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公共行政的组织基础,官僚制对于公共行政具有管理、政治和伦理的意义.以实现政府与社会的和谐为目标的行政发展需要对官僚体制在上述三个维度加以完善以及实现三者的和谐统一.行政发展的困境就是官僚制自身的组织缺陷在管理、政治和伦理三个维度上的集中体现;同时,官僚制的公共性特征导致在管理、政治和伦理这三个维度之间也存在着内在逻辑困境.这构成了行政发展的双重困境.  相似文献   

2.
官僚制是传统公共行政模式,以科层结构、非人格化为特征,是工业社会的产物。随着官僚制的发展,其弊端日益显露。以政府的企业化管理为特征的后官僚制,逐渐成为西方公共行政发展的新趋势。本文首先介绍了传统官僚制模式的相关内容,然后分析了新公共管理理论对传统官僚制模式的批判与反思,最后对官僚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杨雯娟 《社科纵横》2007,22(1):57-58
进入21世纪后官僚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官僚制过时”之说浮出水面,但是结合中国自身的情况,官僚制并没有过时。在中国,建立官僚制仍有重要的意义,应该结合国国情探索建立官僚制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15,(5):77-79
自20世纪初马克斯·韦伯正式提出理性官僚制理论后,官僚制已经成为政府机构的重要组织形式,是行政管理研究的重要议题,同时也是无法规避的主题。唐斯因政治学家和官僚制理论家而被大众所熟知,其代表作《官僚制内幕》从深层次剖析了官僚制,有助于了解官员的心理和行为,加深对官僚和官僚组织的理解。因而从官僚制的理论视角出发,以经济人假设为突破,结合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官员选拔制度与激励机制,以期寻找适合我国现阶段的针对政府等公共部门中人力资源管理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理论与我国官僚制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僚制与现代化同步发展,现代化的发展推动了官僚制在20世纪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官僚制保证了20世纪的现代化进程日益加速。然而,后现代理论对官僚制的管理高效、环式民主和宪政主义却进行了全面解构。以后现代理论对官僚制的反思和批判为认识资源,中国的官僚制也应该变革。具体说来,就是应该重新定位我国官僚制的现代化目标,重新审视我国官僚制的高效率理论,重新构建我国官僚制的环式民主制,重新审视我国官僚制的公共利益性。  相似文献   

6.
姬云香 《社科纵横》2007,22(1):22-23
本文重点介绍了行政现代官僚制,分析了中国及其西部建立现代官僚制的必要性,中国建立现代官僚制的难题,重点分析了西部建立现代官僚制的特殊难题。  相似文献   

7.
官僚制批判性研究的逻辑包括四个有机关联的组成部分,它以韦伯的"理想型"官僚制理论为对话平台,以对组织理性的检讨为逻辑起点,以对组织目标被个体利益虚化的观察为逻辑进程,以对官僚制伦理背叛和僭越民主价值的反思为逻辑归宿。从学科研究来看,官僚制反思和批判的演化是行政学学科成长和成熟的典型缩影;就行政实践而言,反思官僚制的深化和推进又是特定社会背景和文化风貌塑造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路畅  蒙克 《社会》2022,42(2):1-28
理性化在韦伯思想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然而韦伯对行政领域理性化(即官僚制的出现)的论述并没有像对经济领域理性化(即资本主义的诞生)的分析那般细致和系统,尤其是韦伯没有如揭示资本主义精神背后的加尔文宗教义那样,揭示官僚制的宗教伦理基础。通过重返被韦伯视为理性官僚制典型的普鲁士官僚制于17—19世纪的演变过程,可以发现路德宗虔敬主义在此扮演着重要角色,并且对普鲁士官僚制精神的兴衰起到了重要作用,由此可以启发我们从官僚化的价值伦理角度对韦伯的官僚制理论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17,(5):72-76
任何组织都有边界,官僚制组织也不例外。边界是使组织区别于其他组织和环境的特质。官僚制组织虽然从其产生之日起就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有着较稳定的边界;但是随着后工业社会的到来,官僚制组织由于受到信息技术、组织管理方式和组织任务的变化也使其边界处于变化之中。官僚制组织边界的变化表明组织对灵活性和稳定性的追求,从而激发其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韦伯官僚组织结构理论的新演变(上)朱国云一、解决官僚制结构内在矛盾的种种尝试针对韦伯官僚组织理论的矛盾,古尔德纳对官僚制进行了研究。阿尔文·古尔德纳(AlvinW.Gouldner)是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社会学教授。他曾在“美国犹太人委员会”和...  相似文献   

