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学生班集体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基本环境,班级工作是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基础,充分利用班集体的形式,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用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影响学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又红又专的高级专门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l大学生班集体的特点大学生班集体是集体中的一种,它是党对大学生进行德、智、体教育的基本单位,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境。大学生班集体无论在机构上、活动方式上有其不同于其他集体的特点。1.1大学生班集体是深度接融集体大学生由于住宿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对青年大学生的素养教育应从基础抓起,进行《弟子规》教育是“礼教”的很好形式,有利于构建和谐班集体、和谐校园、乃至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对于学生成长来说,良好的班集体可以成为一个成才的熔炉,班风不正的班级可以成为一个染缸。生活在什么样的集体里,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甚至能影响他们一生发展。新时期的班集体应该是一个和谐、有生命力、好学习的班集体。和谐、有生命力的班集体是一种民主公平、团结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人和谐共处的班级。建设好班集体对于学生本人的健康成长、对于班主任的工作、乃至学校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冬梅 《宿州学院学报》2004,19(3):44-44,52
有一个良好的班级集体是实现教书育人的前提。班主任应把培养良好的班集体作为班级工作的首要任务。本文 就班集体的形成标志,班集体的发展阶段,以及培养良好的集体的途径和方法作了探讨。提出了了解和研究学生,建立 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建立班集体的领导核心等观点。旨在推进班主任工作,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实现教书育人。  相似文献   

5.
班集体是学校最基层的独立组织单位。一所高校要建设一个好的校风、系风、班风,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工作、生活作风,就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作为基础。班集体是通过学校各种教育力量的教育、培养和引导而形成的具有正确的奋斗目标、较强的骨干力量、良好的组织纪律、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谐的人际关系,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高层次的班级群体。如何建立这样的班集体,在实践和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形成班集体的集体自尊意识是基础。本文就高校班集体的集体自尊意识的形成和意义作一定的理论阐述。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中小学都是采用班级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班集体是教育活动中对学生成长影响最深、最直接、最明显的教育环境。班集体的建设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而自信心 ,是一个人自己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想一定能够实现的一种心理状态 ,是一个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自信心是一个人自我意识成熟的一种表现。如何建设一个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班集体 ,从而树立和培养学生自信心呢 ?笔者认为可以进行以下探索。1 创设氛围 ,营建良好的心理环境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就要营造一个和谐、平等、民主、活泼的心理环境。应着力从环境的…  相似文献   

7.
学生与班集体是密切联系的.大学时代,学生每天都在班集体中度过,班集体对学生各方面的影响是最经常也是最有效的,因此优良的班风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一、大学生班集体的特征我们国家的大学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在资本主义国家,学生自由度较大,下课各奔东西,同学之间来往极少,我们的大学生班集体的建立从行政管理角度看具有管理功能,除此之外,最主要的功能在于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学习、生活起到良好的影响作用,促进学生不断地进取.在一个班集体中,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大家的生活习惯、性格、爱好、能力,思想  相似文献   

8.
高校语文教师应灵活驾驭课堂,以构建和谐课堂为宗旨。和谐课堂内涵主要包括教师与教材的和谐、师生关系的和谐、学生与教材的和谐等3个方面。和谐课堂的构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大学生的和谐素养,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是我国公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公民意识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前途。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班集体建设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必要性和意义:以班集体活动为契机调动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有效载体;以班集体的文化建设为依托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有效途径;以班集体建设凝聚大学精神的灵魂,是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0.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高校的重要任务就是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培养大学生的"共存意识"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入手点。根据调查分析,文章提出相应的教育措施: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提高环保意识,教会学生与自然共存;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提高社会责任感,教会大学生与社会和谐共处;加强个人道德修养,注重心理健康,教会学生与他人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1.
诚信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要素,也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作为社会精英,其诚信状况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和谐社会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成败。从教育管理的角度分析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以深入的研究实践为基础,提出了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公平问题,公平问题解决不好不仅会影响校园生活的和谐也会导致同学之间不能和睦相处,更严重的会导致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进而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不好的影响。目前高校学生管理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人际关系和谐对大学生成长成才至关重要。现有的对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探讨主要偏重于综述、特殊性分析和归因分析,对怎样构建和谐的大学生人际关系具有推动力。然而,对于人际关系的"第一印象"却鲜有研究,在人际互动中,"第一印象"开启了人际互动程序,其好坏如何直接影响人际互动的持续性、愉悦性,决定着人际关系和谐与否。戈夫曼将舞台戏剧表演嵌入对人的互动行为研究,运化出印象管理理论,对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形象构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寝室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分支,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寝室也是培育、教导当代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因此,营造舒适、温馨、和谐的寝室文化氛围是当代高校教育及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就寝室文化及其特征、寝室文化在育人过程中的作用和功能以及加强寝室文化建设的思考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5.
所谓大学生宿舍文化,指的是教师与学生共享、共创的一种群体文化,大学生宿舍文化是高校生活与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对宿舍文化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与品德修养的影响进行分析与探讨,并提出相关对大学生和谐宿舍文化予以构建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校国学教育对构筑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学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内涵重在“启迪智慧、完善品格”,而和谐人格是大学生现实人格发展的目标模式。深化国学教育,创新高校教学、文化建设模式对促进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高校学生纪律规范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学生纪律规范的实施,不论是对高校科学管理学生,还是对高校自身的和谐稳定发展都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新形势下,我们从大学生遵守学校纪律规范的内容及条件,高校学生纪律规范执行的内容与原则,高校学生纪律规范适用的前提条件和基本程序等方面探讨高校学生纪律规范实施形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构建和谐的高校师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一部分,而和谐师生关系是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在教学和学生日常管理的多个方面都出现了问题。文章从师生间的尊重与包容、教师的深厚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品德、学校教师与学生家长间的良好沟通、科学的教育管理方法等四个方面来探讨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如何构建。  相似文献   

19.
构建分层分级大学生课外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实现大学生共性和个性全面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仅能体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的重要载体,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这样的体系,必须深化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加强党团组织建设,建设校园新媒体互动平台,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打造分层分级大学生课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合力。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使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对321位成人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成人高校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成人高校大学生的整体倦怠水平显著高于普通高校大学生;大学生学习倦怠存在显著的人口学差异:学习倦怠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负相关。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加强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构筑和谐学习氛围、转变办学理念,构筑健康心理体系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