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对消费需求增长的制约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消费需求不足是需求不足的主要方面。本文着重分析在大额刚性支出存在的情况下 ,收入差距过大是如何制约消费需求增长的。主要结论是 ,收入差距过大会强化低收入群体的储蓄行为 ,使他们的消费倾向降低 ,同时扩大低收入群体 ,这使得该群体的行为、预期和情绪对中、高收入群体的影响加大。其次 ,中等收入群体的危机感增强 ,消费倾向降低。最后 ,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行为对高收入群体有“示范”作用 ,同时 ,中、低收入者的不满情绪会使得许多高收入者有“隐富”行为 ,从而使得高收入群体的消费倾向降低。对此应采取一系列标本兼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发生转变,越来越受到需求侧的制约。最大限度地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能够有效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而中等收入群体既有消费需求又有消费能力,对于该群体进行深入研究,尤其是对于中等收入及其潜在群体的精准识别和精准培育意义更为重大。因此,我们需要在对学术界常用的四种不同的中等收入群体测量标准及其内涵的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有差别的测量标准、发挥示范区引领作用、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步伐、发挥教育的功能、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职业结构、完善收入分配政策和精准识别与培育潜在的中等收入者。这些有针对性的措施将在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促进共同富裕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约有4亿中等收入人口,中等收入群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背景下,从事新经济新技术、具有较高文化资本和较年轻的新兴中等收入群体逐渐崛起。互联网消费是新兴中等收入群体最具普遍性和典型性的生活方式,他们在积极拥抱互联网消费的同时,也展现出作为消费者的能动性和反思性并付诸实践。新兴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特征所蕴含的积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有助于扩大内需并建构一种良性的消费文化,有助于增强社会参与、推动改善社会治理。因此,应从收入分配、职业结构转型和业态创新等多个角度探索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尤其是扩大新兴中等收入群体的路径。扩大新兴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既是创新民生建设、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也是扩大消费、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消费与收入具有协整关系。从长期来看,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与收入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相应增加,边际消费倾向相应递减,且城镇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收入弹性较高;从短期来看,无论哪一收入群体的消费都会不同程度地偏离于长期均衡,但都会以很快的速度回归到均衡水平。因此,增强国家财政的公共投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向明显投入偏低的公共卫生服务、基础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民生领域倾斜,改善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状况,扩大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支持力度,都将有效地缓解居民对支出增长的预期,从而释放储蓄,拉动消费并带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5.
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坚持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而扩大内需、增加消费主要依靠收入增长和消费升级。文章研究收入增长与消费升级的关系,并将影响消费升级的两个因素放在同一分析框架下,以期找到增加消费的长效机制。在分析收入增长与消费升级之间的关系时,引入分配结构调节变量和储蓄、资产价格、财政支出等控制变量进行机制分析和经验检验。研究表明,收入增长对消费升级的作用受到分配结构的调节影响,即收入增长对消费升级的作用受分配结构因素的影响,注重分配结构的合理化或缩小收入差距。同时,应控制资产价格、降低教育成本、保持开放态势和优化财政支出,形成收入增长推动消费升级,进而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从供给约束型转向了需求约束型经济,国内消费需求不足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黑龙江省经济发展也面临着消费需求不足的压力。为促进黑龙江省经济持续发展,必须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而中等收入群体是消费市场的主体力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无疑会促进整体消费需求水平的提高。从黑龙江经济发展的实际看,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应适当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政策和格局,建立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的机制,以及保护中等收入群体收入的工资性和财产性收入稳步增长的机制。如此,才能对黑龙江经济增长起到促进和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对消费需求增长的制约:一种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俊 《中州学刊》2004,(2):31-33
收入差距过大会强化低收入群体的储蓄行为,使他们的消费倾向降低,同时低收入群体的行为、预期和情绪会对中、高收入群体的消费倾向带来不良的影响,使中等收入群体的危机感增强,并降低其消费倾向;另外,中、低收入者的不满情绪会使得许多高收入者有"隐富"行为,从而也影响高收入群体的消费倾向.  相似文献   

8.
范和生  王燕 《学术研究》2023,(7):56-64+177
对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进行有效提升是我国进一步实现扩大内需战略的题中之义。但现阶段,我国低收入群体在消费结构、消费关注、消费惯习、消费心理等主观内部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消费行为路径依赖;同时,主体收入有限、政策帮扶存在盲区、市场弊端显现、社会资源掣肘等外部障碍阻碍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的提升。在我国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宏观背景下,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提升存在内、外部障碍,从培育内生动力、完善制度体系、引导市场偏好、构建帮扶网络四方面出发,有助于为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的提升提供多元路径选择,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村居民消费疲软已经成为经济稳定发展的一大障碍,挖掘农村居民消费潜力对我国经济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对不同收入组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实证分析表明,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因收入差异而呈现消费分层的特点:高收入组农村居民消费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更加关注生活质量的提高,其边际储蓄倾向较高;低收入组农村居民由于受收入约束,消费支出的大部分用于维持基本生活;中等收入群体是农村居民的消费主体,其消费能力可能已经超过农村总体平均消费水平。不同收入组的农村居民购买力和边际消费倾向各不同,农村购买力向高收入阶层集中,低收入阶层不仅购买力不足而且严重拖后了农村整体消费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朱迪 《社会科学辑刊》2024,(3):130-141+239
推动绿色低碳消费对于我国消费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绿色消费转型不仅受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影响,在当代社会还与青年文化紧密结合,营造出新兴生活方式。然而,绿色消费不仅局限于绿色购买,而且不同领域的绿色消费机制也存在差异。通过使用2022年中国城市低碳消费调查数据,从购买、使用到处置的主要消费环节以及吃、穿、行等主要消费领域,考察城市居民绿色低碳消费的特征并引入社会经济地位和世代两个维度解释绿色消费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商品购买、使用和处置的不同消费环节都呈现阶层和世代的差异,收入越高、学历越高、越年轻的群体越积极参与低碳消费行为,中等收入群体经常购买绿色商品的比例最高;在涉及购买环节和出行领域的新能源车消费意愿上,阶层比世代的影响更重要,而在强调商品处置和日常消费的二手消费方面,阶层和世代都产生比较重要的影响。因此,应重视发挥中等收入群体和青年在社会文化营造中的作用,塑造绿色低碳社会共享文化,引导全社会认同、追求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