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大召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在构建风貌要素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民众风貌感知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边际效用分析与I-S评分法,研究风貌要素满意度对总体风貌满意度的影响机理,以此对风貌改造工作提出精准建议。结果表明:街道服务设施特点、灯光照明、景观特点与历史文化之“风”四个风貌要素满意度对总体风貌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相比于男性,女性对街区风貌的要求更高,更不容易被满足;风貌要素优先提升权从高到低依次为街道服务设施特点、灯光照明、景观特点与历史文化之“风”。  相似文献   

2.
周润格  杨眉 《城市》2021,(1):27-38
以北京市青龙桥社区公园景观设计为例,基于对待设计场地景观现状及现存问题的分析,聚焦公园感知和生态诉求两大归属感营建要素,通过还原历史风貌文脉、 恢复小清河场地记忆、 与自然亲密接触及奠定生态基底的方式,打造具有生态保护、 文化符号、 康体保健、 休闲娱乐和科普教育功能的综合性社区公园.  相似文献   

3.
景观生态设计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具有重大影响。在园林规划越来越注重环保和生态可持续性的新阶段,景观生态设计中贯彻生态设计思想和原则,实现景观生态设计在风景园林规划和建设中的安全和美感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有鉴于此,文章就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反思当今景观"生态化"设计普遍缺乏人文目标体系,在归纳总结景观生态设计基本途径与重要倾向的基础上,提出四种景观生态设计模式,包括地方传统型、保护节约型、生态循环型和示景模拟型,并确定不同生态设计模式的主要景观空间表征因子与综合特征。之后遴选上海黄浦江滨江绿地中具有代表性特征的16个景观空间样点,应用问卷法进行滨江景观生态感知的公众偏好调研,分析影响公众生态感知强度的绿地景观空间特征,探讨不同生态设计模式的公众感知倾向,以期为未来城市绿地空间的景观生态化设计提供一定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生态美学的视角,首先对生态美学和软质景观的概念和内涵进行阐述,其次分析居住区软质景观的生态价值和美学体现,最后以生态美的核心理念为基础,找出目前居住区软质景观的非生态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软质景观的可持续性发展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根据政府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将占国内生产总值4%以上,我国的高校建设已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在各地高校不断新建与扩建的过程当中,高校景观设计也随之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校园景观作为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功能必然是功能构成中的主体要素,而校园景观积淀着校园的历史和文化,校园的建筑园林、绿化工程、生活设施、教学设备要素的相互组合,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的同时也蕴含着潜在教育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高校景观的生态、文化功能的具体阐述,展开对未来高校景观设计中景观艺术的生态与文化要素的研究,并试图为创造出既能体现自然生态又能体现文化生态的和谐、生态的高校景观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东北地区也迎来了城镇化建设的高潮。小城镇街道景观作为衡量小城镇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得到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为提升东北地区新型小城镇街道景观设计质量,还需坚持以人为本、凸显特色、重视环境等设计原则,从建筑底层近人空间设计、街道绿化设计、街道路面设计和街道家具设计四个层面探索具有针对性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城市环湖区域环湖道路功能复合,兼具交通、景观、旅游和生态等功能.从环湖道路定位与环湖区域空间开发的互动耦合、环湖区域特色慢行交通衔接和环湖道路街道一体化等方面,提出环湖空间开发与交通规划策略.以成都市天府国际生物城为例,结合实践经验,统筹考虑用地开发、生态、景观、交通等影响因素,对类环湖道路的规划策略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重庆大学B区女生九宿舍前的小广场为研究对象,从其背离设计初衷而变成一条人行便道的现状出发,分析了该场地在现实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针对不同的单一要素对其进行了景观、行为与改造设计的可能性研究,试图通过对同一现实背景下不同设计元素的讨论和相关设计思维训练,了解景观环境与行为状态的形成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生态多样性维护工作是提升环湖绿道景观空间视觉质量的重要内容。以环太湖绿道景观空间为研究对象,探究生态多样性在维护景观空间视觉质量方面的功能和作用,研究选用无人机进行航空摄影,采用图像学分析和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环湖绿道中捕捉到的视觉信息进行处理,探究生态多样性与景观空间视觉质量提升之间的关系,解析了景观空间生态成分和时间生态成分的内在因素,提出了环湖绿道景观空间的视觉生态恢复力对稳定绿道区域的生态系统与周边区域的各项发展的重要作用,为实现完善生态服务功能与提升景观空间视觉质量目标相结合的景观规划目标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水圳景观对村落景观构成的影响作为研究对象,从水圳景观的空间结构和人文景观的方面分析了水圳景观的特点,结合这些特点探讨水圳与建筑、街道的关系以及水圳景观如何形成村落人文的特色。最后,得出了水圳景观对于我国城镇化建设是具有很大研究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街道空间作为山地城镇空间的核心构成要素,具有多重复合的城市功能与立体化的空间形态。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山地城镇街道空间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山地城镇特定的城市更新目标,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突出自然要素、重构新旧城市肌理、优化街道界面等城市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3.
人本主义视角下,量化商业街道空间使用者的视觉体验进而理解空间要素如何影响视觉行为与主观感知,对文化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眼动实验和语义差异法问卷调研测度街道空间主体的客观视觉行为与主观心理感受,并采用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解析不同商业街道空间对视觉吸引力及其感知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街道空间的视觉吸引力与主观感知情况存在一定联系但不完全趋同;第二,绿化景观的视觉吸引力较弱,但能够降低街道的负面感知;第三,商业门店、招牌广告具有较高的吸引力,但易产生失调、粗糙、狭窄等负面感知;第四,龙头路的历史风貌建筑并未产生较强的视觉吸引力;第五,部分非历史风貌建筑产生了较强的视觉吸引力,但可能增强现代感而削弱历史文化氛围;第六,铺地作为商业街道底界面,是易被忽视的街道空间要素。总体上,本文从主体行为的角度分析了客体环境的视觉品质,结合主客观感知为街道空间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4.
江南水乡的独特地域环境塑造了具有鲜明个性的历史街区景观形象。文章分析了江南水乡历史街区的构成要素,并以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为例,分析和总结了其景观形象的构成要素和特点,旨在通过范例直接解析水乡历史街区的景观形象构成并探讨要素间的关系。最后,从政策和规划两个层面提出了保护江南水乡历史街区景观形象原真性、提升其景观形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周亚蓝 《职业》2012,(11):176
如果走进国内的每一个城市,你都看到了什么,又体验到了什么?或许只是大片的建筑和熙熙攘攘的人群,还有那令人望而却步的景观大道,那暴晒在太阳光下的世纪广场,还有那"亮起来"的街道。于是,我们要问,城市为谁设计?城市设计应该以什么为根本?学习了城市公共  相似文献   

