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的哲学思想与实践唯物主义———论实践对于辩证法的首要地位吴启文实践和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基本要素,但它们并不处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本质是改造世界,只有实践才能最充分地表达这一本质,实践比之辩证法是马克思...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哲学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自始就存在着与经典社会主义探索不同的特殊性。从毛泽东到邓小平的历史进程,是社会主义建设在中国从书本原则再回到物质生产力水平这一历史现实的进程。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是马克思历史辩证法在中国得到恢复和运用的结果。邓小平的哲学思路由历史的、现实的、实践的理性构成,他的哲学理论逻辑是实践唯物主义逻辑的继承和发展。纵观邓小平的思想发展史,可以发现,邓小平一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他的从实际出发不是从“人”这一主体向度出发,也不是从人类主体的政…  相似文献   

3.
“实践的唯物主义”在中国现当代实践中的确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当代阐释。作者不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讨论局限在文本的考证之中,而是使它同社会实践、特别是中国现当代实践进行对比和验证,从而引出必要的结论。作者认为,“实践的唯物主义”是以科学实践论为理论硬核的唯物主义,它在世界观、认识论、历史观三个层次上由抽象到具体地展开,形成了逻辑一贯的论释体系。作者考察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论证了指导着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哲学,不是非实践论的“物质一元论”或非唯物主义的“实践人本论”哲学,而是贯穿了“实践的唯物主义”精神的哲学;毛泽东、邓小平的哲学思想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精神,即“实践的唯物主义”精神,由此成功地制订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成功。这是对“实践的唯物主义”在中国现当代实践中的确证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本质是“实践的唯物主义”。邓小平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实事求是与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联系起来,并提出“解放思想”这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原则,强调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包含着深刻的实践唯物主义的思想内涵,集中体现了这一新世纪的根本要求。基于对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哲学思考,邓小平又在实践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拓展了实践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的理论内容。  相似文献   

5.
翟俊刚 《兰州学刊》2008,1(5):40-42
马克思哲学直接关注现实生活,并追求如实描述其实践本性,这说明它是一种唯物主义。而从“实践”出发看待人与世界的现实关联,则是其所以“新”的根本。实践观点使马克思哲学成为一种立场彻底和真正关心人的唯物主义学说。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世界观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实践唯物主义不是一切哲学所具有的性质和特点,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特有的性质和特点。实践唯物主义有两个基本点,一是唯物主义,一是实践。  相似文献   

7.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对自己的哲学世界观作了明确的、系统的表述,这就是“实践的唯物主义”。他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  相似文献   

8.
实践唯物主义,就是唯物主义和实践的有机统一,即在唯物主义前提下,视实践是“整个现存感性世界的非常深刻的基础。”其基本的逻辑框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论、主体论和方法论的统一,或者说,是环境创造人与人创造环境的统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及其合理性)的统一、“天择”与“人择”的统一。一、实践论:实践唯物主义的基石马克思通过创立科学的实践观而扬弃机械唯物主义哲学和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作为实践唯物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及其诞生宣言书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对它作进一步阐发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哲学意义,首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就是宣告“对事物、现实、感性……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从主观方面去理解”。在  相似文献   

9.
自80年代后期开展实践唯物主义和主体性问题的讨论以来、我国哲学界出现了“高扬人的主体性的实践唯物主义学派”,或称之为“唯实践唯物主义学派”。这一学派片面夸大实践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主张“把实践的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用“实践本体论”取代“物质本体论”;用“实践唯物主义代替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与精神、主体与客观这二对范畴,可以从实践这一基本范畴中引伸出来”;“人类的存在是一种实践的存在”……等①。这些主张和观点,笔者是不敢苟同的。在我们看…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世界观,谓之为"新世界观",谓之为哲学革命,在于它所实现的变革既是根本性的,也是总体性的与全面性的.称它为根本性的,在于它实现了哲学思维方式的根本转换;称它为总体性的与全面性的,在于它将全新的哲学思维方式辐射于人与世界全面性关系的每一个方面,而不仅止于社会历史领域或马克思的人学理论方面.解读马克思新世界观的革命性变革,不仅不应遗漏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在自然观上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相反还应将它视作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革命的逻辑的重要结点,以及理解人与世界的全面与总体性关系的逻辑起点.当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或"实践的唯物主义"对"对象、现实、感性"诉诸一种感性实践活动的理解时,它内在的也是在诉诸一种社会性的历史性的理解.可以说马克思"新唯物主义"自然观,因而也是一种社会性的与历史性的自然观.实践的、社会的与历史的等概念在马克思"实践的唯物主义"的逻辑运思中,是圆融与互通的.  相似文献   

11.
自80年代后期开展实践唯物主义和主体性问题的讨论以来,我国哲学界出现了“高扬人的主体性的实践唯物主义学派”,或称之为“唯实践唯物主义学派”。这一学派片面夸大实践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主张“把实践的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用“实践本体论”取代“物质本体论”,用“实践唯物主义代替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与精神、主体与客体这二对范畴,可以从实践这一基本范畴中引申出来”、“人类的存在是一种实践的存在”①等等。对这些主张和观点,笔者不敢苟同,并就此谈一些…  相似文献   

