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2001年,两岸贸易受国际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出现负增长,但台商对大陆投资持续增加,区域布局有新的调整,经贸往来与合作范围扩大。台湾当局在多种因素考虑下,对大陆经贸政策进行了较大调整。2002年,两岸入世后,经贸往来会持续发展,经贸合作领域与方式将出现新的格局。 两岸贸易增长出现下滑,但台湾对大陆市场依存度有所上升 2001年,受国际经济大环境不佳及台湾对外贸易大幅衰退的影响下,两岸贸易增长出现低增长或负增长,且下半年衰退较上  相似文献   

2.
通过两岸共同市场的构建现状分析,提出两岸共同市场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台湾当局以两岸经济规模不对称为借口,宣称开放台湾对大陆的进口会给台湾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对大陆长期实施限制性的经贸政策.本文运用1980 ~2011年的数据对两岸经贸与台湾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台湾对大陆进口的增长对台湾GDP的影响不显著,台湾对大陆出口的增长对台湾GDP的影响显著,即台湾对大陆进口增加并不会严重冲击台湾GDP增长,相反大陆如果禁止从台湾进口会严重打击台湾经济.因此台湾当局不应该对两岸经贸实施限制,两岸共同市场是海峡两岸经贸合作深化发展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3.
对两岸农产品贸易现状分析后发现,两岸农产品贸易结构存在以下特点:产业内贸易程度低、贸易产品集中度高、比较优势产品贸易增长较快。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1)在ECFA框架下积极发展两岸农产品贸易;(2)两岸有关部门应统筹安排相关产品进出口;(3)减少不确定因素对两岸农产品贸易关系的影响;(4)建立台湾农产品市场消费、农产品贸易等数据库。  相似文献   

4.
随着大陆和台湾两岸经贸合作日益加深,两岸农产品贸易快速增长。2004年两岸农产品贸易额达9.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4%。植物类农产品贸易增长3.0%,动物类产品增长37.7%,油脂产品增长56.3%,林木产品贸易增长34.3%,纺织原料类产品增长8.6%,农产品贸易成为扩大两岸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一、大陆自台湾进口农产品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5%。2004年大陆自台湾进口农产品以纺织原料产品最多,进口额2.7亿美元,增长6.3%,纺织  相似文献   

5.
台湾与大陆之间贸易关系的格局,在荷兰殖民统治时期就已基本形成。当时台产的米谷、蔗糖、鹿制品已经输往大陆东南沿海一带,而大陆的手工制品也行销台湾。在当时大陆与日本、南洋的商业贸易中,台湾被作为重要的转接口岸,只是由于明末清初之时,大陆正值战乱纷争,继而郑氏政权统治台湾,两岸的贸易才受到了沉重的压抑。自清政府统一台湾之后,随着战事的平息、社会的逐渐安定以及大陆经济的恢复,台湾与大陆之间的贸易发展有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海峡两岸的商业交往进入了繁荣时期。台湾与大陆经济联系的密切,两岸贸易的繁荣对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两岸经贸联系越来越紧密。在台湾对外投资中,大陆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而台湾对大陆的投资对两岸经贸的影响也需要重视。台商对大陆的投资,具有地域分布上偏向东部沿海地区,偏重于高科技产业,以出口导向为主的特点。更为重要的是,台商对大陆的投资是伴随着两岸经贸活动的不断深入而增长的。数据分析表明,两岸贸易与台商对大陆投资之间呈现出了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由于台商大陆投资具有相当的政策敏感性,因此从政策走向上来看,台湾当局应该采取符合台湾经济与两岸关系现实的,更加开放的对大陆经贸政策。  相似文献   

7.
贸易成本对于分析海峡两岸贸易乃至促进两岸构建更加紧密的经济共同体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采用改进了的引力模型和普莱斯—温斯登FGLS估计法,可对1979-2010年32年间祖国大陆与台湾的贸易成本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两岸贸易成本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并且下降的幅度趋缓.海峡两岸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和“三通”的实现有效降低了贸易成本,但汇率的波动以及台湾当局所制定的“戒急用忍”和“积极开发,有效管理”等针对祖国大陆的限制性经贸政策提升了两岸贸易成本.因此,海峡两岸可以搁置政治争议、继续挖掘贸易成本下降的途径,降低两岸经贸往来中的障碍与壁垒,促进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以实现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两岸贸易格局的演化进行研究,得出几点结论:一,两岸间贸易规模增长迅速,产业内贸易及其趋势加强;二,大陆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比较优势日益显著,而具有比较优势的台湾产品的种类在减少;三,大陆商品正逐步取代台湾商品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台湾地区更多的是依靠融入大陆的分工体系而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上述结论的政策含义是十分直接的,即积极推动两岸经贸合作,这是保证台湾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自台湾被日本割占后,海峡两岸的经济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在贸易方面,台湾已丧失了单独与中国大陆通商的资格,沦为中日两国间商品贸易的转口地,且两岸间贸易多以走私的方式进行,闽台尤其如此;在投资方面,来自台湾的资本投向的主要领域是贸易商行和黑色娱乐业,是为日本对华经济侵略服务的。本文认为,日据时期的闽台经济关系实际已成为当时中日关系的一种特殊体现。  相似文献   

