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清代是我国传统社会慈善事业的鼎盛时期。在清代慈善事业的发展中,出现了明显的多样化取向,如在当时湖南的慈善育婴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育婴组织、育婴方式、经费来源、参与阶层的多样化,这些变化使得此时期的湖南慈善育婴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这一成功经验对当代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当代中国慈善事业的兴盛之路也必然在于主体、方式、经费筹措等方面的多元化选择。  相似文献   

2.
清代福建的溺女之风与童养婚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毅夫 《东南学术》2007,(2):137-144
本文选辑和摘录清代福建溺女之风的历史记录和育婴堂"条规"或"规条"一类历史文件.认为,"严禁溺女"、"董行育婴"和"劝抚苗媳"是清代官方遏制溺女之风的主要措施;"童养"和"育婴"相配套,曾经是救济女婴的"因风成俗,随地制宜之一法",清代官方"法令不禁,听从民便";然而,当童养婚俗参与维护女婴的生存权时,预先(而不待其年届婚龄)剥夺了女婴的婚姻自主权,童养婚俗亦是侵犯女权的陋俗.  相似文献   

3.
近代外国教会在华创办的慈幼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外国教会在华创办的慈幼事业引起了我国民众的普遍反对,成为平民与教民矛盾的焦点之一.虽然外国教会在我国创办慈幼事业主要是为了发展教会势力,在某种程度上也存在着虐待婴孩的一面,但客观上,外国教会办堂育婴抚孤拯救了部分濒于死亡的儿童,迫使清政府重新考虑官方的育婴问题.  相似文献   

4.
历史的研究必须深入到历史的深层。社会风尚是社会深层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社会或一个区域的人口素质与心理态势都可以从社会风尚中得到充分反映。 要研究清代江西的深层社会结构,就必须研究清代江西的社会风尚。 清代江西的社会风尚粗略地有下面几点。  相似文献   

5.
清代湖南溺婴之俗与社会救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志云  刘曼娜 《船山学刊》2005,(1):83-86,78
由于清代湖南百姓的贫困和当时社会上的厚嫁之俗,因此当时溺婴之风盛行,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面对这一现象,政府与社会从法律、舆论和育婴组织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救济,并取得较大的成果,但由于种种原因,社会救济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溺婴问题。  相似文献   

6.
清代早中期在治河工程上投入了巨额资金,并制定了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这些制度包括预算审核、工程申批权限、经费领取和使用经手人资格、工程验收、经费报销程序、办公经费支出限额、河工业务经费限额等方面的规定和罚则。尽管嘉庆朝以后各级河官的贪污行为日益蔓延,使这些制度的实际效果受到影响,但对清代水利建设仍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章程:清代书院科举化的重要保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兵 《云梦学刊》2005,26(4):49-52,77
为使清代书院在培养科举人才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清代书院通过制定和完善章程,对山长选聘、生徒甄别和经费资助等书院活动进行严格的规范,使其能满足书院培养科举人才的教育目标。因此,章程既是清代书院科举化的重要表现,也是书院实现科举化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清代江西农村市场的发展过程、发展特点、发展动因和对当代农业的发展启迪。  相似文献   

9.
清代是传统中国社会救济事业发展的繁荣时期,京师作为"首善之区",社会救济事业尤其得到统治者的重视。清代统治者的社会救济措施中,开设粥厂、煮粥赈济是清代京师救助贫民的重要举措。清代京师粥厂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官办粥厂,主要由政府投资并管理;一种是官督绅办粥厂,由士绅创办,官府监管。清代京师粥厂对于救助贫民、安抚流民、挽救民生以及维护社会秩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以来,江西高等教育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受到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本文从江西高等教育经费、人均收入、城镇居民失业率和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新校区建设所遗留债务4个方面,对江西高等教育发展的经济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德育工作存在对德育工作地位认识模糊、德育工作机制较为僵化等一系列问题。应强化德育体制的科学性、德育目标的现实性,增强德育内容的针对性和德育方法的综合性等,不断拓宽增强德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不学诗 无以言——论生活世界中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作为概念的"人文精神"虽已不再陌生,对其意义的泛泛而论也耳熟能详.但究竟如何认识其在生活世界中的真正位置?怎样落实对于消费社会的实际意义?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理论探讨.从中国与西方文化比较视野中,我们能够澄清这些困惑,以推动当代中国人文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西方教育史上的“高等教育概念”经历了萌芽、外延扩展和内涵稳定发展三个阶段。对“高等教育概念”的理解,应该从时空性和实践性两个方面结合,并考虑高等教育活动对个体和社会实施教育的高等性,才能准确把握一个概念的实质,同时还要注意概念理解的多角度性和辩证性。  相似文献   

