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历史,不仅仅是人类逝去的足迹,她还孕育着未来.同样的,历史教学不仅能帮助人们记忆、认同和传承人类文明,还同时担负着塑造新人类的历史任务.从这个意义来说,历史教师任重而道远.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 “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和培养.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惟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作为历史教师应贯彻新课标的精神,努力去实现“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相似文献   

2.
历史是一条河,不能切割,筑坝拦截也只是蓄势待发而已。虽然我们讳言“文革”,但“文革”的幽灵却总要纠缠我们。中国要从“文革”的阴影中走出来,人际关系要由互相猜疑、防范变为互相信任和关爱,必须正视历史,让年轻一代了解历史。只有这样,才谈得上汲取历史教训,才能消除“文革”爆发的社会条件。“投鼠忌器”而任鼠辈逍遥、肆虐,“器”将焉存?  相似文献   

3.
历史是过去和现实在永无止境地对话,是过去和现在有某种深刻联系的一门学科.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说“以史为鉴”、“前车之鉴”,借鉴历史的经验,可以提高人们了解过去、把握现在和科学预见未来的能力.本文拟从历史教学入手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审美情操.  相似文献   

4.
“生命线”论断一直是党的传统优势与重要法宝,在不同历史时期,党的几代领导集体都对“生命线”论断进行了一系列的论述,本文梳理了“生命线”论断的历史脉络,从历史角度解释不同时期的“生命线”论断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不公”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相容的社会问题,引起公众一直关注和强烈不满,国家也在强力治理中。本文从地理历史因素、制度机制因素、“人治”“权治”因素三个层面来议论“不公”、促进和谐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已成为新世纪新阶段时尚的教育观。在教育转轨过程中,中学历史教育应探索和重构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素质教育模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融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于一体,强化创新意识的渗透,塑造积极健康的人格,培养历史思维的能力。传统的历史教学注重传授基础知识和思想教育,这无疑是正确的,理应加以发扬。但其不足是忽视能力培养,尤其是忽视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思想上,不是引导学生在尽可能地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对历史事件作深入的认识,而是…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总结的坚持胸怀天下的历史经验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内涵,又与中华文明“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道义情怀和“天下观”一脉相承,是中华文明视野下的世界大同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同论,是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实现人类追求大同理想和美好未来的思想和行动指南。我们既要研究朝代兴衰史、大国兴衰史,更要研究文明兴衰史。人类文明是平等的,但在推进世界大同的不同历史过程中,其所发挥的作用是有差异的。就历史的长周期、大时段来看,从“小康”到“大同”、从“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霸道”到“王道”、从“天下观”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成了5000年与500年之比、200年与100年之比、未来百年与未来30年之比的主题与主线。以千年视角来看,西方11世纪末到13世纪末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冲突和中国两宋时期的经济社会文化繁荣成为一个文明消长的标志性事件和西升东降的转折点。我国古代大同理想没有变成现实的一个关键原因在于,王道理想与富强之道缺少有机...  相似文献   

8.
马岚 《决策与信息》2010,(9):159-159
笔者从历史上的案例出发进行分析,提出选用人才要坚持“容短用长”和“化短为长”的原则,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9.
“平衡者”(balancer)是均势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平衡者”是一国建立霸权的必经阶段。本文着重对“平衡者”身份及其所实施的均势政策进行了严格细致的定义和切分,力求建立一种可操作的评估体系来观察和研究脆弱、多变的均势体系及其内部均势“平衡者”,从而在理论和历史的相互印证中发现一个霸权力量从均势体系中成长的历程。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前社会思想领域内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界线。从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着眼,彭水国家税务局在“八荣八耻”的教育中应当坚持做到八个结合。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城市发展中的“城市病”和历史文化名城创建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着眼于新时代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现代化历史文化名城的愿景与要求,对自贡发展路径提出发扬光大“千年盐都”“恐龙之乡”“中国灯城”三大绝对优势文化品牌,培育壮大“一老三杰”红色品牌、“三线建设”、“盐帮美食”三大比较优势文化主题,加大历史文化街区、文化旅游名镇、乡村文化名村三个层次的历史文化载体建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高度,第一次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对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新的里程碑,标志着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和治国方略的重大完善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从“法制国家”到“法治国家”,是认识上的深化和飞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总结建国二十多年来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文革”十年的惨痛教训,确立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  相似文献   

