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葛翠玲同志在《唐代“制举”、“殿试”辨》①一文中,对我主编的《隋唐文化史》关于“制举”、“殿试”的一条解说,提出了很好的商榷意见。这里,我就唐代科举中的制举与殿试,略谈个人的一些浅见。唐代科举制度主要分常举与制举两种。常举是按“常贡之科”经常举行的考试选官的制度,主要有秀才、进士、明经、明法、明书、明算等科目。制举是由皇帝临时特诏举行的科举考试,即“其天子自诏者日制举”②。天子下诏举荐人才来源于汉代。但作为科举中的制举,直至唐初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制度。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年)二月,设志烈秋霜科,韩…  相似文献   

2.
关于“画眉阔”一词的解释─—《古代汉语》注释一点商榷张忠达“画眉阔”一词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北征》。该诗云:“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移时施来铅,狼藉画眉阔。”(见郭锡良等编《古代汉语》第957页)。《古代汉语》将“画眉阔”注释为:“唐代风俗,妇女...  相似文献   

3.
释“读”     
《辞海》上对“读”的解释是:读,照文字念诵;阅看,默读。古籍上对“读”字也有一种解释:“读,抽也”(《毛传》)。“抽,犹出也”(《郑笺》)。古人认为“读”有抽绎之意,这个解释我觉得非常之好,道出了读书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4.
试论杜甫“秦州咏物诗”的艺术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论杜甫“秦州咏物诗”的艺术创新聂大受唐代诗人杜甫寓秦州期间,写有咏物诗十余首。这些诗虽然德篇幅短小,但是在艺上有许多创新,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正如钟惺所说:少陵如《苦竹》、《蒹葭》、《胡马》、《病马》、《溪鸟勒鸟》、《孤雁》、《促织》、《萤火》、《归...  相似文献   

5.
论“明察”     
借助戏曲、小说可知,旧时官府的大堂上,时常见到挂着“公正廉明”、“明察秋毫”之类的匾额,其中无不包含一个“明”字。这个“明”其实就是“明察”的意思。何谓“明察”?据《说文》解释:“察”者,细审也。《辞海》释为明白清楚地考察评审。可见,即使在旧时的官府,也将“明察”列为对官吏的普遍要求,甚至是作为取信于民的一种手段。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在充满矛盾的世界上,明察是处理各种矛盾的基本前提。大而言之,治国安邦要明察,只有明察才能制定出符合国情顺乎民,C的大政方针(治军打仗要明察,才能“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相似文献   

6.
王婆的“十八两秤”豫生《金瓶梅》第6回“王婆打酒遇大雨”中说:“且说婆子提个篮子,拿着一条十八两秤,走到街上打酒买肉。”古代十六两为一斤,无十八两为一斤之制。大约因此,“崇祯本”和“张竹坡本”的《金瓶梅》皆将“拿着十八两秤”的八字删去。1988年第2...  相似文献   

7.
像“出国潮”、“经商潮”一样,最近几年,“潇洒潮”也铺天盖地滚滚而来,穿着时髦新奇,乘坐豪华汽车,购买名牌服装,举止粗鲁无礼,出口脏话连串……一律都以“潇洒”冠之,甚至撞倒孕妇老者,抢占公共座位,也毫不睑红振振有词:“这才叫潇洒!”一时间,“潇洒地走一回”,“何不游戏人间”的歌声如缕不绝。可以说,潇洒已被相当一部分人引进了误区,成为一种普遍的不良社会现象。“潇酒”一词,据《辞海》解释:洒脱、飘逸,它与“矜持”、“拘谨”相对。古人晁冲之《僧舍小山诗》云“此者绝潇洒,久参曹洞禅”。而《宋史·张洎传》…  相似文献   

8.
《唐代关中士族与文学》是西北大学中文系教授李浩先生所著的博士论文的修订本,由台北文津出版社出版,本书是作者继《唐诗美学》、《唐代园林别业考论》、《大唐风度》等著作之后,呕心沥血3年之久的又一部力作。作者主要采用“历史—文化”综合研究,从人地关系的理论前提出发,选取“地域—家族”相结合的操作方法,来探讨唐代关中地区文学的发生发展史实,融资料考订、文本分析、理论概括于一炉,企图梳理出唐代关中地区与文学滋生发育有关的种种因素:地域文化氛围、方土风气、士族教育、地域环境……,部分章节曾在《文学遗产》、《…  相似文献   

