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实验探讨普通话儿童感知空宾结构与动词短语省略结构的归属问题,本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考察: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对比,并列句与嫁接小句的对比,状语恢复中的平行情景与不平行情景的对比。结果表明:受试儿童能够区分形式相似的空宾结构和动词短语结构。一是对于动词短语省略,如果先行句是被动结构,那么句子不合语法;而对于空宾结构,即使先行句是被动结构,句子也合语法。二是动词短语省略只能用于并列句,不能出现在嫁接小句中;而空宾结构在这两种句式中都可以。三是在状语恢复方面,儿童能够区分动词短语省略和空宾结构,在对动词短语省略解释时,必须进行状语恢复。  相似文献   

2.
语态是动词的一种形式 ,表示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语态有两种 :主动语态——表示主语是谓语动词动作的发出者 ;被动语态——表示主语是谓语动词动作的承受者。一般说来 ,只有及物动词才有被动语态。转换时 ,句中主动语态的宾语就变为被动语态的主语形式 ,谓语动词要变为“be ed分词”的被动结构 ,助动词 be应和主语的人称、数保持一致。主语则常和 by构成介词短语在句中充当状语 ,有时可以省去。在学习主动语态变被动语态中 ,除了要注意主语、谓语、宾语等的相应变化外 ,还须从其它的角度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带有保留宾语的被动结构有…  相似文献   

3.
有些传统的语法著作关于被动语态的讲解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存在一定的误导,致使许多英语学习者认为主动语态可以任意转换为被动语态,而且被动语态是依赖主动语态而产生的一种语法结构。综合国内外许多语法学家对这一问题的详细解释,阐述了主动语态在转换为被动语态时受到谓语动词的构成、动词语意、句子结构和使用频率等因素的影响,两者不能随意转换。  相似文献   

4.
在英语中,当我们谈到“被动”时,我们就会联想到“be+及物动词-ed”这种被动语态形式。我们知道含有这种谓语结构的句子叫做被动句,其主语是动词表示的动作的承受者。但在英语中,有一些主动语态的句子,在一定的情况下却具有被动意义:即句子的主语实际上是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的承受者。一些不及物动词(即不和介词结合的不及物动词)在一定的情况下也具有被动意义。一些非限定动词的主动语态也常表示  相似文献   

5.
英语的被动语态是主动语态之对,它具有突出动作的承受者。行为者不明确或礼貌措词隐晦行为者,或使句子更有条理等作用,因此被广为使用。例如: 由于被动语态在英语中使用广泛,所以稍懂英语的人都熟悉它的结构,即由助动词be+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但并非含被动意思的都非用被动结构不可,有些情况不用被动结构也含有被动之意。下面列举几种情况: 一、有些动词在作谓语时,形式上用的是主动结构,但却含有被动的意思。这类动词用  相似文献   

6.
被动语态表达了被动意义。但被动语态并不是表达被动意义的唯一方法。本文试图对英语中不用被动语态表达的被动意义作一归纳总结。除了用被动语态表达以外,被动意义还可用不定式,现在分词,动名词的主动语态及不及物动词表示,也可由部分形容词、名词、介词短语和所有格等表示  相似文献   

7.
在英语中,被动意义除了可以用被动结构"be/get+V-ed"来表达外,也可以由主动形式和中动形式来表达.本文着重探讨了能表达被动意义的中动形式和六种主动形式动词、动词短语、动词不定式、动名词、形容词以及介词短语的语法结构和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8.
英语被动语态使用频繁,与汉语被动句有不少差异.译成汉语时,它可译为主动句、判断句、无主句和汉语的被动句.英语中还有一些主动语态的动词表示被动意义.  相似文献   

9.
被动意指动作的承受,主动意指动作的执行。英语中被动句到主动句的转换可以是语法范畴内动词被动语态到主动语态的转换形式,也可以是主语信息不变下句子主语从被动承受者到主动执行者地位的变换。开展关于后者转换方法及转换意义的探讨对于英语运用与实践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英语里,一般地说,表示被动意义要使用被动语态,构成被动语态的动词必须是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是没有被动语态的。但是,在英文里,人们常常发现不仅有特例,而且有些不及物动物在“SV”以及某些结构中却含有被动意义。 一、英语中,有些动词作为不及物动词与主语连用时,常使主语具有受事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概述语态是一个语法范畴,表示动词的主语与宾语之间的语法或语义关系。英语限定动词有两个语态:主动语态(the active voice)和被动语态(the passive voice)。主动语态用于主动分句,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语态用于被动分句,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它们的转换方法为:a、先将主动语态句中的宾语变为被动语态句中的主语;  相似文献   

