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理解《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一诗,学术界曾发生过争论。争论的焦点是:这首诗写的是妇人思夫,还是女子盼嫁。争论的结局,似乎是前一种主张获得了胜利。所以今天解释这首诗,几乎形成众口一词一边倒的局面。例如马茂元《古诗十九首探索》说:  相似文献   

2.
忧郁意识是人类的一种情感承载方式和生命体验方式.忧郁意识在文学中以审美体验形式出现时,便成为"美丽"的"总是愁人"的艺术化生命感觉.由于中西文明的形成机制和思维方式不同,西方文学更倾向于悲剧性和悲剧意识,中国文学则主要体现出忧郁性与忧郁精神.20世纪的中国文学在继承传统文学忧郁因质的基础上融合了"现代性焦虑"并形成了特定的忧郁气质和基调,在创作表现上呈示出"契珂夫式忧思"、"川端康成式忧悒"和"维特式忧怨"等三种形态.不过,20世纪中国文学并非全然没有悲剧性质素,因为忧郁意识的极致便趋向忧患精神并逼近悲剧意识,像鲁迅、北岛等作家的创作都体现出明确的忧患意识和或隐或现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3.
提起多余人,人们一下子会想到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特别会想到批判现实主义大师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主人公奥涅金,他是世界公认的多余人的鼻祖,接着又从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中走出了一大批多余人。有人把他们归类,分为四代:欧根·奥涅金是第一代,荣家托夫《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是第二代,居格涅夫《罗亭》中的罗事是第三代,冈家洛夫《奥勒洛摩夫》中的奥勃洛摩夫是第四代。可以这样说,在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作品中,每位作家笔下都有一些多余人的影子。是不是多余人就产生在十九世纪的俄国呢?不然。我们认为,在十八世纪…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作一简单的综述,着重介绍肯恩和利默尔等人的观点。全文总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一下里昂惕夫之谜;第二部分,介绍肯恩和基辛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其主要观点是里昂惕夫的研究忽略了人力资本;第三部分,介绍利默尔关于里昂惕夫之谜的研究,其主要观点是认为里昂惕夫推论的理论基础是错误的;第四部分简单介绍其他一些关于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一尼采哲学产生于十九世纪七十、八十年代,尼采生前,他的哲学并不引人注目,马恩都未提及它。直到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它才开始流传,而风靡流行则在二十世纪初。在西方,尼采哲学曾经受到政治家、道德家、大学教授以至一般平民百姓等各类人的热烈欢迎,尤其受到艺术家的青眯,如法国的罗曼罗兰、法朗士、英国的萧伯纳、奥地利的茨魏格,美国的杰克、伧敦,俄国的阿尔志跋绥夫、高尔基等,都曾景慕尼采,  相似文献   

6.
唐代寡妇孀居生活中葬夫与迁葬夫族是重中之重的大事。其中长途归葬的不在少数,众多孀居女性不惧艰险,跋涉数百里甚至数千里,费时数月乃至数年。迁葬夫族的事例之中,有些寡妇归葬的人数竟有7人之多。葬夫及迁葬夫族的寡妇之中,低龄寡居者为数不少,原因是子幼女弱,不胜丧葬之事;另有一些寡妇或因无子主丧,或是众子游宦在外。厚葬的盛行,使得这种归葬耗尽了大部分乃至全部的家产,乃至有些寡妇处理完丧事之后,无以生活,只得寄居于夫族或父族亲属。  相似文献   

7.
书罗孺人事     
邑中有里媪羅孺人者。其夫远出。久无音问。抚子守志三十余年。已旌表节孝矣。忽一日其夫携一妇人远道而归。入门相见。悲喜交集。孺人爱其妇。礼遇有加。蓋外纳之妾也。于是里中亲友远近之人争来问视。皆啧啧驚羡。诧为异事。因遂播为嘉话云。孺人姓戴氏。幼失怙恃。年十二归羅德润。十六生子正锷。十九德润远游。正锷甫三岁耳。无何其翁世举访亲乔口。数月不反。其后四远寻觅。杳无蹝迹。孺人事继祖姑孝谨。抚正锷以教以养。以至于成立。蚤莫勤礼灶神。焚香筊卜。祝翁若夫得归。久  相似文献   

8.
日本唯美主义大家佐藤春夫与郁迭夫关系密切.一方面他们交往甚笃;一方面郁达夫在接受佐藤春夫影响的同时,对其进行了变异和转化,使其成为郁达夫文学创作的重要养料.  相似文献   

9.
日本唯美主义大家佐藤春夫与郁达夫关系密切。一方面他们交往甚笃;一方面郁达夫在接受佐藤春夫影响的同时,对其进行了变异和转化,使其成为郁迭夫文学创作的重要养料。  相似文献   

10.
一白居易在《养竹记》中说。“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这是白居易在长安租赁住宅的开始。当时,白居易是只身住在长安,而且校书郎的俸钱较少,每月只有一万六千钱,无力租赁高宅大院,正如他自己所说的:“芸阁官微不救贫。”看来关相国的这个“东亭”,也不算小,当时有“茅屋四五间,一马二仆夫。”而且是“窗前有竹玩,门外有酒沽。”  相似文献   

