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的生命存在方式是一种有意识的“生活”,它不断叩问、追寻和创造生活的意义,努力提升自身的生存质量,追求人生的幸福。恩格斯在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写的一个信条草案中曾说过:每个人都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意识或感觉中都存在的颠扑不破的原则,是整个历史发展的结果,是无须加以证明的。个人幸福的追求离不开社会的发展和繁荣,因为人的存在具有二重性,即人既是“个人的存在”,“同时又是社会的存在物”,人把这两个方面内在地具于一身。所以,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没有个人也就无所谓社会;而个人又必须在社会中才能存在,正是在社会中人才获得了其本…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理论是围绕着世界历史语境中人与社会的“双重变奏”而展开的。马克思不仅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指出了社会是人类交往的产物和共在的方式,更是从哲学高度阐述了社会是人类的生命共同体。与社会发展相对应,人的发展也有三个基本阶段,即“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性”、“自由个性”阶段。通过分析我们得出马克思社会观追求的是人的社会性的不断扩张、积累和发展。这对我们当前进行的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是以社会历史为基础生成、发展的。实践的内涵可以包括目的性要求和对象性活动两个方面。这些都正是以社会历史为基础而实现和拓展的。理解实践必须要有一个把“抽象的人”回复到“具体的人”的历史自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曾将“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和“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4页)规定为人类历史的起点,进而也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那么,“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和“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它们究竟是如何形成的?乃至人类社会的成因何在?这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史的一个根源性问题。恩格斯在1876年写作的《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里,阐述过“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的观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05页),但受当时人类学研究状况的限制,也由于当时具有唯物论倾向的历史学家只是单纯研究历史中变动的因素,至于历史中  相似文献   

5.
廓清历史积存的雾障 ,尊重和关注“语文”本体 ,凭“求是”的精神 ,以“证伪”为方法 ,正本清源 ,深入于作为人的心灵活动和生命存在方式的“言语活动”之中 ,探究“语文”和“语文教育”的发展动因 ,从而认识其本性 ,以实现对“世纪难题”的解答  相似文献   

6.
“个人自主活动”与社会发展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把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个人自主活动”概念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社会发展理论联系起来考察后,认为“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不过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也就是“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的自主活动能力不断从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中提升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把自己的学说归结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揭示了人的自由本质。“现实的个人”是历史的主体,扮演了“剧中人物和剧作者”的双重角色。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现实的人的自我发展和解放的过程;现实的个人的自由个性和全面发展体现了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狄尔泰哲学探寻的目的在于普遍有效地理解社会历史实在而最终把握历史中的人类精神生命。本文以康德哲学的深刻影响为切入点,分析了狄尔泰在后期的生命解释学构想中关于生命范畴理论的讨论。文章认为生命范畴作为理解历史中人类生命的理智性工具,它保证了人类个体以一种“原路返回”的方式对社会历史实在进行认知的普遍有效性,这就揭示出生命范畴对于狄尔泰搭建“历史理性批判”大厦或构造生命解释学理论体系所具有的重大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往一系列“人性假设”基本理论日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致使“知识人”假设应呼而出,从而登上管理领域的历史舞台。“知识人”假设具有鲜明时代性的内涵和特征,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解决管理实践中存在的矛唇,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每个人都同时有着三重生命,即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自然生命指人的肉体生命;社会生命指人的社会存在;精神生命则是对自然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形上思考,是生命最终的精神皈依。生命观因此就是对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这三重生命的观点与看法。“贵身”的自然生命观、“虚静”的社会生命观和“死而不亡”的精神生命观共同构成了老子的生命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