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发展战略导致城乡贫富差距增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出现,使得农村贫困人口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涌向城市,特别是沿海、沿边等经济发达城市。城市外来务工人员每年大规模递增,给城市管理和社会治安带来巨大压力;外来务工人员犯罪问题成为威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那么外来务工人员流向城市并犯罪的原因是什么?面对外来务工人员带来的大量的社会问题有关政府部门将如何解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也必须以和谐社会理念为指导。  相似文献   

2.
城市中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融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改革开放30年的城乡互动,使新时期城市中外来务工人员社会融入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与希望。部分外来务工人员个体层次的心理融合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完成,社区层面融合在实践中早已破冰,而这两者为最终的制度融入提供了社会条件和心理条件。如何从高层制度协调着眼,切实推进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融入,共享经济发展的红利是政府下一步的工作重心所在。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经得到较好的解决,但是随之安全问题又成为一个困扰着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沉重话题.至2009年初,泉州市外来务工人员达200多万人,在泉州接受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数达到25万.每年节假日特别是暑假成为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非正常死亡的高发期.关注和探讨解决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安全问题,应该成为政府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2005年全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分析,发现随着一个城市城市化水平的增加,城市居民对居住在这个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的歧视态度也愈加严重;沿海地区城市居民比内陆地区城市居民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歧视度要高。  相似文献   

5.
随着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理念和模式的发展,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差异逐步缩小,但供给差异消除将需要一个过程;同时,基于个体自身或所属群体特征的原因,外来务工人员对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差异将成为影响其文化生活的主要因素。从供需两个方面分析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参与的影响因素,可以发现文化设施评价、服务便利性评价、个人教育水平、空闲时间、劳动强度、人际环境压力和城市文化适应性是影响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参与的主要因素;对此,可以从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理念和模式完善、外来务工人员终身教育体系建构、外来务工人员城市生存条件改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宣传和外来务工人员城市文化习性培养四个方面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江瀚  王春超 《学术界》2012,(3):230-237,289
在中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和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外来务工人员这个特殊群体的就业偏好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本文通过分析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偏好的演变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探索影响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偏好的作用机理。重点研究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偏好演变中的制度影响因素、企业影响因素、个人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宏观制度层面,户籍制度、就业与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住房教育制度等对于就业的偏好具有负面的影响;在企业层面,企业需求、劳动强度、用工制度、薪酬分配等左右着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选择;在个人层面,年龄、外出就业年限、人力资本水平等因素主导着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偏好。应该针对这些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外来务工人员提高就业质量和就业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的发展必然带来人口在空间地理上的转移,城市中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在突破户籍等城乡二元结构制度性障碍后,转变为真正的市民仍需历经长期的复杂过程。通过对城市外来务工人员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农民工群体以及城中村村民、失地农民的研究发现,准市民群体的价值观既有重视经济价值的一面,也有重视政治权力和公共参与的一面;既有重视家族、宗族和道德伦理的一面,也有善于学习先进都市文化、崇尚教育的一面。如此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对于其市民化过程既有积极作用,也有阻碍作用。只有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探索准市民群体新型价值观的塑造路径,才能使准市民以更好的思想状态融入城市社会并完成其市民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阶层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产物。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城市寻求非农活动,成为中国社会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但现实情况是,农村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却难以真正融入城市社会中。城乡有别的户籍制度决定了他们在就业、社会保障、政治参与等方面处于边缘地位。我国应从改革二元户籍制度、建立平等就业制度、充分发挥社区作用、发展民间组织促进其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社会支持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变农民工群体的边缘化处境。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设计了信度和效度较高的社会距离量表,以武汉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学生的社会距离问卷数据为基础,分别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本地学生双向度测量二者的社会距离加以比较,并研究社会地位、交往网络对两个群体之间社会距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人员构成的特点及接受职业教育的现状外来务工人员大规模进入杭州工作大约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本世纪呈逐年增加态势,主要分布于杭州的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住宿与餐饮业、批发与零售业等行业。外来务工人员近年来已经成为杭州劳动力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综合杭  相似文献   