12.
1、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把自己的哲学称为“新唯物主义”.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又把自己的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新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提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扬弃与超越,标志着一种新的唯物主义哲学形态的诞生. 当然,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或实践的唯物主义并不是与旧唯物主义绝对对立的,因为与对待其它哲学形态一样,马克思没有也决不会对旧唯物主义采取简单的否定和抛弃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2010年以来,<哲学研究>发表多篇文章,批评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实践唯物主义"解读的学术主张.这些文章把马克思创立的"新唯物主义"即"实践唯物主义"跟一些中国学者"删除唯物主义后缀"而自立的"实践人道主义"等学说混在一起,然后用"自我循环"、"交互解释"等判词来断言必须"扬弃"实践唯物主义.他们又把马克思哲学的根本解释原则--"实践"解释原则硬性冠以"历史"解释原则的称谓,从而论证作为世界观的"历史唯物主义"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名称,同时贬斥本来与之同义的"实践唯物主义",要求后者向前者"还原"、"回归"、"提升",将其话语统统纳入"历史唯物主义"的总范式下.笔者不同意上述对"实践唯物主义"的批评,以"实践论"是马克思哲学的理论硬核、"实践"解释原则是马克思哲学的根本解释原则为哲学立足点,再次论证并肯定:在历史地形成的马克思哲学的诸多名称中,"实践唯物主义"是最能说明马克思哲学真正实质的名称.广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或作为世界观的"历史唯物主义"也可以说,条件是:其理论硬核是马克思的"现实的人"的实践论.在这个意义上,同"实践唯物主义"相对立的,或者扬弃"实践唯物主义"的所谓"历史唯物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哲学.  相似文献   

14.
实践:一个过渡性范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在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中,根本的分歧在于:究竟实践在马克思哲学中起什么样的作用?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哲学是实践本体论哲学;有的学者认为实践哲学是一种超越性哲学,超越了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有的学者只承认实践是马克思哲学的基础,反对实践本体论,实践超越论。意见纷纭。笔者认为,我们不可夸大实践概念在马克思哲学发展中的作用,它只是马克思实现哲学研究视野转换的过渡性范畴,也就是说马克思是通过实践概念,使哲学研究视野真正实现了从抽象精神领域到具体历史领域,在对社会历史的具体分析中,发现了唯物史观,创…  相似文献   

15.
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是马克思创立新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石和核心。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历史观是统一的。唯物史观意义上的实践论和认识论 ,确立了实践标准。“推广论”割裂了认识论与历史观、实践论和认识论的统一。邓小平的生产力标准理论 ,是马克思唯物史观意义上的实践标准理论的展开和深化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革命性变革的学术范式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马克思本人创立的第一个哲学形态是经济哲学.迄今为止,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已经历了三个里程碑,从而形成了经济哲学形态的三次提升.一是马克思对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逻辑架构的构建和经济哲学研究范式的确立;二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实践唯物主义理论硬核的探讨和经济哲学学科的创立;三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弘扬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革命性变革的学术范式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马克思本人创立的第一个哲学形态是经济哲学。迄今为止,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已经历了三个里程碑,从而形成了经济哲学形态的三次提升。一是马克思对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逻辑架构的构建和经济哲学研究范式的确立;二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实践唯物主义理论硬核的探讨和经济哲学学科的创立;三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弘扬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哲学体系改革以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已基本形成实践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人道主义和(传统的)辩证唯物主义等四个学派,那么,这四个学派对马克思哲学中至关重要的“实践”概念的理解则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本文中,笔者试依着自己理解的实践唯物主义的实践含义,来评价这四个学派对实践含义的不同理解并指出其偏颇之处,从而辨明作为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新哲学基石的实践之丰富而又重要的哲学变革意义。一、实践首先是关于实践的理论,而非仅仅是行动。实践唯物主义是指哲学体系改革以来出现最早、阵容最大的研究学派…  相似文献   

19.
实践唯物主义研究的根本目的就是纠正旧哲学教科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曲解,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来面目。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就应适时地把它的理论要点与旧哲学教科书的相应概念之间的关系辨析清楚。一、实践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关系有一种说法是:“实践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关系,主要谈二者是一致的,而不是对立的。我认为从时间上说,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认识论)是在实践唯物主义(唯物史  相似文献   

20.
《江西社会科学》2018,(3):36-41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实践唯物主义研究热潮,不仅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等重大理论问题的讨论,而且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化的探索。然而,时至今日,实践唯物主义研究却逐步走向沉寂。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应该放弃对实践唯物主义的研究,而是要认真思考并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以推动实践唯物主义研究向前发展。实践唯物主义研究存在的问题很多,其中有三个急待突破的瓶颈:在核心观点和核心理论上远未形成共识;对教科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关系、恩格斯等哲学著作的理解存在片面性;理论研究与现实问题的对话不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