种则认为是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对她的影响.这两种说法仍有待商榷和考证.通过对当时历史语境的解读和对宋庆龄文集、书信等原始文献的梳理,综合《宋庆龄——20世纪的伟大女性》所提供的史料,宋庆龄转向民主革命的时间应该始于1914年.  相似文献   

10.
(一) 在抗战期间,宋庆龄一贯主张成立并坚持以国共合作为核心的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抵抗日本的侵略。她的这种思想是不断发展和逐渐成熟的。我们认为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从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到一九三五年底,是宋庆龄接受和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阶段。一九三三年四、五月,宋庆龄一再要求国民党停止进攻苏维埃区域,为联合抗日创设条件。翌年四月,又毅然联名发表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中华人民对日作战基本纲领》。由于是她呼吁或领衔,就不能不对国民党“剿共”和不抵抗政策产生很大的压力。宋庆龄“完全赞成”《八一宣言》和瓦窑堡会议决议,认为中国  相似文献   

11.
宋庆龄研究中的重大成果———《宋庆龄辞典》评介吴淑珍1996年10月,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张磊主编的《宋庆龄辞典》。它是在总结《孙中山辞典》编写经验的基础上完成的,吸取了《孙中山辞典》的许多优点和长处,补充了其某些不足。从选题到具体操作都有很大改进...  相似文献   

12.
在绚烂夺目的藏族古典文学宝库中,独具特色的传记文学是倍受人们珍视的瑰宝。她不仅以其数量众多、内容翔实、史料价值高而受到重视,还以她那多彩的丰姿、高度的艺术成就吸引着众多的读者。《米拉日巴传》和《颇罗鼐传》,是琳琅满目的藏族传记文学宝藏中闪闪发光的明珠。 对《米拉日巴传》和《颇罗鼐传》,人们已多有研究,成就卓著。笔者在学习中感  相似文献   

13.
本刊《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研究》栏目,近年来收到不少读者来信,建议我们在深化孙中山研究的同时,开展和加强对宋庆龄的研究.这里发表的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杨应彬和文物出版社副编审盛永华的来信,反映了社会各界对进一步加强宋庆龄研究的愿望.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欢迎社会各界向我们提供关于宋庆龄研究的论文和文献资料.本刊将为宋庆龄研究提供必要的园地.  相似文献   

14.
集知识性、学术性、科学性于一书——评介《宋庆龄辞典》周兴木梁在伟大的爱国者和民主革命家孙中山诞辰130周年到来之际,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以孙夫人宋庆龄为典主的大型历史工具书《宋庆龄辞典》。这是史学界值得高兴和庆贺的事。《宋庆龄辞典》编委会由15位专家...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举世闻名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宋庆龄诞辰一百周年的时候,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盛永华同志的新著《宋庆龄论》。这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 宋庆龄逝世以后,中国大陆出版了十多本宋庆龄的传记、年谱、纪念集,详细记述宋庆龄的生平事迹和丰功伟绩。对于宋庆龄思想的研究,似嫌不足。盛永华同志这本新著着重探讨的是宋庆龄的思想、理论,弥补了这个方面的不足。本书的问世,将会对宋庆龄思想研究起促进作用。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评价宋庆龄,是本书的重要特点和优点。由于本书作者在探讨宋庆龄的思想活动时“力图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进行分析”(本  相似文献   

16.
读向阳《华岗传》的感受孙思白上海华东师大向阳新近写成了一部《华岗传》。由于40年前,我们共同与华岗的关系,承他在出版之前,把书稿嘱我看看。从这部传稿看,它记述华岗一生的事迹,是那么详尽而具体,这显然不是著者当年在山大时所能晓得,而是“华案”发生以后,...  相似文献   

17.
<正>一、是否出席了中国国民党“一大”会议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孙中山先生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关于宋庆龄是否出席了这次大会?一些论著对此之表述,均含混不定。 例如:文物出版社1982年5月出版的《纪念宋庆龄同志》(画册)第41图说明文谓:“1924年1月2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宋庆龄是仅有的三位女代表之一。”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年1月出版的《孙逸仙夫人——宋庆龄传略》第25页谓:“1924年1月,孙中山召开了一次特别代表大会,改组国民党。庆龄是199个代表之一,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的夫人何香凝也是代表(另外还有一位女性代表)。她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批在政治组织中,或者说在任何组织中,被选任高级职位的中国妇女。宋庆龄被任命为国民党妇女部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11月出版的《宋庆龄传》第  相似文献   

18.
《醒世姻缘传》是产生于清代初年介于《金瓶梅》和《红楼梦》之间的一部百回世情大作。虽然它主要描写了晁源与狐仙因果轮回的两世婚姻,狐仙转世成人对其夫的残酷虐待,却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社会时期女性意识的觉醒。然而这种女性意识的觉醒受到了来自父权、夫权以及伦理道德的阻挠与扼杀,从而导致素姐的悲剧命运。这不仅仅是她一个人的悲剧,更是整个封建社会女性的悲剧。故而说《醒世姻缘传》是一曲女性解放的哀歌。  相似文献   

19.
萧红居港期间创作了两部长篇代表作《呼兰河传》和《马伯乐》,三个短篇《后花园》、《小城三月》、《北中国》和一个口述小说《红玻璃的故事》,可说是萧红小说创作的高峰期。值得注意的是,这两部长篇小说都涉及重写短篇题材。这一独特现象为人们考察萧红居港期间的创作自觉意识及其民族性思考提供了解读的空间。萧红在《呼兰河传》里,对短篇小说《家族以外的人》、《后花园》中的有二伯和磨倌等形象进行了再造与重写。在小说重构过程中,萧红游走于情感诗意与理性概括之间,叙述视角、立场和表现主题亦发生相应变化,从中可以看出萧红居港时期的小说创作题旨及其内在规律,以及她如何执着于作家姿态的独立性,而成就了她在居港期间小说创作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20.
1935年秋,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当时远在上海的宋庆龄得知这个消息后无比喜悦,和几个外国朋友共同举杯祝贺红军的胜利。从那时候起,宋庆龄就把自己和陕北根据地联系在一起。到抗日战争时期,她更是倾注全部心血和热忱,竭尽全力支持陕甘宁边区。她没有到过陕甘宁边区,可是她对陕甘宁边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争取世界人民支援中国 抗日战争的先锋力量” 抗日战争时期,宋庆龄始终和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在政治上全力支持陕甘宁边区。 首先,宋庆龄热情宣传和高度赞扬陕甘宁边区。当时国民党以种种卑劣手段,向国际上封锁抗日根据地的消息,妄图阻止各国人民支援边区。为了打破这种封锁,宋庆龄常向国外发表文章、演说,宣传和赞扬陕甘宁边区。她说:陕甘宁边区是中国民主制度最强大的地方,中国抗战在那里最强大最有力量。1938年6月,宋庆龄在香港组织“保卫中国同盟”以“争取世界人民支援中国抗日战争的先锋力量——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以及解放区人民”。“保盟”出版的刊物《新闻通讯》,向全世界介绍八路军、新四军和延安解放区,经常刊登解放区的新闻照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