16.
社会的发展促使人类越来越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因此对园林师的设计水平要求也不断提高,使园林师们绞尽脑汁将园林中各景观要素加以反复推敲,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做出更好的艺术性设计,从而更好地发挥园林的社会、生态、经济三大效益。  相似文献   

17.
绿色基础设施是支撑生态系统可持续运行的重要保障,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势必对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更具要求。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区存在生境破碎、生态脆弱等困境,尤其在经济水平与地理环境双重制约下,如何高效利用现有资源条件构建绿色基础设施以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仍具实践困境。论文基于国土空间规划全域全要素视角,以西藏索县为例,通过形态学空间格局、电路理论等方法,识别区域景观要素及生态源地,筛选廊道与战略节点对格局结构进行优化,并结合研究区实际探索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构建思路。研究结果能够为研究区生态修复与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构建提供实证依据,亦能为其他高原寒地城镇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疗愈景观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建构了新自然主义生态种植疗愈功能研究框架,并探讨了新自然主义生态种植疗愈功能要素及其作用机制,即以"自然"为主体的微气候疗愈机制,以"人"为主体的生理疗愈机制和心理疗愈机制.立足于风景园林学科,以既有相关学科理论为基础,从自然营造和主动干预的角度提出了疗愈功能的实现途径,籍由"...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滨水景观规划设计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其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并探讨其规划设计的方法和原则,统一协调滨水景观各构成要素,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使其在整个环境中发挥其最大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0.
景观设计城市景观要素包括自然景观要素和人工景观要素。其中自然景观要素主要是指自然风景,如大小山丘、古树名木、石头、河流、湖泊、海洋等。人工景观要素主要有文物古迹、文化遗址、园林绿化、艺术小品、商贸集市、建构筑物、广场等。这些景观要素为创造高质量的城市空间环境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但是要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必须对各种景观要素进行系统组织,并且结合风水和城市特性使其形成完整和谐的景观体系,有序的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