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以山东省青岛市Q村为例,探讨农村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问题。从社会正式支持和社会非正式支持两个方面分析形成他们生活现状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切合实际的政策建议。对农村空巢老人给予支持和帮助,一方面要夯实制度性支持,加强法律强制性保障,挖掘基层村组织的潜能,调动民间组织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整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转变空巢老年人的养老观念,建立全民空巢意识。  相似文献   

2.
社会化养老是我国农村发展的趋势,农村需要照顾空巢老人、失能老人、贫困老人的数量逐年增加,多层次的养老服务来化解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福利多元主义视角,通过对现有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如何取长补短,发挥个人、家庭成员和社会在农村养老资源上的合理分配,实行家庭养老、自我养老和社会养老的有机结合,把居家养老、公益养老和社会养老有机地统一起来,促使社会组织参与到农村养老,建立起福利多元化的农村养老模式,也是当今农村社会养老发展的一种合理趋势。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日益突显。文章列举了农村空巢老人在经济供养、生活照料与精神安慰等方面的困境,分析了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危机的成因,并对如何整合我国农村的村庄、家庭和个人的养老资源,应对目前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危机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
利用 2018 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CLHLS)数据库,使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和非线性Oaxaca-Blinder分解法,从社会性别角度分析老龄化趋势严峻的农村地区空巢老人的认知功能差异。研究发现,农村空巢老人认知功能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农村女性空巢老人认知正常比例显著低于男性,认知评分也显著低于男性;农村女性空巢老人表现出对婚姻状况、孤独感和生活满意度的敏感性,农村男性空巢老人表现出对自评经济的敏感性;农村空巢老人认知差异64.05%与性别自身相关,两性在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年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社会参与间的个体特征差异使农村空巢老人认知功能差异扩大。建议通过提高医疗服务可获得性、开展社会交往活动等措施提供相关支持,缩小农村空巢老人认知功能的性别差异,从而更好地维护老年人健康。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逐渐显现出空心化和老龄化。农村空巢老人作为边缘化群体的出现,有其社会结构原因和个人家庭原因,主要表现为权利边缘、文化边缘和经济边缘。构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体系、鼓励其参与社会活动和加大对农村空巢老人的财政投入等,能更好的帮助农村空巢老人消除边缘化。  相似文献   

6.
农村空巢老人人身和财产等安全问题是其生产生活中的现实危险与隐患问题,有着迫切的安全保障需求。通过对山东省部分地市农村空巢老人安全问题的实地调查,真实地展示了农村空巢老人的安全状况、新型农村社区安全保障服务供给状况。从政府公共服务、社区自我服务、商业化便民利民服务三方面探究了新型农村社区在保障农村空巢老人人身和财产安全方面的成效与问题。指出应将农村空巢老人安全保障服务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统筹考虑;应从社区自我供给、政府供给、社会供给三方面共同提供空巢老人安全保障服务,同时应提高服务供给的专业化、市场化、智能化水平以切实保障农村空巢老人的安全,建构起多元参与、协同共治的供给机制以充分满足农村空巢老人急需的安全保障需求。 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在我们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更为严峻,预计2030年空巢老人家庭比例将达到90%[1]。在农村空巢现象尤为明显,根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调查显示农村空巢老人占空巢老人的25%左右[2]。因此,农村空巢老人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已成为我国老龄化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本文查阅有关农村空巢老人生活满意度调查的相关文献,旨在了解农村空巢老人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有利于提高  相似文献   

