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晋是我国最负盛名又最多争议的电影导演。关于“谢晋模式”的讨论曾是理论界的热门话题。沸沸扬扬的讨论虽然平静了下来,但仍然留下了不少值得思考的问题。我并不隐瞒对“谢晋模式”肯定的态度。“谢晋模式”作为中国电影的一种特有现象,其中包括着深广的社会内容和审美内容。本文仅试图从谢晋与时代的关系入手对他的影片作一些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1980年代末的“谢晋模式”讨论是谢晋研究20年最有学术含量的一项工作,它在很大程度上规约了20年的谢晋研究。但是无论从所谓“谢晋模式”的外延即其适用范围的有限性看,还是从这一概念的内涵即主要体现在叙事学层面看,在电影学领域,这一命题的合法性都值得商榷。然而,如果把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放置在80年代整个文化背景里,把它视为80年代知识精英话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又具备了自身的合理性。分析这一问题讨论的三个阶段,我们可以看到80年代后半叶知识精英话语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龃龉。  相似文献   

3.
后危机时代背景下对“中国模式”的理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对比了“美国模式”和“中国模式”的不同表现,认为尽管以独立自主、以人为本、改革创新、和谐共赢为本质特征的“中国模式”为经济落后国家提供了一种新的走向现代化的思路和发展范式,但“中国模式”也有其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之处。“中国模式”不具有普世价值,它不应被简单复制和过度吹捧,它应该在与世界其他模式的共生与相互借鉴中丰富、完善并发展自己。  相似文献   

4.
谢晋电影始终是中国当代电影发展史上主流叙事体的当然代表。但在这一基本特点之下,尽管叙事的情节链基本类似、具有明显的延续性,然而在情节链承担者的身份、地位、性别、及其互动关系和最终结局上,新时期创作却是对于50、60年代创作的彻底颠覆与置换,而这也许正是谢晋电影对于中国电影的真正价值和贡献所在。  相似文献   

5.
谢晋电影是在新中国的政治意识形态起主导作用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但特殊的是,谢晋电影继承了儒家文化富有生命力的内涵。《红色娘子军》中吴琼花和洪常青之间爱情关系在叙事表层的被删节和在影片深层牢固存在这个事实、谢晋电影中人物形象的内涵、谢晋电影对各个时代的艺术政策的实施,均表现出了一个典型的中国本土导演对儒家文化“仁”和“中庸”思想的理解和应用,这些理解和应用使得谢晋成为一个用电影负载和阐释“中国”文化的导演。  相似文献   

6.
试论90年代文学的无名特征及其当代性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90年代文学是“无名”状态下的文学,它表现为各种文学思潮和另类写作现象多元共生,逐鹿文坛,谁也占据不了主导性的地位。90年代文学思潮正是通过多种冲突并存的形态来达成多元化发展趋向,从而改变了80年代文学中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但90年代文学并没有超越“五四”新文学传统,它只是20世纪文学史发展过程中“共名与无名”状态多次循环的又一次再现,无名状态每次出现的时间都很短暂,无法真正显现其较为持久的艺术特征。因此,90年代文学很难成为现、当代文学的分期。“当代”不应该是一个文学史的概念,而是一个指与生活同步性的文学批评概念。每一个时代都有它对当代文学的定义,也就是指反映了与之同步发展的生活信息的文学创作。它是处于不断变化不断流动中的文学现象,过去许多前辈学者强调“当代文学不宜写史”,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  相似文献   

7.
报纸的“读题时代”有主客观两方面的生成原因 :主观上 ,标题作为新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身有着强烈发展的“内驱力” ,它的产生就预示着它将不断地完善着自己的功能和形式。客观是通过主观起着作用的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一种“不屈不挠”的“力” ,它才能在与其他媒体的抗争中不断拓展自己的新生长点。本文认为报纸下一个生长点就是“读题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饮食礼仪制度的文化气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代饮食礼仪制度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淀成型的。在政治上,它以“敬德”和“贵民”思想对统治者产生一种强大的道德约束力量;在伦理上,它把“孝亲”和“尊老”作为强化社会秩序的基点和手段;在礼乐方面,它表现出一种文质彬彬、寓教于乐的文化模式;在宗教方面,则又反映出一种尊天事祖的神秘特征。所有这一切正是中国古代饮食礼仪制度之文化气质的深厚而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从亚里斯多德给悲剧下定义以来,历代有形形色色的悲剧定义,总括起来大致可以这样认为:悲剧是一种以极其严肃的态度探索人在现实世界生存斗争中的地位和命运的艺术,它以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及其悲惨结局为基本特点,因此它较之别的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更突出地提出有关人的处境的种种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机器文明高度发展以后的社会中人类自身意识到的问题。在哈代的小说中,人的生存状态被看成是一种戏剧性,这种戏剧性很大程度上是由一种弥漫宇宙的意志──哈代称之为“无所不在的意志”──决定的,这种意志在古希…  相似文献   

