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当今的时代变化已经对原住民的年轻一代产生了尤为严重的影响。原住民如何才能应对这种影响?本文试图去分析年轻一代的克里人——他们常常发现自己受到双重的社会排斥——是否能够完成学校教育,能够在主流社会找到工作,而同时又能够掌握本民族的知识和技能。在詹姆斯湾的克里族印第安人之中,有些长者将失足青少年接到了他们的狩猎营地,引导他们“重归土地”开始新生,从而成功地重建了他们与世界的关系。这一成功的经验使人们有可能找到帮助脚踩两个世界的年轻一代原住民从两种世界中获益的办法。老一辈人通过引导年轻人回归自然和文化环境而为我们呈现了一种现代的萨满教。  相似文献   

2.
河西、陇右唐时没入吐蕃。居住在河西、陇右的吐蕃人,自晚唐吐蕃王朝衰落后,仍留原地,同当地的汉、党项、回鹘、吐谷浑人杂居。是所谓“河湟之地”原来就是“夷夏杂居”的地方,但已处在分散混乱状态,种族分散,各有首领,“无复统一”。这种分裂局面,持续了几百年,直到蒙古大汗入主中原,才告结束。 宋夏对峙下河湟地区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北宋、西夏与吐蕃唃厮啰(合并了回鹘、西凉)政权的三角关系:宋保守、夏扩张、唃厮啰依违其间,形成宋夏争取吐蕃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激进民主政治”是后马克思主义者拉克劳、墨菲立足“后革命时代”背景,试图重新激活马克思的政治理念.对此需要做一种方法论“前提批判”,立足于后现代政治哲学的语境,可见在哲学基础上,他们承接了后现代政治哲学的“主体消解”的观念、“本质主义批判”、倡导一种“对抗”的政治哲学;在政治向度上,他们以一种观念的抽象物为理念前提、将“政治”置于哲学的基础之上、陷入了普遍主义的理论困境.且由于其远离了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而使得激进民主与政治自由主义之间必然发生着一定的关联,在这种层面上,历史唯物主义与自由主义以及激进民主政治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叶秀山先生在他的名著《思·史·诗──现象学和存在哲学研究》一书中这样写道:“以欧洲为核心的西方民族是一个哲学的民族,哲学根源于一种对象性的思维方式,即把世界作为一个客观对象来把握。”~①我认为,叶秀山先生的这种说法是未经反思的,其实,说“哲学根源于一种对象性的思维方式”乃是对百方哲学,尤其是对古希腊哲学的深深误解,我将在这里证明,哲学绝不是根源于一种对象性的思维方式,毋宁说,正是哲学持续不断的追问才使对象性的思维方式得以形成。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的视野内,对象性的思维方式与实体主义思维方式是同义…  相似文献   

5.
亦称“生存主义”、“实存主义”,是现代资产阶级的主要哲学派别之一,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代表。十九世纪丹麦的克尔凯郭尔是它的思想先驱。克尔凯郭尔反对哲学的理性,反对哲学研究客观事物,强调哲学应该研究非理性的个人的心理状态。这种非理性主义的人生哲学和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论以及胡塞尔的现象学,是存在主义的理论来源。存在主义正式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创始人为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它的中心转到法国,其主要代表人是萨特、马塞尔、卡缪和梅洛·庞蒂等。存在主义有无神论的存在主义和有神论的存在主义之分。二者共同主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存在”的问题。他们所说的“存在”,不是指物质,而是指个人的“自我意识”,即排斥理性知识的感情意志的内心体验。存在主义认为,人只是个别的人,而这个别的人是纯粹主观  相似文献   

6.
(1)道家究竟是什么哲学?道家哲学史上如何定位?如何看待道家的哲学属性?过去这类追问常扭曲式地转换为“道家像什么什么哲学”的发问。这是因为西方评价者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囿于西方哲学中心论的立场,把西方那种哲学范畴之网作为评价工具加诸道家之上而导致的。(2)历史把西方推逼到环境主义、生态主义意识形态化的阶段,这种思潮发展趋势必然归结于自然一元统一性哲学──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哲学是“姗姗来迟的道家”,这一点已获得20世纪环境主义思想先驱们实践的证明,他们越来越从心灵深处认同和确认道家哲学的真正属性了。这个新动向预示着人类历史理性开始觉悟到:道家正是一种基本的古老的环境哲学原创体系。  相似文献   