12.
在英语语法中,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互变,就是把主动句中的宾语变为被动句中的主语,或被动句中的主语变为主动句中的宾语.但这个法则并不是一概通行的.由于有些动词性质和宾语性质的不同,有些主动句与被动句是不可互变的.  相似文献   

13.
在英语表达中,被动意义通常由被动语态来完成,但被动语态并不是表达被动意义的唯一方式。本文拟就下列四个方面对这些非被动语态表达方式加以探讨。 一、某些词或短语本身含有被动意义,句子可不用被动语态。 1.某些动词的主动形式可以在一些具体情况下表达被动意义。 1)Nylon cleans easily。尼龙容易洗干净。 2)This pipe does not draw well。这烟斗不太通畅。 3)In such weather meat won't keep long。这种天气,肉不宜长久存放。 4)Your speach reads well。你的演说讲得好。 5)This lock won't catch。这锁锁不上了。 6)The watch lights easily。这火柴很容易划着。 7)The middle house won't let。这中屋不好租。 8)She doesn't photograph well。她不上相。 这类句子的主语通常是表示物的词(指人的极少如8),而且这种物总是具有某种内在的特征,能够促使动词表示的动作用以实现或难以实现。如,The middle house won't let。说明了中屋本来就具有不好往外租的特点,所以租的动作难以实现。 有时某些动词的进行时态也表被动意义。 1)The meat is cooking。正在煮肉。 2)The book is printing。此书正在印刷。 3)What's doing at your place?你们那发生了什么事了? 2.有些短语自身含有被动  相似文献   

14.
《阅读与作文》2011,(7):78-80
英语中有时用动词的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现总结如下: 1.连系动词(包括感官动词),如look,feel,sound,taste,smell,prove,appear等常用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 例如: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英语被动态的基本结构与用法 ,对常用的另外两个助动词构成的被动语态用法也进行了阐述与结比 ,并结合教学实践对动词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的用法进行了归纳与总结。  相似文献   

16.
英语的被动语态是表示被动意义的最主要方法 ,但并非唯一的方法。除了被动语态外 ,主动语态、形容词、介词短语和名词也能用来表示被动意义。与被动语态相比 ,他们强调的是主语的状态或特征 ,而不是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英汉两种语言中均存在被动这一语法现象。英汉被动句拥有迥然不同的表现形式。英语被动语态主要表现在动词词性的变化上,其形式通常为to be+past participle。汉语中缺乏动词形态的变化,在表示主动和被动意义时不受形式标志的约束。汉语表被动的手段灵活多样,其中最典型的是被字句,然而,汉语中更常用的是各种隐性的表被动的方式,如大量使用主动表被动等。  相似文献   

18.
《阅读与作文》2008,(7):68-75
一、认识高考1、考纲要求掌握动词的基本形式:现在时、过去时、过去分词、现在分词;行为动词的及物性和不及物性;连系动词;助动词;动词的八种时态;动词的被动语态;常用动词的词义和动词短语。2、重点提示动词时态中的进行时和完成时,特别是特定语境中的时态和语态;近义动词及近义动词短语的辨析。  相似文献   

19.
首先回顾英语动词被动语态的相关研究;然后从认知的角度基于原形范畴理论,借鉴语法符号隐喻,对被动语态的语言实例做具体分析,探求被动语态的原型及其语义特征。英语动词被动语态的原型式为其标记式"be+V-ed",其实质为施动性,原型语义为被动意义,且随着认知的发展,被动语义呈多样性和层次性:显性被动意义(真被动)、隐性被动意义(次被动)和隐性主动意义(假被动)。  相似文献   

20.
一、不定式的语态意义及其句法作用英语动词不定式的语态,一般英语语法书均讨论不多、不深,但又经常是教学、理解和应用中的一个难题。所谓语态,是动词的一种形式,由及物动词构成的谓语动词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之分,由及物动词构成的非谓语动词也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之分。谓语动词的语态表明主语和谓语动词的关系,非谓语动词的语态则表明其逻辑主语与该非谓语动词的关系。动词不定式的主动语态表明其逻辑主语是不定式所表示动作的执行者,被动语态则表明其逻辑主语是该不定式所表示动作的承受者。例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