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经济问题的基本观点,详细论述了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领导中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反对用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总结了我国和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极大丰富和发展,它体现着邓小平经济思想的本质特征和最深刻的内容.文章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密不可分。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对当时科学最高成就的总结与发挥。马克思主义科学化是马克思主义者孜孜以求的目标。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是“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成果”,“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马克思主义尊重科学,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当作科学来对待。只有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science of Marxism),才能坚持科学马克思主义(scientific Marxism)。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一文中,就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提出了“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二是一定要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一点,也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并强调说,“这两个‘坚定不移’、两个‘不能含糊’,始终是检验我们是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试金石。”(《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335页)我认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的高度总结,也是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为…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并做了科学的回答,形成了完整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南,同时也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事关中国共产党的生死存亡、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和中华民族进退祸福的重大问题。我们要在以发展的眼光认识马克思主义和以整体的视野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即: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具体灵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大众本位地完善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地研究马克思主义和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在领导我党探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中,以其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和对待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全面的、深层次的思考和论述,形成了完整的马克思主义观,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也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这一科学理论传入中国以来,以中国化时代化的形态指引着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迈向“强起来”,铸就了中华民族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深刻改变中国,就在于它所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始终坚定执着地追求真理,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立足国情,紧扣时代主题,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时代的发展进步与思想的赓续共荣中不断实现重大创新。当前,我国正处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我们必须善于从历史经验教训中汲取智慧与能量,把“中国化时代化”与“丰富马克思主义”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推进实现“两个结合”,在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的双向互动中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发展的科学 ;要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用发展的观点来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 ,要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这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应有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9.
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成败的重大实践问题。《江泽民文选》告诉我们,搞社会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开放的、与时俱进的、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学习江泽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于我们进一步弄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儒学宗教复位论调的高度上扬,一方面是精神文化需要生成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也冲击着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相关理论廓清儒学本质,明确儒学的发展样态及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位置;在科学辩证地对待儒学的基础上,推动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相互成就,完成儒学的现代转型。这是保持马克思主义中国气派、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11.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上,能够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人是不胜枚举的,但在理论和实践上有重大影响者却为数不多。列宁是公认的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范。总结列宁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较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信心十足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把当前的改革和开放引向深入,建设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基本观点的研究是科学理解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重大问题,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进行了长期的研究探讨,取得了重大进展。以发展的观点认识马克思主义,以整体的视野理解马克思主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科学阐释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发展历史、创新规律,才能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丰富发展经典理论。  相似文献   

13.
赵紫阳同志说:“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从根本上回答了我们国家为什么只能实行这样的政策,而不能实行另外的政策的问题,使我们对国情的认识有了一个飞跃。这是九年来解放思想的结果,应该成为我们今后进一步解放思想的新的起点。”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赵紫阳同志的这段讲话精神,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科学地阐明了资本主义的运动规律及其内在矛盾和历史趋势,用科学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整体社会形态和研究对象没有变,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是回答现实时代问题的核心解释。过去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上围绕着“两个必然”这一核心问题,然而,在“两个决不会”方面缺乏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完全可以说,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重要、科学发展观等这些发展着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从理论上、实践上对“两个决不会”的深刻解释和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在长期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实际结合起来,制定有中国特点的社会管理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手抓”、“集中领导和民主管理相结合”等一系列重要的社会管理思想。邓小平的社会管理思想,是迄今为止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管理思想的最高成就。社会管理科学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管理的实践,要求我们对它作系统、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正>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是邓小平对当前科技革命所引起有巨大变革的高度的理论概括,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马克思在考察了生产力的内容后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发展的。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科学发现,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进步;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使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所以马克思又  相似文献   

17.
说邓小平理论是当代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根据是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创造性地解决当代中国的发展问题.因此,科学地理解这一理论的品质也必须从这一根据出发,说清楚马克思主义与邓小平理论的源与流关系,说清楚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旗帜,是我们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这个体系具有严密的科学的哲学基础,富于唯物论、辩证性和历史感,是一个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一、对社会主义内涵的科学界定邓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有人以为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一切社会问题就会自动解决,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就会自然体现,于是追求“一大二公”的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产生了误解和扭曲。如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性来自于马克思理论的科学。然而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中国的发展却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以人的解放为终极关怀,以人的幸福为根本立场,以追求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终极理想,这在当代仍具有鼓舞人心的推动作用。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关键内容,也是提高党员干部思想纯洁性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所形成的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看法。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本质、结构和功能等基本问题的正确认识和科学回答,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新形势下,系统梳理和全面把握胡锦涛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对于指导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