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文对中国法制现代化研究的对象与方法进行了探讨 ,认为法制现代化研究应该着重研究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历史过程 ,特别是 2 0世纪的中国法制变革过程 ,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以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同时对更新中国近现代法制史研究范式的问题也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从中国法制发展的历史与实践人手,分析法律移植对促进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可行性、必要性,指出中国法制在21世纪要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必须走"综合创新"之路.无视法律移植理论,就不能真正创建中国特色的法制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法制现代化,其发端既非西学东渐的19世纪后半叶,也非辛亥革命后制度大变迁的转折点,而是始自于20世纪初的清末立宪运动。这主要基于运动的几个突出特点:立宪运动立足于体制上的根本变革,它有别于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历次变法运动,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立宪运动的实质是以"法律救国"为宗旨,寄希望于挽救大清的同时挽救中国,是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种主要模式;立宪运动跳出了中国传统社会政治变迁和调整过程所贯穿的三个观念(华夷之辨、义利之辨、体用之辨);它不仅仅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变法运动,更是转型中的中国第一次大规模广范围参与的民众社会运动,所以是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开端。  相似文献   

4.
清朝末年清政府为了挽救自己的统治进行了法制改革,清末的法制改革促使中国的传统法制向现代法制转型,在中国法制现代化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奠定了近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基础,直接影响到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时期的法制改革。  相似文献   

5.
清末法制改革的现代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末法制改革是20世纪中国法制史极其重要的一页.它所表现出来的现代化特征主要有初步树立了"变法图强"、"以法为治"的现代化法律观念;确立了立宪法、开议院、伸民权,建设君主立宪制国家的基本原则;建立了体系较为完备的现代化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开创了司法制度和法律操作程序现代化的先河.清末法制改革的成果影响了整个20世纪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中国法制现代化发生期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中国法制现代化起始于何时,学术界主要有四种观点。考察法制现代化发生期的标准是什么?这是我们研究中国法制现代化发生期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考辨学界诸家之说,我们认为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发生期定在1901—1912年间比较接近于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7.
中国法制现代化有特殊的历史轨迹和发展规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可以从它的精神、价值基础、基本目标及实现的条件等四个方面来架构中国法制现代化模式。  相似文献   

8.
试论邓小平法制思想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需要,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全局性、务实性、开放性、创新性等特征的法制思想.邓小平的法制思想适应现代化、全球化的时代要求,是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9.
清末法律移植活动及其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修律开启了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 ,法制现代化始终贯穿着法律移植。清末修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法律移植活动 ,其指导思想、方式、手段、过程都留下了深刻的经验与教训 ,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10.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我国引进马克思主义、创立中国共产党和起动中国现代化的重大历史事件,是我国现代教育改革开放的创举。它开拓了知识分子与劳动人民相结合的途径,为现代中国培养了众多人才──政治、经济和科技现代化的奠基者,其中涌现出领导中国人民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第一、二代领导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中国现代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其影响和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法律发展的历史进程,是在西方资产阶级法律文化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撞击和冲突中展开的。直至19世纪末,西方法文化对中国的冲击和挑战,也终未能改变清政府对其扼制的政策。清政府对西方法文化传播政策的根本改变,是在进入20世纪后。清末修律从法治原则、立法观念、司法制度等方面,初步奠定了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基础。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清末西方法文化政策在法制近代化方面仍存有诸多局限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延缓了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清朝末年,清政府"自上而下"地实行了大规模的法制改革,它是20世纪中国法律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一页。虽然清末法制改革是清政府为了解决当时社会中日益激化的各种矛盾而迫不得已采取的应对措施,但其客观上却促使了中国由传统法制向现代法制的转型,其历史价值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3.
中国法律的现代化进程已有百年历史,法学翻译对于中国法律的现代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首先,法学翻译对于中国现代法学具有建构与生成的意义,从法言法语到制度理念,均建立在法学翻译的基础之上;其次,法学翻译的发展轨迹,直接影响着中国现代法学的演进过程,从取法西洋、学习日本,转至模仿苏俄,进而重新面向世界,法学翻译的曲折变迁也印证着现代法学的艰难命运;第三,法学翻译对于现代法治国家的建构亦有重大影响,作为后发赶超型国家,译介移植是不可避免的过程,但也应有反思的态度和超越的决心.对近代以来中国法学翻译史的梳理和总结,一方面旨在较为全面概括地展示百年法学翻译的成果和历程,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此观察到法学翻译与现代法学之间的深层次的内在关联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法律价值观是以儒学体系为理论架构的,这与建立在商品经济和宗教理性基础上的西方法律文化迥然相异。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西方法制似乎成为了唯一的历史品格。目前,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研究也过多地囿于"西法移植"这一单一的范式,忽视了中国传统价值观,造成了中国的法制进程似无根之浮萍。然而,具体的法律制度需要相应的文化心理来支撑,就中国法制变迁的价值取向而言,只有从本体文化的内在理路去寻求,借鉴地融合西方法律智慧,才是获得国人接受和认可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5.
法制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型的人治社会走向现代型的法治社会的变革过程 ,是从人治型的价值—规范体系向法治型的价值—规范体系的转换过程。当代中国法制呈现的现代化的趋势 ,是在中国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发生的。要使法律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子系统 ,树立法律的权威 ,真正实现邓小平说的不因领导人的意志转变而改变 ,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16.
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我国.只有更新观念.确立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方向;制定合适的政策,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建立现代化农业创新体系.加速人力资本和新知识的积累,才能在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21世纪,顺利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范式作为学术研究的分析工具,是指在研究某一问题时必然涉及普遍接受和运用的概念、原则、模式、基本的理论框架、发展方向和研究方法的统一。在进行法制现代化研究时,要构建和运用历史哲学研究范式。历史哲学研究范式以社会进化论为本体论,强调法律理性主义,具有法律发展的历史感,适合法制现代化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国法制近代化是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变迁的必然结果。近年来法制近代化是法律史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张晋藩先生在厘清近代化与西方化的基础上,对中国法制近代的可能性及其必然性作出了深刻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伦理法肇始于法律的儒学化,始于汉代完成于唐朝。中国传统伦理法呈现出农业社会典型的二元性法律结构,“国法”与“家法”二元对峙;具有礼治主义、德治主义、人治主义特征。在法律的外部特征和社会地位上,中国传统伦理法缺乏独立性和自治性。中国传统伦理法不能构成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本土资源,伦理法必须被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