11.
内害提要: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主力军,他们在生活方式、心理态度等方面与老一代存在着较大差异,在娱乐消费上主要表现为内容趋向多元、观念愈加开放.文章基于对长三角地区外来务工人员的考察,对新生代农民工文化娱乐消费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在探讨新老两代农民工世代差异的基础上指出新生代农民工面对城乡跨文化传播的冲突,凭借更为敏锐的文化自觉,正在逐渐形成自身独特的文化,以新的路径融入城市.但这仍将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金小红  应辰 《兰州学刊》2010,(8):100-104
近几年来,城市外来青少年犯罪问题成为广受关注的问题;在对某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未成年犯深入访谈的基础上,文章从社会支持和社会网络的角度分析了城市外来青少年犯罪的重要社会成因;外来青少年由于缺乏各种社会支持而受同龄群体的吸引,在同龄群体中建立起了封闭而又具有强力关系的社会网络,城市外来青少年犯罪的重要社会原因之一是:社会支持不足造成的封闭社会网络,封闭的社会网络导致城市外来青少年主动构建社会支持的能力不足。"互构"的社会支持系统对预防城市外来青少年犯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进程中最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是劳动力要素的流动.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促进了城市化发展,当然外来流动人口在城市化进程中也面临一系列制度性和体制性的障碍,不仅影响了外来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也制约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晋江城市化发展道路为解决外来流动人口问题做了有益探索,推进城乡劳动力就业一体化和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是当前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外来流动人口问题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4.
一、文献综述及研究意义改革开放,尤其是城市的发展与建设为离开土地走进城市的农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从而使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迅速增多。这从表面上看,似乎中国的快速城市化时代已经拉开了序幕。但实际上,我国由于户籍制度等因素的限制,大量流向城市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并没有真正获  相似文献   

15.
《江西社会科学》2014,(10):211-215
人力资本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外来人才因自身素质、流动目的、流动方向、与流入地的关系、需求层次等原因,其社会融入具有一定特殊性。基于舟山市外来人才社会融入实地调查数据,结合其他地区外来人才社会融入的案例,发现外来人才的经济融入情况普遍较好,社会生活融入其次,心理情感融入不甚理想。人才自身素质,流入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前景,当地的人才政策、用人观念等是影响外来人才社会融入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与城市外来民工犯罪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是产生城市外来民工犯罪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首先,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在形式上决定着“外来民工”和“外来民工犯罪”现象的存在。其次,二元社会结构的身份地位的不平等、经济收入的巨大差别和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同等因素,都会引发外来民工的不满情绪与心态失衡,并迫使他们为生存而铤而走险。更为重要的是,外来民工的合法权益经常被不法的城市市民侵犯更是促成外来民工犯罪的直接诱因  相似文献   

17.
生命至尊热爱生命——中日两国自杀现象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日两国都是世界上自杀率居高不下的国家,面对两国自杀的黑色人群:精神抑郁症患者、老人、青少年、妇女和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分析其自杀的主要原因,加强对生命的平等意识和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念的引导,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政府立法、舆论宣传的积极措施下,预防和减少自杀的人数,为构建和谐的社会而努力。  相似文献   

18.
人口预测是城市规划、城市研究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对于人口预测主要停留在户籍人口预测层面,但城市外来常住人口对于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应该是城市人口预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南京为样本,从城市外来常住人口对城市就业岗位的依附关系入手,提出了基于就业岗位的城市外来常住人口的预测方法,并对南京未来城市外来常住人口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9.
外来务工人员和当地居民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具有相同的需求。然而,在各地方政府的操作中,实际对两者采取了差别对待,外来务工人员无法享受和当地居民等同的公共服务,甚至在多数项目上尚处于空白状态。慈溪作为浙江省经济发达地区,聚集了全国各地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对地方的公共服务需求体现得比较显著,本文以浙江省慈溪市为例,对这种状况进行了实证的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结构的变迁、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各种社会问题的凸现,文明城市建设已成为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强调指出:“要以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