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的父亲     
1999年2月19日是父亲90岁生日,他的助手刘雪英老师约我写篇东西。其实我也早想写点什么,只是苦于不知从何写起,原想和父亲聊聊,但是他的多卷本《中国通史》的编纂工作正处于尾声,比平日更繁忙了,所以不便打扰。不过,好在是写自己心灵的真实感受,不算太难...  相似文献   

2.
995年9月12日是我的父亲马骏烈士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随着这一天的临近,我对父亲的思念之情愈加浓烈。父亲离开我们已经67年了。他把短暂的生命无私地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用鲜血谱写了壮丽的人生颂歌。他的精神曾唤起许许多多回族和其他民族的优秀青年走...  相似文献   

3.
为父亲洗澡     
正父亲的身体向来很好,他也以此为荣。但是自从2002年查出肺部的癌症,尤其是动了开胸手术之后,年迈的他元气大伤,显得很虚弱。我和若华专程从美国赶回来陪伴他。看到他虚弱的样子,无比心痛。为了让父亲手术后尽快康复,03年元旦后不久,我们就陪他和母亲一同去深圳疗养。因为手术,父亲不宜搭乘飞机,只能乘坐火车。那时没有高铁,火车从北京到深圳坐了两天。  相似文献   

4.
我的干爹专门从台湾到香港和我见面,用两天时间和我深谈,他非常认真,还写了提纲。他说,自从1927年认识父亲以后就互相帮忙,成为好友,两人心神相通,非常默契。父亲进入新闻界是他引荐,他搞美术是由于父亲的爱好引起了他的兴趣,以后就进入这个行当,还到法国去专修  相似文献   

5.
我在为父亲整理出版《画传》时,发现了他遗留下来的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被迫而写的“关于我在解放前的交代材料”(写于1 96 8年1 0月2 2日晨,劳改队)。在“交代材料”中,父亲明确地写着:“白孟愚是我在解放前所有往还的人中最接近的一位朋友。”在那字里行间,深深地印着他们的挚友情谊,以及父亲对他无法掩盖的思念。在那惨无人道的十年浩劫中,竟然如此毫无顾忌的流露,这是因为父亲从不讲假话,内心也就坦荡荡。父亲所写的“交代材料”,至于是否会给他带来什么意想不到的“麻烦”,他也无从去想!父亲的挚友白孟愚先生就是白亮诚先生,大…  相似文献   

6.
1971年,敬爱的周总理在国务院召集出版口的一次工作会议上,谈到我的父亲时,说:“吉鸿昌同志是从旧军队转变成为一个共产党人的,牺牲时很英勇。他的事迹可以出书。”打倒“四人帮”以后,总理的指示得以贯彻,描写父亲战斗一生的书已出版或再版,以“血战多伦、英勇就义”为主要内容的电影——《吉鸿昌》,也已和广大观众见面。此情此景,作为他的女儿,不禁百感交集。我的老家是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在我父亲出生的时候家里很贫苦,房无一间,地无一垄,为养家糊口,祖父吉筠亭在镇上搭了一个简陋的小棚,摆上些桌子板凳,卖茶水。吕潭镇地处交通要道,  相似文献   

7.
追忆父亲     
正父亲去世多年了,我一直没有忘记父亲从小怎样教我做人,怎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时常梦醒,总觉得父亲没有离开我,没有离开这个社会的大家庭,慈祥的面孔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让我亲近,又是我无止眼现实中的境界。特别是逢年过节踏进阔别几十年的故土,只看见父亲的坟墓上多长了杂草和野花,心里就有一种内疚之感,仿佛每一棵青草,每一朵野花,都是父亲千言万语的重托。  相似文献   

8.
赛福鼎·艾则孜,维吾尔族,1915年3月生于新疆阿图什。1932年,新疆爆发反对反动统治的武装暴动,时年17岁的赛福鼎·艾则孜毅然拿起枪,成为一名游击队战士。1935年,他赴苏联乌孜别克斯坦塔什干中亚大学学习,在苏两年中,他开始接触到马列主义,并亲眼看到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现实,这给了他巨大的影响。从苏联回国以后,他到北疆的塔城报社工作。  相似文献   

9.
父亲曾经形容草原的清香让他在天涯海角也从不能相忘母亲总爱描摹那大河浩荡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遥远的家乡如今终于见到这辽阔大地站在芬芳的草原上我泪落如雨河水在传唱着祖先的祝福保佑漂泊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啊!父亲的草原啊!母亲的河虽然己经不能用不能用母语来诉说请接纳我的悲伤我的欢乐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心里有一首歌歌中有我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啊!父亲的草原啊!母亲的河虽然己经不能用不能用母语来诉说请接纳我的悲伤我的欢乐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心里有一首歌歌中有我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心里有一首歌歌中有我父亲…  相似文献   

10.
父亲的胡琴     
父亲有一把胡琴。准确地说,四弦琴,内蒙古东部地区较流行的那种。大号四弦琴是民间艺人说唱蒙古书——“乌力格尔”用的。父亲拥有的也是大号的,他拉着它有时说“乌力格尔”,有时说唱蒙古民歌。  相似文献   