9.
理论界长期将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中提出的“社会个人所有制”概念的涵义等同于或混同于社会主义公有制,进而也将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提出的“重建个人所有制”的论断纳入了社会主义范畴,这使得我们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中遇到种种难解之谜。本文认为,马克思所说的“社会个人所有制”实际上是一种介于“孤立的单个人的所有制”和“社会主义公有制”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所有制形式,属于资本主义私有制范畴;相联系着的所谓重新建立的“个人所有制”亦是指私有制下的“联合起来的社会个人的所有制”。这种“社会个人所有制”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现实体现,就是股份公司和垄断组织。弄清这一问题,不仅使我们在理论上对公有制必然取代私有制的认识加深,而且对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诗经·魏风·硕鼠》中有这样两句诗:“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对其中的“之”,古今都有不同的解释。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说:①“之”是动词,此说源于郑玄。《郑笺》:“之,往也。”此说影响甚大。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就将“之”解释为“往”,并将此句串讲为“谁去了还长叹呢?”②“之”是句中语气词。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之,其也。谁之永号犹云谁其永  相似文献   

11.
与经济繁荣相伴的,人们的精神富有也在加增,一个鲜明的标志是:慈善,在国人的心目中正回归神圣!慈善是什么?《辞源》上说是“仁慈善良”,《现代汉语辞典》说是“对人关怀,富有同情心”。这两个解释,大致意思都是行善积德,扶贫助残,救死扶伤,乐善好施。这历来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我们世代传诵的行为规范之一。但是,多年来,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慈善曾经被视为洪水猛兽,当作资产阶级“人性论”和“糖衣炮弹”,被“狠批猛斗”,致使人们避之犹恐不及,谈“慈善”色变,直到人们几乎忘却了这个词。看一下大陆媒介,在1993年…  相似文献   

12.
杨芳久 《社会福利》2005,(12):41-41
曾经在2005年元月被民政部推荐为全国救助战线惟一典型,作客于央视12频道《第一线栏目》。向全国人民讲述“无悔救助”的辽宁省盘锦市救助管理站站长江秀忱,在贯彻实施国务院颁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中,坚持科学发展观,突出“以人为本”,着力创新了“一抓,二保、三满意”的工作新举接即“认真抓好救助管理工作.切实保护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切实保护流浪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每一个汉字的形成都在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六种规则的范围之内,无一例外。“人”字,按照以上规则界定,当属于象形字。现代书法家邓散木在《说文解字部首校释》中,对周代金文“人”字解释:象人侧立之形,侧立,故见其一臂一胫。可见,金文“人”字是人体形态演变而来的。后来,人们对楷书“人”字结构的解释又有新说,并赋予新的含义。一曰“支撑说”。说“人”字是两人的结合体,一撇为一人,一捺为一人。即“人”是相互支撑的。我们的祖先在造“人”这个字的时候,从良好的愿望出发,期盼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团结、…  相似文献   

14.
宋朝陆游《书叹》有诗云:“人生如春茧,作茧自缚裹。”是说蚕吐丝作茧,把自己包在里面,比喻自己做的事,不利于自己,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唐代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丹中示会弟五十韵》也有诗云“烛蛾谁救护,蚕茧自缠荣。”说的都是自己要约束自己的道理。唐太宗李世民曾感言:“人生如白驹过隙,稍纵即失。”即是说人生非常短暂,没必要为追名逐利,大伤脑筋。改革开放以来,综观一些党政干部和著名企业家,因贪污受贿。腐化堕落而走上犯罪的教训,都提醒我们,为政者敢于作茧自缚好。首先是由为政者的特殊地位和重大责任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墙盘》中出现一“”字,诸家多释为“尢”①字。我看尚可研究。 “尢”,“盖亦由陵中的人形转来,足形已失,只作双腿一长一短之状。”② “陵”,甲骨文作或,金文作,象手持刀锯,断人一足。实际是古代的刖刑,也就是膑、、。段玉裁说: “凡古文字,今文作膑。考,司型注、大传注皆云周改膑为;而驳异义云陶改膑为,吕刑有,周改为刖者。,说文作;云,刖也。刖,说文作;云,断足也。然则膑与异制,与刖,制同而字异耳。”③《白虎通》: “者,脱其膑也。”《尚书》大传: “膑”,《吕刑》引作“”,可见膑、、、刖没有大的区别。 “尢”,是“失一足”,“双腿”…  相似文献   