8.
农村空巢老人的情感诉求及抚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其情感需求问题亦日益凸显。以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农村空巢老人为调研对象,通过调查发现农村空巢老人普遍情绪欠佳、情感诉求强烈、渴望丰富多彩的生活、渴望子女陪伴、渴望受到尊重。针对空巢老人的情感需求,提出从政府、社会第三方、乡镇(村)及空巢老人自身四个角度来构建“政府主导、地方响应、社会协同、法律保障、自我适应”的立体化情感抚慰策略体系,使空巢老人不“空心”。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出现了快速增长。纵观这些研究成果,发现研究者大多从不同视角出发。对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研究已有的成果进行梳理,并从5个方面(即农村空巢老人的概念和分类、农村空巢老人产生的原因、农村空巢老人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农村空巢老人问题解决对策等)进行系统地总结,在此基础上,得出农村空巢老人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0.
农村空巢老人以其自身的主动性适应着转型中的农村劳作,其生存状况异于其他一般群体。调研发现,该群体一定程度上存在经济压力较大、基本照顾缺乏、医疗救助不全、精神供给缺位、教育孙辈乏力等问题。分析研究后认为,发挥现代科技惠农效应、尝试社会保障代际转移、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行时间储蓄制度、设立村内托老所、建设村中老年活动中心、传扬民俗文化活动、发挥媒体教育功能、构建留守儿童帮扶园地等措施的有机结合,将为农村空巢老人构建起全方位的社会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致力于提高家庭的物质生活水平,在此过程中,往往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空巢老人的照顾工作.空巢老人容易在家庭、身体、情感、政府与非政府部门的补贴等方面存在问题.要完善空巢老人的社会照顾,须从四个方面入手:第一,空巢老人及家庭自我调适;第二,社区机构帮扶;第三,政府部门资助支持;第四,非政府组织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进入转型期,农村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日益增多的农村核心家庭造成了更多农村空巢家庭的出现,且数量呈现上升趋势,致使空巢老人城乡倒置局面的形成,并产生了很多农村空巢家庭问题,其中也包括农村空巢老人的情感表达问题。通过田野调查法对农村空巢老人的情感表达进行调查,并且对老人们的话语进行分析,发现农村空巢老人有着强烈的情感表达,但满足度比较低,造成其情感的"消极化"、"失范化"、"隐秘化"、"空洞化"。随着空巢老人的增加以及情感问题的日益突出,需要国家、社会及其个人多种力量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利用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基线数据,将养老需求和代际支持结合起来考虑,对空巢老人和与子女同住的老人、以及空巢老人群体内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空巢老人相比,有老人同住的子女家庭在经济支持和日常生活照料方面的养老负担更重;低龄空巢老人、城市空巢老人以及老年夫妻户是自我养老的相对优势群体;高龄空巢老人、农村空巢老人以及独居老人普遍面临养老需求大但代际支持弱的困境,并且这一困境呈现整体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老人空巢率迅速上升,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问题日益突出。重视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有着重大的时代价值,为现实所必须。但是,由于农村家庭精神养老功能弱化,空巢老人精神自养不足,农村社区精神养老供给缺乏,精神养老政策法规缺位等,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严重不足。倡导养敬并重的孝道伦理、构建社区服务体系、提升老人精神自养能力、健全多元养老机制、完善养老法规制度、推动城镇化建设与养老事业协同发展,是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问题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社会共生论对社会研究具有的理论及实际操作价值,从社会研究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概念操作化以及适用范围等方面,阐述了运用社会共生的视角开展社会研究的问题。分析认为,社会共生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存在,各种社会现象都可以从主体、资源与约束条件三要素入手,用社会共生论进行理论还原;对社会共生现象的研究,本质上就是对共生关系结构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对湖南、河南、河北、陕西、黑龙江五省18个自然村的部分农村空巢老人进行的问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主要问题有:经济拮据,缺乏满足感;起居无依,缺乏依赖感;情感孤独,缺乏快乐感;缺医少药,缺乏健康感.在此基础上,从个人、家庭、社会等视角审视了我国农村空巢老人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即农村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自我和社会养老能力不够理想,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不够完善,农村老人文体娱乐活动不够丰富等.其观点和结论可为进一步解决我国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提供理论上的新视角和实践上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共同富裕背景下,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是否需要语言服务,尤其是否需要为数量庞大的农村空巢老人提供语言服务,值得研究。从语言服务自身的作用以及空巢老人的现实需求来看,空巢老人语言服务不应被忽视,应该成为农村公共服务的一部分。面向农村空巢老人,可以提供的服务内容包括闲聊服务、精神慰藉服务、信息咨询服务、语言技术服务以及语言教育服务等等。农村空巢老人语言服务建设有现实意义,其有助于满足空巢老人多样化、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农村公共服务“适老化”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8.
农村留守老人是一个需要给予特别关注的养老群体,有效把握农村留守老人的心理需求是提升农村留守老人养老质量的重要保障.文章对915名农村留守老人的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尊、老有所为四个心理需求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揭示其心理需求特点的基础上,系统探讨了满足农村留守老人心理需求的社会支持系统构建.  相似文献   

19.
目前,城乡"空巢老人"家庭以及孤寡老人在老年人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其物质和精神生活状况亟待社会关注,舟山"空巢孤寡老人"家庭的生活环境更为孤独冷清。作为一个社会特殊问题,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应当予以重视,构建良性运行的民生制度体系,体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和人文关怀精神。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化的发展是社会技术、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诸多方面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然而,社会资源的市场配置是社会要素充分资源化而发挥其功能的重要条件,实现这一配置资源的市场配置关涉到社会结构转型问题,即发育个体与社会,建构社会公共领域,使之与国家间形成相对独立关系.实际上,市场经济与构建公共领域具有共生互动的性质.它既以个体、社会与政治公共领域的确立为条件,同时又是发育个体与社会,构建现代政治公共领域的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