10.
ECFA时代两岸农业合作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CFA推动海峡两岸经贸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拉动台湾岛内经济增长的效应已经逐渐显现。目前两岸农业合作尚处在低层次阶段,受非市场因素影响,两岸农业投资和农产品贸易呈现明显的不平衡状态。未来需要建立起两岸农业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涵盖公平、对等的两岸经济合作机制,互补双赢的两岸农产品贸易市场调节机制和市场营销合作机制,两岸农业安全合作机制以及两岸农业合作的协商机制,以实现两岸农业经济关系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1.
民进党上台四年来,台湾经济从中速发展逆转为负增长和低速增长,处于衰退和低迷之中。其原因主要在于:内部政局和社会动荡影响投资者的投资意愿;台湾当局以"台独"意识形态处理海峡两岸关系,使两岸关系僵局无法缓解,外资对台投资大量减少;近两年国际经济不景气,使台湾出口贸易受阻,只依赖对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出口增长来维持其经济正增长的局面。前两个因素如果不解决好,台湾经济要恢复到过去的中速增长是困难的。  相似文献   

12.
两岸由于复杂原因,“政治冷,经济热”,民进党的两岸经贸政策受到各方关注。民进党两岸经贸政策的规划和调整是以服务于“台独”为出发点,但在不同时期,策略选择不同。民进党当局两岸经贸政策的调整过程、战略目标及其效果总是与一定的政治背景有直接关系,充满台湾当局政治诉求与业者利益考量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2008~2009年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是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发生巨大变化的一年,是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一个历史性转折点.在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积极变化的形势下,中断近十年的海协会与海基会恢复协商,先后举行两次重要会谈,达成六项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协议,努力了近30年的两岸直接"三通"基本实现,两岸经贸关系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与此同时,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海峡两岸贸易增长放慢,台商对大陆投资有所减缓,大陆台资企业经营面临转型升级的困难加大.2009年,两岸经贸协商继续进行,并有新的突破与发展,但两岸贸易与台商对大陆投资仍面临较大压力.  相似文献   

14.
受国际金融危机与国际经济及海峡两岸经济形势大环境变化影响,海峡两岸贸易与台商对大陆投资呈现从大幅衰退到强劲反弹回升的发展态势,两岸经济关系发展格局尤其是台商对大陆投资策略与区域布局发生新的变化。海峡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取得一系列新进展,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与两岸直航经济效果显著,大陆企业赴台投资正式启动,两岸经济关系正在迈向正常化与制度化合作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会由于扩大对中国大陆的贸易顺差,为台湾的经济增长带来正面的效应,台湾商品由于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大陆的价格竞争力提高所带来的对中国大陆与其它国家出口扩大的正面效应很快便会受到抵消。人民币汇率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可以避免人民币汇率大起大落,有利于台湾经济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6.
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峡两岸的经贸交流从1979年开始,至今已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我们可以将这近30年来海峡两岸经贸往来的历史划分为三个时期。时至今日,大陆已经稳居台湾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以及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与此同时,大陆已成为台商对外投资的最大目的地。台商投资大陆既有利于大陆经济发展,又有利于岛内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和企业发展壮大,促进了两岸的互利双赢。2008年以来,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海峡两岸双边贸易额继续快速增长。当前,世界经济正面临困难,唯有中国大陆经济仍保持着稳步快速的增长,其所带来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因此,预计台商对大陆投资仍会持续增加。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两岸间稳定的经济合作机制尚未建立,两岸经贸关系呈现出间接、单向、不平衡的局面,有待于进一步正常化。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两岸之间的金融合作也显得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17.
20 0 0年台湾经济深受政局动荡之累 ,发展速度仅为 5 .98% ,仍处于低速徘徊之中 ;两岸经贸持续扩大 ,大陆依然是台湾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 ,赴大陆投资企业进一步增多 ;岛内投资环境恶化 ,作为经济成长主动力的民间投资与消费不振 ;股市惨跌 ,民众财富大幅缩水 ;金融情势可危 ;失业率持续走高  相似文献   

18.
两岸经贸关系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恢复发展至今,呈现的主要特点是:两岸贸易规模迅速扩张,贸易关系日趋紧密,商品结构不断调整,台商对大陆投资规模持续扩张,投资领域呈多元化,投资地域分布相对集中,投资经济效益明显。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两岸贸易规模继续扩大,贸易关系更加紧密,商品结构趋向多元、互补,台商对大陆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台商普遍增资扩股,投资产业层次逐步提高,投资地域有向内陆扩散趋势。  相似文献   

19.
以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演变及对外贸易为视角探析台湾经济发展规律,这有助于对未来台湾经济发展趋势的判断.研究结果可见,台湾经济发展规律表现为经济增长经历了高速增长、中速增长和低速增长三个循环周期,经济结构不断升级,于20世纪90年代逐步向后工业化社会发展,服务业成为主导部门;台湾经济增长过程就是经济结构转变的过程,出口是台湾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据此,可预测台湾经济在21世纪初期出现逆转后将进入低速增长时期,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将继续在低位徘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