11.
理性化官僚制救治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美霞 《社科纵横》2005,20(5):75-76
“建立和维持一个顺乎民意而负责的官僚机构,是现代化和正在现代化的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或社会主义社会、发达社会或落后社会———的难题之一”①。本文立足于韦伯的“理性官僚制”理论,对官僚制的存在方式、基本特征作了一个简要的说明,阐述了理性官僚制的内涵,揭示了理性官僚制的固有悖论,并提出了在行政环境飞速变化的现代社会,对理性官僚制进行救治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2.
日本政党和官僚是日本政治系统的构成要素。"政治主导"还是"官僚主导"是日本政官关系的争论焦点,贯穿战后日本政官关系改革的历史过程。当前日本安倍内阁时期政官关系改革的方向、特点及其对国家政治决策过程的影响,呈现出坚持"政治主导"的原则和方向,政党及其政治人物也会加强与官僚的合作,发挥官僚在政治决策过程中的独特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官僚的特权地位,这使得政官二者协调统一于日本的政治决策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张晓明  王豪 《创新》2021,15(6):12-22
《共产党宣言》是指导共产主义运动和寻求人类解放的纲领,而它对资本主义的政治性批判,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自我否定逻辑和发展趋势的综合判断.《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政治性批判,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的历史生成和发展过程,指出其本质特征,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商品化,生产力发展的合理化和资本的全球化,进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结构性矛盾和由此导致的危机.《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的政治性批判对于今天我们准确把握当前的历史发展阶段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主动规避资本主义商品化的发展陷阱;二是有效借鉴资本主义合理化的肯定性成就;三是积极应对资本全球化的风险和挑战.  相似文献   

14.
张晓明  王豪 《创新》2021,15(6):12-22
《共产党宣言》是指导共产主义运动和寻求人类解放的纲领,而它对资本主义的政治性批判,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自我否定逻辑和发展趋势的综合判断.《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政治性批判,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的历史生成和发展过程,指出其本质特征,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商品化,生产力发展的合理化和资本的全球化,进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结构性矛盾和由此导致的危机.《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的政治性批判对于今天我们准确把握当前的历史发展阶段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主动规避资本主义商品化的发展陷阱;二是有效借鉴资本主义合理化的肯定性成就;三是积极应对资本全球化的风险和挑战.  相似文献   

15.
英国的文官制在各种类型的国家官僚政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1855-1870年英国文官制的改革,对国家官僚机器的发展和活动有着巨大影响,它是现代文官制的基础,并且一直沿袭到本世纪七十年代还没有重大改变.只是到1968年的富尔顿报告被威尔逊接受之后,文官制才适应科技革命的条件,废除了文官制某种古老的组织形式.因此,研究大不列颠庞杂官僚等级的法律基础,是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和实践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在其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在于它们生动地勾画出英国特定时期的政治风云和历史面貌,而且在于它们当中活跃着一系列形态各异的封建官僚形象,而这些官僚形象恰恰是作家传达其人文主义政治理想不可或缺的艺术媒介和载体.因其身份地位、政治品格和才能等方面的不同,这些官僚形象主要可体现为四大类型:一、私欲膨胀、颠覆王权的罪臣.二、谋求私利、威胁王权的乱臣.三、秉持正义、重建王权的能臣.四、爱国忠君、维护王权的忠臣.其中,既能忠君护主又能辅国安民、才德兼备的封建官僚,最为作家所激赏.这是莎士比亚通过历史思考得出的结论,也是文艺复兴时期具有爱国思想的人文主义者共同的政治期待.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7,(6):92-95
婚姻家庭关系是人类发展中十分重要的社会关系,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了原始社会有过没有婚姻家庭的杂乱的两性关系时期,分析了家庭发展的四种历史形式,阐明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专偶制只是对妇女而不是对男子的专偶制,只有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才能实现以性爱为基础的真正的专偶制。  相似文献   

18.
危机与政治体制变革是日本政治发展过程中一条重要的历史和逻辑线索,日本政治体制正是在应对严重危机的过程中实现了根本性质的变革。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政治家、官僚与利益集团三方的应对博弈过程,最集中地反映了日本政治体制的现状,同时也体现了三方力量消长对日本政治体制变革的根本性影响。对于日本政治体制变革的主导者民主党来说,大地震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了机遇,又形成了挑战。总体上来看大地震对日本政治体制变革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并将加快日本政治体制变革的进程,同时官僚主导将逐渐被政治主导所代替,政治家、官僚与利益集团三位一体的政治同盟也将面临深层次的变革。  相似文献   

19.
周雪光 《社会》2019,39(2):1-30
黄仁宇悖论描述了中华帝国组织形态松散关联但国家秩序坚韧稳定的矛盾特点。本文以科举制为线索,着眼于历史上中华帝国的观念制度来解读这一悖论,特别是这一松散关联组织形态的机制和过程。在中国历史上,科举制度提供了观念一体化的组织基础,导致了官僚体制内外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双向渗透和互构,国家与基层社会上下名与实的仪式性连接。这一观念制度提供了各地区、各层次间的同构性和相互关联,同时造就了一个松散关联的官僚组织。结束部分的“余论”指出,在当代中国,国家治理模式发生了重要转型,从观念一体化转向为组织一元化,为国家治理带来了一系列鲜明的特点和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曾小华 《浙江学刊》2001,(3):155-160
所谓资格制度,是中国古代官僚制度中以论资排辈、平流进迁为基本原则的任官制度.源于秦、两汉,产生于魏晋南北朝,广泛运用于唐宋之际.自唐以降,资格制与科举制有机整合,成功运用于官员的选举和任用,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