11.
一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中,记录了一个女性“去夫亡”的案例:女子甲去夫亡,男子乙亦阑亡,相夫妻,甲弗告请(情),居二岁,生子,乃告请(情),乙即弗弃……。整理小组认为,“去夫亡”即“离夫私逃”。女子甲以非法的方式私自逃离夫家,之后再与乙结合。从秦简记载看,当时这一类已婚女性逃亡甚至逃亡后再婚的情况或并不少见,如:女子甲为人妻,去亡……。(《法律答问》)甲取(娶)人亡妻以为妻,不智(知)亡,有子焉……(《法律答问》)“为人妻,去亡”亦即“去夫亡”,而“娶人亡妻以为妻”则是“去夫亡”之后再婚,同于“女子甲去夫亡……相夫妻”条。另据…  相似文献   

12.
一、现实主义是一个美学范畴现实主义原本是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起到六、七十年代在法国出现的一股文学艺术思潮。三十年代初开始,苏联和东欧的文艺理论家们开始把现实主义从历史上特定的文艺思潮、流派中抽象出来,把现实主义归结为一种“创作方法”或“艺术方法”,而这里“方法”的含义,如波斯波洛夫所说的,是指“艺术地反映生活的一种原则”。从此,现实主义同历史上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等等一起,从历时性的文艺思潮、流派变为共时性的创作方法;以后又被更加  相似文献   

13.
汉语夫系亲属面称和背称呈现出比较大的差异,面称属于从夫称谓类型,而背称既有表示姻亲关系的从已称谓,又有拟血缘的从儿称谓.研究这些称谓,尤其是陕西关中西府亲属称谓的存古性质,有利于汉语夫系亲属称谓的解读.从关中西府等地以男性亲属称谓称呼女性的现象来看,夫系亲属称谓中的从夫称谓、从儿称谓都是古代男权以至于父权文化的遗留.  相似文献   

14.
郑雍姬论     
昔郑厉公使雍纠杀蔡仲。纠妻雍姬知其谋以告蔡仲。仲于是乎杀雍纠。或谓雍姬虽救其父而杀其夫。非妇道所宜出也。吾谓雍姬之处此实难。以告。则父杀其夫。即不啻自杀其夫。不告。则夫杀其父。即不啻自杀其父。虽在仁人君子。无两全之道也。无已。则惟视其心之所安耳。夫父。生我者也。天显之亲也。夫妻以人合者也。敌体也。虽夫为妻纲。与父为子纲。在平时为并重。而当乎以夫谋杀其父。事变非常。祸机迫促。有不能迁就调停稍缓须臾之势。雍姬于是时既以父与夫孰亲为问得其母之  相似文献   

15.
去年,林鹏同志连续发表两篇文章,认为晋作爰田是“取消公田”、“改八夫一井为九夫一井”、“改在公田服劳役为征取什一之税”。这就是说“八夫一井”、“九夫一井”曾经是井田制递相发展的两个阶段,而晋作爰田就成为划分这两个阶段的界限。  相似文献   

16.
今年七月十五日是俄國偉大的作家契訶夫逝世五十週年,本刊特發表黃嘉德、曾憲溥兩同志的“契訶夫的思想和創作”一文,以爲紀念。正如加里寧同志所說,人民在與沙皇制度鬥爭時‘契訶夫鼓舞了我們,使我們毫不調和地仇恨孷普w與警察制度。’  相似文献   

17.
论直隶义和团运动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爆发在我国北方的义和团运动是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各阶层人民群众参加的反帝爱国运动,由于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终于被中外反动派联合绞杀了。但是义和团运动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1901年2月一位法国议员在议会上演说时说:“中国地势宏阔,民气坚劲,殊非印度南洋可比,各国以其民气未开,遂群起而思侮之;且欲驱勒人民,瓜分土地,等诸印度南洋诸种类;此所谓智蔽于欲也。吾但见其流血于亚洲大陆而一无所成耳。夫中华岂印度比哉?华人才,印人拙;华人坚忍,必求有成;印人  相似文献   

18.
北朝时期,在异民族和异文化碰撞交融的过程中,妾的地位与命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孝文帝迁都前,妾似婢妓,地位卑贱;孝文帝迁都后,妾的地位复常,并能够与夫、妻抗礼。出现如此反差的主要原因在于妻妾之礼在北朝的废阙与恢复。孝文帝迁都前,妻妾之礼废阙,庶子类于佣奴,使妾扩增子嗣的功能变得微乎其微,遂沦落到几乎与婢妓无异的境地;孝文帝迁都后,推行礼制改革,太和十九年(495)重新确立聘娶为妻,否则为妾的原则,这使传统的妻妾礼制得以重新确立,但传统的妻妾礼俗却一时难以回归。  相似文献   

19.
关于婚礼,《礼记》中有一段话:“夫婚礼万世之始也,壹与之齐,终身不改,故夫死不嫁。男女别,然后父子亲,父子亲然后义生,义生然后礼作,礼作然后万物安。婿亲御授,亲之也。出乎大门,男帅女,女从男,夫妇之义由此始。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这里所说的嫁从夫,夫死不嫁,夫死从子,认为这才合乎夫妻关系的准则,显然是阶级社会中的伦理道德。但把婚礼说成是万世之始,则未免有些荒唐了。 实际上,婚礼不是从来就有的。占时的所谓吉、凶、宾、年、嘉五礼,其中吉礼又分为十二种,宾礼分为八种,凶礼、年礼各分为五种,嘉礼分为六种,这一切的礼,也不是从来就有的。  相似文献   

20.
马昂夫的《朝天曲》与元代戏剧孟繁仁马昂夫,本名薛超吾,字昂夫,号九皋。因其汉姓姓马,所以又叫马昂夫。约生于元世祖至元十年(1273)前后,约卒于元顺帝至正五年(1345)左右。享寿在70岁以上。马昂夫是元代曲坛上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散曲家之一,“其氏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