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上海航天的型号线上,施金苗曾担任过近十个型号的“老总”,型号的类型涉及“星箭弹船”四大领域,而且凡是由他参与设计和指挥的航天型号均获成功。象他这样的经历在国内航天界也不多见。 神舟五号载人飞行的成功只是圆了他最大的梦,也是他的第一个梦。中国还要有自己的空间实验室、空间站,所以他要为年轻人再打点基础,做好铺垫。 今年年初,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对施金苗进行了专题采访。据悉,能进人“东方之子”行列的,是一道很高的“门槛”,施金苗能进入其中,也是航天人的光荣。  相似文献   

2.
"点球!点球!点球!格罗索立功了,格罗索立功了!不要给澳大利亚人任何的机会。伟大的意大利的左后卫!他继承了意大利的光荣的传统。法切蒂、卡布里尼、马尔蒂尼在这一刻灵魂附体!格罗索一个人他代表了意大利足球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在这一刻他不  相似文献   

3.
宋朝有个人,因自己穿的棉袍被宋徽宗的御手摸过,便将宋徽宗的手形绣在了棉袍上,穿着它到处炫耀。他的一只胳膊被皇帝握过后,他便用黄帛把皇帝握过的地方包缠起来,给人作揖时,那只缠着黄帛的胳膊连动都不能动。此人堪称受宠若惊的典型。  相似文献   

4.
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的约翰亚伯特大学,25年都在讲授中国历史的李光华教授,他不是成天关在书斋阅读故纸的老者,而是被誉为社会良知、理性化身、精神之邦的学者、加中友好协会及亚太地区传媒中心的主席。 默默耕耘的主席 刚从北大会友的繁忙里脱身出来的李光华老先生,来不及喝上半杯茶,又迎着门铃的响声为记者打开了大门。 首映记者眼帘的李光华,看上去不像位主席。身穿普通的白衣黑裤,霜白的鬓角上架起的那副金丝眼镜后,透出的是智睿和谦恭的神采,没有济世为怀的炫耀,也没有救世主般的慑人气派。只听到他浓浓的粤语普通话“听说你…  相似文献   

5.
困难和机遇交织,挫折与光荣同行。2008年发生了太多让人铭刻于心的事件:雪灾地震、北京奥运、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全球经济危机。然而,对于人事人才工作者,还有一件事或者说是一种现象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2009年  相似文献   

6.
北岛曾经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他在大学里教散文写作,让大家写写童年,发现几乎没有人会写细节,这个非常可怕,意识形态化、商业化和娱乐化的时代正在从人们生活中删除细节。一个概念出来,大家纷纷去跟风。说话也是一样,有些人,说话只有炫耀和抱怨,却听不到任何清新动人的细节,这个是越来越明显了。所以,有砦话越说越累人,越说越不想开口,有些人见了不如不见。但是,有些话,过去了这么多年,我却一直记得。  相似文献   

7.
原上海市市长汪道涵同志,自退出岗位后又担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政府顾问。从80年代中期以来,在海峡两岸交流日益频繁,和平统一呼声日益高涨,两岸关系日益发展的形势下,80年代与90年代之交汪道涵同志又荣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鉴于祖国和平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迫切要求,在国家事务中日益显示其重要性,面临的问题又错综复杂,任务光荣而又艰巨,需要众望所归的大员领衔担当协会的重任。汪道涵同志以他的工作经历、丰富经验、广阔眼界和两岸人望,是最恰当的人选,堪当此项光荣而又艰巨的重任。 我们中华民族具…  相似文献   

8.
我自小就是哥哥的“跟屁虫”。哥哥每次考试拿了第一, 我就像自己拿了第一那样高兴。见人就说:“我哥哥可厉害了,考试总是第一。”那种喜悦是没有人能够体会的。一次父亲对我说:“又不是你考试得第一,你高兴什么!记住, 不要拿别人的东西来炫耀自己!”于是我记住了第一句关于“炫耀”的话——不要拿别人的东西来炫耀自己!  相似文献   

9.
救救人才     
陈家骅 《人才开发》2005,(10):54-54
一位博士生毕业后又回到原单位,不久便发现所学专业与从事的工作不对口,许多知识用不上,基本处于“闲置”状态。这时某研究所需要这位人才,便登门商量调动。但这个单位的主要领导就是不同意,说“人才谁不需要?我们也是爱才的啊。”一直将人拴住不放。留人才是不是爱才?当然也算爱才。留才是爱才的外在表现,是用才的必要条件。但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为什么而留?人才是否甘愿留?现在有些领导干部留人才不能说不够坚决,但很大程度上是为名而留、为装门面而留。捏一把人才在手中,他就在上级和同行面前炫耀:“瞧,我们有多少个博士、多少…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中国车迷而言。眼下在赛车界最吸引人的并非舒马赫,而是董荷斌,当这个祖籍温州的小伙子叩响F1的大门后,所有人都开始重新审视这个不会讲中国话的中国人。因为父辈移居荷兰,董荷斌拿的也是荷兰护照。但他血脉里流的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他也从未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相似文献   