16.
释“峰朵”     
“峰朵”一词,我国台湾省的《中文大辞典》和日本《大汉和辞典》释为“峰上之木枝也”,引唐贯休《将八匡山宿韩判官宅》诗:“黛青峰朵孤吟后,雪白猿儿必寄来。”明李奎《游天竺寺》诗:“白云嵌紫岑,峰朵开芙蓉。”看来,这样解释还需再作探讨。“峰朵”之“峰”字无疑是山峰之峰,而“朵”是木枝吗?贯休的诗句“黛青峰朵”,用“黛青”修饰“峰朵”。“黛青”是青黑色,远山的色彩常常是这样的,近山的色彩就不会是“黛青”色的。可是远山上的木枝却是看不清楚的,只有近山上的木枝才能看清楚,可是近山的木枝是不可能呈现“黛青”色的。李奎的诗句“峰朵开芙蓉”,这句可以解释作“峰上木枝上开着芙蓉”吗?山上有各种各样的树木,怎么可以笼统地说森枝上开着芙蓉呢?实在令  相似文献   

17.
《九歌·东君》曰: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操余弧兮反论降,援北斗兮酌桂浆。“举长矢兮射天狼”是这几句诗中最为关键的一句,王逸注曰:“天狼,星名,以喻贪残。日为王者,王者受命,必诛贪残,故曰举长矢,射天狼,言君当诛恶也。”洪兴祖补充其说,引《晋书·天文志》“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认为“射天狼”即指“日诛恶”之意。 此后历代楚辞学者对于“举长矢兮射天狼”一句的诠释,皆从王、洪二氏之说。如蒋骥曰:“天狼以喻小人。射之者,恶其因日入而见也。”袁梅也说:“古代传说,天狼星王侵掠,是恶星,弧矢星主备盗贼,是善吉之星。本句意谓:举起我长长的利箭,射那侵掠为恶的天狼。(说明日神为民除害的意志。)”  相似文献   

18.
一生中不知填了多少份“登记表”、“履历表”,但每次填写“籍贯”这一栏时,总使人不胜困惑,百思不解去查了许多辞典,对“籍贯”一词的解释大同小异: 《新华字典》:个人出生或家庭久居的地方: 《辞海》:一个人的祖居或出生的地方: 《辞源》:祖居或出生地: 《中文大辞典》:谓生长或寄居已满法定年限,准其入籍之地: 《辞海》(中华书局1936年版):世称所居地之名籍曰籍贯由此可见,“籍贯”这一栏可有两种填法,一是注明自己的出生地,二是祖籍  相似文献   

19.
在古代戏曲小说中,“粉头”一词多有出现。《辞源》释“妓女”之意时说,“也指不正经的妇女”;《小说词语汇释》“粉头”条释曰:“原指唱妓,引由指不规矩的妇人。”;香港梅节校证、陈诏黄霖注释《金瓶梅词话》第3回“粉头”注云:“妓女,也泛指作风不正派的妇女。”以上三部书的解释,“粉头”只有二意,一为“妓女’”二为“不正经的妇女”。其实,“粉头”在古代小说中还有第三意,即艺人,因为古代娼优混称,技艺不分。事例见于《水讲传》中。如51回“插翅虎枷打白秀英”中,“帮闲”李小二对雷横说:“都头出去了多时,不知此处…  相似文献   

20.
公孙龙是战国末期的赵国人,是当时名家学派的主要代表。“白马非马”是公孙龙最负盛名的理论。“龙之所以为名者,乃以白马之论系。”对于“白马非马”这一命题,有人认为,是形而上学的诡辩论,而笔者认为“白马非马”论集中地反映了公孙龙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一、“白马非马”命题的真正含义 《白马论》的中心思想是论证“白马非马”。由于对“白马非马”的“非”字理解不同,也就直接影响到对公孙龙的哲学思想的评价。我认为,对“非”字不能仅从语词上加以解释,而应通览《白马论》全篇,着眼于公孙龙对“白马非马”所作的具体分析。“非”字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