7.
萨特自由观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让·保尔·萨特(1905——1980)是战后法国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他继承了存在主义的前驱者基尔凯廓尔等人的非理性主义、虚无主义思想、以及德国现象学哲学家胡塞尔的现象学还原法,创立了一种“新”的存在主义哲学。在这种“新”哲学中,萨特把人的问题作为哲学研究对象,把人的自由作为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客,从而在人的自由、责任、选择、行动等问题上大做文章,企图以这种人学理论、自由哲学去“补充”马克思主义的空白.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印度的两个不同但紧密相关的例证———将占星术作为“本土知识”纳入大学课程和让“原住民”接受教育———探讨了“本土知识”和“正规教育”的关系。将某部分知识确立为本土知识并纳入正规体制之中 (从而将其确定为合理合法的知识 ) ,靠的是宣称具有原住民地位的社会群体所享有的社会地位和权力 ,而不是知识的实际内容。吠陀占星术在印度大学教育课程中占据一席之地 ,是因为支持这种做法的“印度教权利”这一群体争取到了“原住民”地位 ,并且具有将他们的信仰转化为合法“知识”的政治权力。另一方面 ,原住民在政治上还没有发言权 ,因而他们的语言和知识体系仍处于边缘地位。所以 ,“本土知识”最终是一个政治和具体环境的概念 ,而不是具有实际内容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现代“政治宗教”除了我们常说的国家社会主义和其他极权政体中的政治仪式和宗教语义 ,还包含着其他的东西。意识形态和政治风格固然重要 ,但它们无法解释终极使命的“千真万确”是如何达到的。革命“怒火”的恐怖和民族复兴主义的“奉献”为我们提供了一道历史轨迹 ,使我们能够得出下列命题 :在现代社会 ,不是宗教包含暴力 ,而是暴力包含宗教。原教旨主义暴力———从犹太大屠杀到 2 0 0 1年 9月 11日的袭击———都只能视为世俗化世界中圣道的试金石。因此 ,“暴力的道德”(索莱尔语 )不仅为政治恐怖主义和种族灭绝的行为提供了合法性 ,而且证明了政治暴力本身的超验性。  相似文献   

10.
刘成群 《兰州学刊》2008,(12):10-12
在19世纪中叶以前的俄国,德国的古典哲学与东正教思想在知识分子的意识里完成了对接。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民粹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兴起,唯物主义更加盛行。但在一部分被称为“合法马克思主义”的自由主义者那里,德国古典唯心哲学占据了他们的头脑,在与马克思主义者决裂中,这种唯心哲学与其民族血液中固有的东正教神学又一次对接融通起来,产生了所谓的“寻神派”。“斯托雷平改革”时期,原本激进的自由知识分子趋于保守,一部分人更加深入地“寻神”,试图在东正教神学中寻找出克服精神危机的良药。  相似文献   

11.
追求幸福与至善,渴望灵魂的宁静与恬适乃是晚期希腊哲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每个流派都视之为理智活动的终极目的和人类生存的最高境界.伊壁鸠鲁说,哲学和人生的归宿在于“肉体的无痛苦,灵魂的无纷扰”.斯多亚学派强调生活的目的就是幸福,而幸福则是“平静运行的生活”,这种生活合乎自然,依据理性.怀疑主义把“宁静”(ataraksia)等同于“幸福”(eudaimonia),认为不幸就是心灵受到各种独断的信念或意见的干扰.怀疑主义把自己的心智活动理解为“生活方式”(agoge).其最终目的意于“在信念方面寻求宁静,在无法规避的事情上保持节制适度的体验”.各派哲学在人类生存和精神活动的终极目的上没有根本性的分歧.正如德国学者E·策勒所说,伊壁鸠鲁主义、斯多亚学派和怀疑主义三种思想是同源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哲学带有浓厚的伦理特性,这是研究中国哲学史的学术界同仁多所赞同的。这里要谈的是这种伦理型哲学在思维方式上的特点,及其对于我们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 (一) 中国哲学普遍具有“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这是其宇宙观的基本观点,也可以说是伦理型哲学在思维方式上的主要表现。天与人,所谓“天”,本指“天道”,即自然规律、宇宙根本;所谓人,则指“人道”,即  相似文献   

13.
民族主义不同于民族身份;作为一种政治纲领,它总是具有排斥他人的作用。它认定凡属界定为“民族”的群体都可以而且应当成为拥有领土的国家,即从美国和法国革命以来先后成立的那一类。从实践上看,民族主义的纲领的目标是建立一个主权国家,控制一片界限分明的领土。但既然各个民族极少有在地理上互相分隔开来的情况,民族主义便意味着分裂和排外。 民族主义者不仅反对“外人”,他们也力求成立“他们”自己的国家,而“他们”的民族则在此国家中独揽政权,或至少是享有正式规定的特权地位。于是,文化歧视、人身侵犯、乃至在极端情况下把大量人群驱逐出境和实行民族灭绝等等行为相随而至,也就不足为奇了。  相似文献   