11.
我的父亲——“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离开我们整整三十五个年头了,三十五年来,人们一直在怀念着他。我的父亲是在抗日战争中成长起来的民族英雄,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一九○二年二月,他出生在河北省献县一个回族贫苦农民家里,从小受尽了地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在家乡组织成立了“回民义勇队”,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英勇的搏斗。一九三九年,这支队伍在党  相似文献   

12.
简讯     
部长怀念维吾尔族“父亲”今年4月,文化部部长王蒙托人带给他“父亲”一件阿拉伯铜壶,此事在伊宁市传为佳话。王蒙部长用维吾尔语对新疆客人毛兰艾力说:我永远怀念我的“父亲”阿不都热合满老人。“文革”期间,我被下放到伊宁市巴彦岱乡后,他老人家把我  相似文献   

13.
正1990年11月26日那凄冷的夜晚,父亲那永远在思索的头脑进入了永恒的休息。我从小至大,直到后来工作,都没有离开家。尤其是母亲去世以后,照顾父亲就成了我的重任。有朋友对我说:"你自己就是一个字不写,把老先生照顾好,你的功劳就够大了。"我是努力去做的。我常觉得,我不只对父亲尽孝心,我是对中国文化尽一个炎黄子孙的孝心。  相似文献   

14.
阿音·旅行阿音,蒙古语,取"旅行"之意,意味着"走很远的路"。我猜,这个名字可能与他的父亲有关。阿音的记忆里,年轻的父亲总是赶着牛车去额吉淖尔(母亲湖)拉盐,对年幼的阿音  相似文献   

15.
我的父亲萨空了(连载之二)文/萨我的三叔本是个小职员。解放初期,自己弄了个小作坊,磨镜头。夫妻两人干,请过一个亲戚帮忙。社会主义改造时,神差鬼使,他没加入合作社,却把作坊和大厂家合并了,因此就成了一个只有三千元资本的小资本家。戴着这顶帽子加入了光学...  相似文献   

16.
澳大利亚一名救援直升机飞行员去年12月13日称,一位勇敢的父亲跟一条缠在他儿子脖子上长达10米的巨蟒进行了生死搏斗,最后把巨蟒赶跑,从蛇口里夺下了爱子。这位勇敢的父亲名叫尼尔一奥哈尔。事发当日,他带着7岁的儿子在澳大利亚昆士兰首府布里斯班的莫里顿岛上野营露宿。黎明到来之前,熟睡中的小男孩突然觉得喘不过气来,等他睁开眼一看:脖子上缠着一条巨大的蟒蛇,并且张着血盆大口准备把他整个儿吞下。儿子的惨叫声惊醒了仍在睡梦中的父亲。他抄起身边的大木棍对准蟒蛇的头部痛击,木棍打断后,他又使出全身的力气拼命去掰蟒…  相似文献   

17.
回忆父亲     
今年是父亲纳明安诞辰100周年,也是他归真47周年忌期。岁月虽流逝,却难以消除我们对他的怀念,往事历历在目。父亲求学时,“以勤奋好学著称,以品学兼优受聘为昆明永宁清真寺教长,时年25岁。从此以培养宗教人才为己任,执教近30年,先后主持经堂教学,云南高等经书并授学校,明德学校阿文;专修部等工作。以教学有方,思想新颖,讲解精辟闻名三迤……” (详见《云南回族史》著名经师纳明安传略)。父亲不受封建意识和陈腐观念的束缚,有开拓进取精神,从下列的事例中可窥见其全貌。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是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成立30周年的日子,也是藏学研究中心第一任总干事多杰才旦去世3周年的日子。身为多杰才旦的女儿,同时也是他的最后一任秘书,非常感谢《中国藏学》杂志社给我这个机会,借此发文,以表达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无限哀思。我是在父亲生命中的最后10年里,有幸蒙组织照顾,被调到他身边给他当秘书的。这10年间,我们父女在一起相处的时间比我们前50年都要多。过去我们之间的感情交流很少,工作交流更没有。我们  相似文献   

19.
正我的父亲刘岘1915年农历7月7日生于河南省兰封县(现兰考县)。他5岁读私塾,熟背《百家姓》《三字经》《论语》《孟子》《幼学琼林》,虽对内容不甚理解,然而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却已渗入心田。幼年时最吸引他的是城隍庙里的各种神像泥塑,鲜明的红、黄、蓝、黑的色彩把泥塑装扮得  相似文献   

20.
今年10月1日,是父亲九十冥诞,5月24日,是他归真三周年的日子。三年来,1000多个日日夜夜,父亲长眠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与我们人天相隔。我深知,生命的旅途是没有返回的路程的,但每当坐在父亲那张用了半个世纪的书桌前,手捧遗稿,对父亲的思念如潮水般涌来时,恍然觉得父亲没有走,仍坐在书房里,不停地忙碌着。父亲杨志玖先生,字佩之,1915年出生于山东长山县周村一个回族家庭,幼失所怙,家中靠借贷艰难度日。贫寒的生活不能阻止父亲对读书的渴望,7岁时进入一个半私塾、半学堂的清真小学。他向我们讲起小时读书的趣事:那时识字不多,读书常半懂不懂,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