14.
李静 《北方论丛》2002,(4):77-82
在词从唐到宋的发展进程中,南唐词可谓词运转折的一个关捩.其于词的外部形态的突破之一,便是抒情模式的位移,这主要表现为:抒情主体由第三人称向第一人称的转换,词的主观抒情性特征的突显,抒情的对象化特征的凸现,以及张弛有度的整体性章法结撰排比等.这一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李煜父子及冯延已等人对于词这一新的抒情体式的自觉创新,得益于南唐词人对于意象以及词句章的独特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民办二级学院的办学特点,提出要提高办学水平,教学管理是关键。认为教学计划改革应根据学院定位、体现学院的办学特色;要以学生为本,加大教学管理为力度,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率,同时为提高管理效率,应逐步实现教学管理全过程计算机化。  相似文献   

16.
论儒学现代转型的两条基本路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括而言,儒家思想的现代转型表现出了两条基本的路径:第一,突显儒家思想的超越性意义;第二,强调儒家思想切入并导引当代社会人生的现实性功能。前者在强调儒家思想的宗教性上得到了集中体现。这又可区分为在外在形式上力图将儒学改造成为某种制度化的宗教和注重从内在精神上阐发儒家义理的宗教性特质两个方面。后者在现代新儒家力图涵摄科学理性精神以"内圣开出新外王"的理论努力中表现得最为鲜明。儒学的现代转化之所以呈现出上述两条基本的路向,既是由于儒家价值系统确实具有"超越"与"内在"两个向度的基本功能,也代表了儒家立足于自身的思想传统面对现代中国之时代问题的挑激而做出的回应。  相似文献   

17.
民初是广州银钱业及其组织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关键时期 ,至 30年代初 ,其发展达于巅峰。由于新式银行的业务发展尚未成熟 ,故银钱业仍执广州商贸之牛耳。银业同业公会的成立与活动促进了本地域内金融资本家由分化走向整合 ,加之追求和平与有序 ,故成为近代乱世中之稳健因素 ,并在地方经济社会事务中经常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方政 《文史哲》2002,(2):108-112
“五四”时期以陈独秀、胡适为代表的新文化先锋向旧戏发起了猛烈的攻击与批判,这种批判是服从于文化批判的需要的,它的出发点是为创造新剧扫清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目的在于对大众进行启蒙。他们反对旧戏的毫无内容和思想落后、迷信、反动,抨击它只重形式美且形式本身又严重脱离生活的缺陷。他们用写实的西方话剧的标准审视、要求写意的中国戏曲,有偏执之处。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会 ,民主已经或正在取代效率而成为公共行政的合法性基础 ,民主化成为世界公共行政改革的潮流。自 1 948年以来 ,韩国的公共行政改革一直在民主化的道路上曲折前进。从制度变迁的角度看 ,韩国的公共行政民主化在本质上属于强制性和外生式的制度变迁。国内民主力量与官僚之间的斗争 ,以及美国式民主观念与传统的儒家文化之间的斗争 ,不仅决定了韩国行政民主化的进程与特点 ,而且左右着其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西部文学的地域性更多地表现为异域性,作家往往借这样一种特殊化了的地域,来表现某种理念、价值、精神或者是关于人性的寓言化思考。作家往往是在营造一种真实的谎言:西部在这样的营造中,通常都会变成一个神奇而又圣洁的精神家园或乌托邦。作家借用异域来克服人们包括自己对虚构真实性和价值的质疑。因此西部文学具有非常鲜明的神话性特点,这一特点既是优长,又是局限。西部文学发展的真正关键是在如何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