14.
郜庭台同志的《黑格尔哲学:一个沉重的精神负担》一文(以下简称《负担》),批评了黑格尔哲学中所谓的“整体主义、理性主义、认知主义和绝对主义等非辩证思维方式”,认为黑格尔的辩证法“总的来说是已经陈旧了”;“黑格尔哲学的不少非辩证思维方式侵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一个沉重的精神负担”。因此,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实现对黑格尔的再超越,“全面研究和清算黑格尔哲学在当代的影响”,并强调这是一个“十分紧迫、不容宕误”的任务。《负担》作者以鲜明的态度提出了一个理论上至关重要的问题,引人注目。但是笔者在仔细研读该文后,觉得其所采用的论据是不充分的、片面的,其所持的观点也是不妥当、不正确的。在此提出不同看法,以期引起学术界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格局庞大的三部曲式的“大河小说” ,只要是通过家族的兴亡表现出国家民族的命运 ,具有浓厚的历史意识 ,那么“外省作家”表现大陆历史沧桑的作品也应计算在内。“大河小说”今后要得到蓬勃发展 ,就必须改变只重视写台湾史而忽视写两岸三地历史即整个中华民族历史的偏见。原住民文学大量的是指以汉文为书写工具刻画民族本性、表现其受压迫受欺凌的沉重叫喊的作品。原住民生活已由过去被汉族作家所书写发展到以原住民自己作为“书写的主体”。这种转变解构了汉人中心论及充满意识形态偏见的文学史叙述。  相似文献   

16.
无产阶级在其政党领导下,用革命暴力夺取政权和掌握国家经济命脉以后,通过什么方式改造民族资本,变中、小资本家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摆在无产阶级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给予解答的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胜利的无产阶级必须运用所取得政权的力量,把各种私有制改变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实现“剥夺剥夺者”的神圣使命。但是,如何进行“剥夺剥夺者”呢?马克着、恩格斯、列宁都有一些精辟论述,但都没有把暴力夺取、强制没收作为唯一手段。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对废除私有制,就提出了没收、国营工业竞争、赎买等几种方式。随后又进一步指出:“我们党一旦掌握了国家权力,就应该干脆地剥夺大土地所有者,就象剥夺工厂主一样。这一剥夺是要用赎买来实行,这大半不是取决于我们,而是取决于我们取得政权时的情况,尤其是取决于大土地占有者老爷们自己的行动。我们决不认为,赎买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容许的;马克思曾向我讲过(并且讲过好多次!)他的意见:假如我们能用赎买摆脱这整个匪邦,那对于我们是最便宜不过的事情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四卷315页)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在一定条件下,无产阶级可以而且应该对资产阶级实行赎  相似文献   

17.
治疗哲学的最初完整形态当属希腊化—罗马时期的哲学,斯多亚主义哲学作为其中一典型性代表,更是将其哲学视为一种治疗术。在他们看来,哲学治疗的最终目的(telos)是让人免除激情,最终达到不动心状态(apatheia)。在时间视域下考察,斯多亚主义正是通过将“现在”界定为一个“时间段”,从而将激情的治疗与认识和判断的治疗结合在一起,最终达成其哲学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西方哲学史步入现代后,发生了理性主义的断裂,大陆哲学朝着非理性主义的方向急转直下。黑格尔哲学处在这个“极”的地位上。黑格尔是一个唯理性主义者,他声称“哲学的目的即在用思维和概念去把握真理”,轻而易举地把一切非理性的因素排出了认识的领域。现代西方许多哲学家不满这种极端的理性主义,他们用直觉等等取而代之。这种认识路线的一正一反,基本上体现出西方大陆哲学从黑格尔到现代哲学认识论的发展脉络。但是,无论是“正”还是“反”都未免失之偏颇,或许更科学的认识有待于“合”的降生。显然,我们首先应该对黑格尔关于直觉的看法论说一番。  相似文献   

19.
论魏晋禅代     
咸熙三年(265年)十二月,曹魏最后一个皇帝曹奂退位,曹魏政权移交给晋武帝司马炎,结束了曹魏统治,建立了西晋王朝。 正式的政权移交过程是和平的不流血的。这种方式古人美其名曰“禅代”或“禅让”。取法上古圣王尧舜禹的传说。  相似文献   

20.
现代性视野中的中国文学思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思潮是对现代性的回应。新古典主义是对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肯定性回应,启蒙主义是对现代性的肯定性回应,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以及现代主义是对现代性的否定性回应。中国“五四”文学思潮和新时期文学思潮属于启蒙主义,革命现实主义(包括“两结合”)本质上是新古典主义,而在“五四”以后和新时期也产生了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