13.
新视野     
正“后真相”冲击西方新闻舆论生态2016年,“后真相”一词入选英国《牛津词典》年度词汇,引起广泛关注。在西方传统主流媒体影响力下降的情况下,受众很难以个人能力辨别各种观点的真假,反而比较容易接受社交媒体圈子中散播的情绪和偏见,从而做出与事实差距较大的主观判断。社交媒体海量传播的“后真相”,助推“黑天鹅”式的事件和人物频出。从历史和哲学的层面来看,“后真相”与西方社会思潮从现代主义  相似文献   

1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使我们从执政规律的高度认识了“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如同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际形势、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一样,都是“我们将长期面对的”重大课题。 十六大报告在深刻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同时,正确地揭示了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  相似文献   

15.
醒着的历史     
人们渴望了解历史,并不仅仅为了好奇。那么,刻意掩盖历史,究竟又是为了什么?对此,日本《新历史教科书》2002年版的出版说明写得十分明白:“学习历史,并不是为了了解过去的事实。而是基于过去的事实,了解过去的人是怎样想的。不要认为历史是固定的、不变的,也不要用现在的道德来衡量历史。”在这样的历史观指导下,日本右翼学者可以把“侵略”改为“进出”,把“南京大屠杀”说成“在混乱中发生”。在送审的2006年版《新教科书》中,“南京大屠杀”仅仅在照片下用小字作了说明:“那时,日本军队导致民众中也出现了很多死伤者,这就是南京事件”,对…  相似文献   

16.
秦德君 《决策》2010,(1):12-12
人类21世纪第一个十年已走过。人类的进步就是在一个个十年、在一天天日出月落的交替中,积累和完成的。 政府管理有悠久的历史,但本质上,公共管理是“现代”社会才有的命题。它是“现代性”的一个标识。至少它从形式上表明,一个社会是由“公众”参与管理的。20世纪公共管理经历了由传统到现代、由管制到管理、再由管理到治理的过程。而21世纪“政府再造运动”、“政府企业化”、“政府绩效评估”等业项的兴起,表明在新的历史时空中,公共管理又面临着新的革故鼎新的议程。  相似文献   

17.
李东方 《决策探索》2013,(18):36-36
党员领导干部要想修好党史这门必修课,必须首先弄清楚“学什么”和“怎样学”两大关键问题、领导干部要在党史学习中寻找“大道”,坚定信仰、获得力量、汲取智慧,总结历史发展规律;还要培养从书本上学,向人民群众学,在实践中学,学贵有恒、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8.
季雨 《决策探索》2004,(7):91-91
“遵义会议”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邓小平是当年的参加者之一。他清楚地记得当年会议在哪个房间里召开,自己坐在什么位置.讨论的什么问题。但“文革”期间,这一历史事实却被林彪、“四人帮”否定,林彪、“四人帮”诬蔑他“篡改历史.硬将自己塞进遵义会议”,“是捞取政治资本”。邓小平的照片也被人从遵义会议纪念馆的墙上取了下来。面对林彪、“四人帮”  相似文献   

19.
历史是人类进步的足迹,是前人伟大创造的积累。学习历史,对于认识国情、指导革命和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久前,江泽民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金融研究班上强调说:“一名领导干部不善于从历史中吸取营养,不可能成为高明的领导者;一个政党不善于从总结历史中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可能成为顺应历史潮流的自觉的政党;一个民族不善于从历史中继承和发展本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心殷切,其意深远。在21世纪新的历史条件下,为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素质和知识水平,我们有必要学习一点历史知识。  相似文献   

20.
何海源 《决策通讯》2001,(10):18-19
抓好党员干部“三个代表”思想学习教育,为实施“得民心”工程提供思想保证。首先,要从思想上高度重税和认识“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性。江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我们党要紧跟世界进步的潮流。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胜利完成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三个代表’要求。‘三个代表’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