10.
建筑大师贝聿铭曾经说过:“建筑是有生命的,它虽然是凝固的,可在它上面蕴含着人文思想。”建筑,体现了人的精神的一种理念和境界,是人类追求精神愉悦的固体延伸,是居住最富生命力的表现。南宁是十分重视建筑艺术与环境生态建设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市。拥有以南湖风景区、青秀山风景区、邕江为代表的优美的“一湖一山一水”的绿色风景线,曾荣获“联合国(迪拜)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  相似文献   

11.
每一个对谢晋略有所知的人都会惊异于他接二连三的成功。尽管人们对他影片的认识有着巨大的差距,但它们在社会上产生的一次次“轰动效应”却不能不使我们对之给予更多的关注。苏珊·朗格把艺术界定为“对情感的处理”,因此我们或许能从谢晋对情感的处理上发现一点什么。本文并不是对谢晋的情感表现的全面论述,而只是企图对其表现的情感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结构和细节作一番粗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欲使你的商品从商品的海洋中漂浮出来,宣传商品的广告首先得从广告的海洋里漂浮出来。广告如何从广告的海洋里脱颖而出,使万众瞩目,而后铭记在心、念念不忘,这便成了广告创意所极力追求的目标。那么,什么是创意?它在广告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广告人戏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卖主意”的行当。这里的“主意”就是现代广告所强调的创意。所谓创意,就是指广告制作者为制作广告所产生的具有首创性、独特性、科学性的思维成果。它是广告制作者为表现广告主题而进行的一种有目标、有目的的创造性构思。创意  相似文献   

13.
谢晋在电影作品中塑造了许多深入人心的角色,其中作为配角出现的“帮助者”亦独具特色。这些“帮助者”除了帮助主人公摆脱困境、完成任务外,也传达出一种意识形态话语。因此,这些“帮助者”极具时代性。谢晋的电影创作跨度很大,以“十七年”时期、文革时期和新时期分界,“帮助者”所传达的意识形态话语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4.
由“两种现代性”理论推导而出的文学现代性等于非理性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百年中国文学对理性的呼唤与追求并不能表明它不具有现代性,相反,这是社会现代性发展阶段文学现代性的特殊表现方式。从呼唤、追求理性到反思、批判理性,正是文学现代性发展的渐进过程,而这一过程的各个阶段都是“现代性”的。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同实践标准相比 ,它的特点在于 :“三个代表”是一种更易操作的实践标准 ;是一种价值标准 ;它进一步突出了文化的地位。从本质上说 ,它是对实践标准的深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论民主行政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主行政是具有参与取向的民主,既是一种行政理念、行政模式,还是一种行政活动。它的实质就是尊重行政相对方的民主参与权利,并保障其民主参与权利的实现,从而维护公民个人和社会整体的利益。民主行政能够改善行政相对方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劣势地位的现状,能够使行政活动在和谐的环境下进行,这正是坚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人为本”、“民主法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从类哲学的观点看人类中心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危机的凸显引发人们对自己在宇宙中的地位的思考 ,人类中心主义正是这样的一种思考 ,它经历了四种历史形态 :宇宙人类中心主义、神学人类中心主义、近代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人类中心主义。人们对之有着种种诘难和非议 ,而类哲学则从人的类本性出发 ,确证在“人自关系”上人类中心主义既强调人的本位价值 ,又不否认非人类存在物的工具价值和手段价值 ;在“人人关系”上它既强调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 ,又不否认特定历史时期不同个体的暂时利益和局部利益。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诗是在历史性冲突与文化变迁中成长起来的,是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一同诞生的,中国新诗的发展道路也和“五四”时代的社会生活一样曲折、复杂、多变。“从要把诗做得‘不象’到把诗做得‘象诗’,这一思路画出了中国新诗从孕育到成长的轨迹。”从历史和审美的视角去研究“五四”新诗,从“不象诗”到“象诗”正是经历了“文化回流”到“雅俗契合”的审美过程:“五四”新诗的审美追求有着它自己独特的历史和传统,有它独特的文化心理结构。这是由审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交互影响,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教育结构的调整,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和重视,高职院校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但目前这些学校多数是由高等专科学校、职业大学,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和部分符合条件的中专学校“三改一补”而来的。而原来这些学校在培养目标、教学模式等诸多方面都与高职教育有较大的差别。因此,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它既要有高等教育的共性,更要有自己的个性,即特色,才有存在的必要,才会有生命力。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特色不突出是当前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高职教育不能办成“普通本科减一点、职业中专加一点”的“拼盘式”、“杂拌式”教育,而应该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形成自己鲜明的  相似文献   

20.
要正确解读老子,就要有“我即老子”的观念,做到“知行合一”,并注意调动软知识,用实际体验来理解老子。《道德经》讲的是一种领导哲学,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和精神,这种领导思想的核心就是“借人之力,柔顺进取”。道是一种无形的东西,其发展靠的就是自己的软实力;道是无名的,它通过“有”和“无”来表现自己;道必须与具体事物相结合但又不能拘泥于具体事物;道善假于物,它作为激活整体的机制,必须遵循顺应自然的原则;道永具生命力,它能够以弱胜强并敢于退让,能灵活变换自己的形态,且最大公无私。老子不反道德,也不反社会,我们对老子的态度应该是“同情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