11.
1949年6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筹备会议决定,将在10月 1日举行开国大典,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同时进行大规模阅兵。由谁来组织指挥新中国成立时的这样一次军事盛典呢?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聂荣臻。 聂荣臻此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主持总参谋部的日常工作。同时他还是华北军区司令员,并兼任着平津卫戍区司令员。稍后,他又接任北平市市长兼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可谓位居要害,身兼数职、责无旁贷。更为重要的是,他身经百战,大智大勇,缜思断行,具有非凡的组织领导才能,将这样一件光荣艰巨…  相似文献   

12.
正他是一个地道的美国人。他编辑的新闻稿件曾获得过普利策新闻奖。他在事业如火如荼的时候离开众人心驰神往的美国。他在年逾花甲的时候选择来到中国。他用亲身经历向世人宣告:生活在别处。在许多中国人还在对"美国梦"孜孜以求的时候,约翰·莱顿(John Lydon)带着另一种憧憬来到中国工作,那个时候他对中国几乎一无所知。在许多人满以为事业有成而肆意享受生活的时候,他放弃了美国这个报  相似文献   

13.
他几乎把自己打扮成了地道的中国人:吃中国饭,喝中国茶,打太极拳,交中国朋友,谈中国古人,听中国音乐看中国画,他都乐在其中。他是一位在西方艺术中如鱼得水的人,但他作品中的写意和留白却完完全全的Made in china。这个人就是法国画家方索。  相似文献   

14.
2005年12月17日,裴海英,这位来自韩国电信专家,作为教育系统唯一当选的外国专家,光荣地站上了领奖台,从重庆市市长王鸿举手里接过了重庆市"三峡友谊奖"的证书和鲜花.在重庆10年的生活中,他以自己的才识、奉献和热情深深感染着身边每个人.  相似文献   

15.
两位驯鹰人     
在塔尔夏特,人们说起加纳别克,必说他驯鹰的一件事。这件事是他的光荣,他在某种程度上其实也就活在这件事中。  相似文献   

16.
成商问题的提出这世间,估计没几个人不想成才,更没几个人不想成功。毕竟,成才是光荣的,也更容易走向成功点,而成功则更让人倍受尊敬,感到荣耀。这世上,成才的是一部分人,特别是成大才的人;成功者也只是一部分人,尤其是全方位成大功者。为此,各行各业的精英人物们都在总结成才与  相似文献   

17.
帮助人,如果带着优越感,就是一种附带的伤害。我很不喜欢不宽厚的人。以别人的差来反衬自己,自鸣得意,这种优越感是无教养的表现,也是讨人嫌的。很多时候,太强烈的自我优越感,会把他人压迫得喘不过气来。比如,有人买了汽车后,动不动就摇下车窗热情地与骑自行车的人打招呼,好像深怕别人不知道他是先富起来的那部分。宣扬或者炫耀自己的优越感,其实是对他人的一种鄙视、怜悯。可是,谁会喜欢这种的眼光?  相似文献   

18.
在不久前的“河南十佳幸福感人家庭评选活动中”,宋扬的家庭光荣入选。从此,一个中国小伙宋扬十年如一日照顾一位外国孤寡老人汉斯的感人故事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19.
来自瑞典的白瑞楠(Magnus Breidne)曾担任瑞典驻华使馆科技参赞达7年之久,现任瑞典皇家工程院(IVA)副院长。今年61岁的他看起来像40岁,脸上几乎没有皱纹,容光焕发,精力十足。聊起来才知道,他不光是个中国通,更有位相识7年的中国爱人。说他是半个中国人也许有点几夸张,但对中国和中国人,他无疑极有发言权。笔者见到他时,他刚刚从新疆考察归来。带着对中国和中国城市的全新印象,老白接受了记者的专访。“能与中国人以不同身份打交道,是我的幸运”  相似文献   

20.
今天,我们在几十年前聘请的1万多名苏联、东欧国家专 加坚定了他热爱中国、竭尽全力做好自己工作的决心。家,他们的“足迹”:在隆隆机声的武钢、鞍钢,在蔚为壮观的 阿尔希波夫同志对我国经济建设功劳不小。从帮助编制第武汉长江大桥,仍清晰可见。而在这些专家中,最令中国人难 一个五年计划到这个计划完成,他都起到了不小作用,特别是忘的是援华苏联专家工作组组长、时任中国经济总顾问的阿尔 他处处为中国人着想,精打细算,让人感叹。希波夫了。 郑州黄河铁路大桥由于战争破坏,火车通过时车速只能控周恩来总理对阿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