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一步推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同样的道理,稳步推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必需通过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来实现。(一)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实现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是完全实现我国金融国际化的前提条件。实...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7,(2):56-62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不断推进,我国的金融市场更加开放。本文以中国2010—2014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金融发展和企业研发投入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总体上可以提高企业研发投入,但在国有企业,金融发展却抑制了企业研发;人民币国际化影响金融发展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作用;人民币国际化影响金融发展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作用在非国有控股企业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陈举 《理论界》2009,(4):59-60
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国际资本流动的结果,银行资本追逐利润最大化的目标选择。当前世界经济金融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趋势明显,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我国已是WTO成员国,金融服务业实现全面对外开放,使得我国正处于发展壮大中的银行业必须面对并参与这种国际竞争,国际化因此也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因此,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对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金融国际化是一国经济国际化的核心,而资本市场国际化又是金融国际化的重要环节。在我国金融市场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人民币的经常项目已经实现自由兑换。但资本项目开放的时间表(特别是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却一再被推迟。本文以泰国、韩国为例分析了国际金融风暴...  相似文献   

5.
祝恩民 《理论界》2000,(3):36-37
金融经济国际化就是指有关金融的经济要素在国与国之间或全球范围内的运动的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 ,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 ,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渐加快 ,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同时 ,金融监管的放松 ,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 ,跨国资本的充分流动及金融创新浪潮的兴起 ,金融经济实现了国际化。一、金融经济国际化的必然性金融经济国际化早在 70年代就已初露端倪 ,80年代进一步发展 ,到了 90年代演化成席卷全球的大趋势。尽管几次金融风暴的冲击使金融经济国际化受到异议 ,但是从以下一系列因素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金融经济国际化是世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凯程 《理论界》2014,(1):90-92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国际化接轨与国际化资本竞争,现有的金融分业分管的机制必须作以修正。现有的架构下,政府对于金融分业分管却有一定范围内的开放,但受限于我国的基本法律体制,一定范围内的开放反而无法有效达到金融发展与监管的目的。参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现况,金融控股公司法的引进,建立专一的金融监管单位,有其必要存在,且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我国金融业目前实行的是分业经营的体制。面对金融国际化、自由化的大趋势 ,为适应国内经济及金融发展的客观要求 ,变金融的分业经营为混业经营已是我国不远的将来的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保险业国际化经营的必要性保险的国际化经营是指按照国际公认的习惯性做法和通行规则进行保险业务活动,它的内容包括保险技术、保险种类、保险管理、保险法制等方面的国际化。伴随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金融业,证券业正逐步向国际化发展。而作为...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我国银行业务国际化的现状与不足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包括内容、阶段与模式在内的我国银行业务国际化的总体战略安排,其中首次以价值链的框架,分析了我国业务国际化内容的四个主要方面,包括:(1)国际化业务定位———价值链战略环节的发现;(2)业务品种国际化———单个银行价值链的扩展;(3)业务创新国际化———金融产业价值链的扩展;(4)并购、合资与战略联盟———价值链核心环节的互补。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和金融实力的大幅度提升为人民币国际化打下坚实的基础,但现阶段我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还存在持续的贸易顺差、人民币还不是可自由兑换货币、金融市场还不够发达三大障碍.现阶段我国政府只能在多重约束条件下.在自然演化的基础上以渐进的方式顺势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人民币要实现国际化还将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其基本路径是从区域货币到国际货币.  相似文献   

11.
我国金融审计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金融业国际化程度日益加强,新的金融业务不断呈现,金融活动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金融活动方式的技术含量迅速提高,金融风险也不断增加,金融审计所依赖的金融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金融审计工作难度越来越大.这就要求金融审计工作不断创新和深化.本文以我国金融审计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为基础,根据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对金融审计的要求,探讨了我国未来金融审计的发展方向与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金融市场的国际化与开放化需要 ,我国各商业银行纷纷开展了金融创新活动。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活动 ,一方面为银行增加盈利创造了机会 ,但另一方面创新也加大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借鉴国外金融创新的成功经验 ,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既要与传统业务相联系 ,不断创造适合我国实际的新型金融工具 ,也要积极开拓新的业务领域 ,以使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活动取得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13.
中国金融国际化是我国改革开放、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必然趋势。国际化经营,作为九十年代银行发展的主要特征,其发展状况十分引人瞩目。特别是八十年代后期以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国金融体制的变革,银行国际业务规模的不断加大,全球信息和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债券市场国际化、金融交易全球化以及资金融通网络化,使银行的国际化经营得到迅猛发展。跨国银行的发展,大大推动了国际间资本的往来和流动,而国际本市场的发展也为跨国银行的活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面对经济、金融发展的新格局和当今国际金融发展的大趋势,中国银行业走向世界,进行跨国经营,能够使中国银行在更高层次开展合作,已成为中国金融改革采取以市场为取向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金融国际化经营,是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历史性选择。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经济的全球一体化,金融发展的趋势将是以金融网络化、货币一体化、金融服务现代化和金融风险扩大化为主要特征的金融全球化,亦即金融国际化。因此,我国加入WTO后,对我国金融业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其中……  相似文献   

15.
随着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浪潮的兴起,伴之而来的金融犯罪也日趋猖獗。本文认为我国当前金融犯罪的形成原因主要分为主体原因和主体外原因。主体原因有三:(一)金融从业人员大多偏年轻,道德、业务素质比较差,防范金融犯罪的意识淡薄;(二)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导致社会公众心态失衡,某些人铤而走险;(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人的物质欲望增强,拜金主义盛行。从我国当前金融犯罪的现状来看,金融犯罪形成的主体外原因主要是指我国金融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相似文献   

16.
金融国际化和金融信息化使我国金融市场竞争态势发生了变化,优质客户成为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和金融市场竞争的焦点。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导入能够对银行与客户的关系进行有效管理,提高客户保留率,成为我国银行业今后发展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7.
中国证券市场推出股指期货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股指期货作为一种金融衍生产品 ,自 1982年推出以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由于我国金融衍生市场发展滞后 ,目前金融期货仍是空白。开展股指期货交易十分必要。本文立足中国股市发展的现实 ,分析中国证券市场推出股指期货在完善我国股票市场体系、促进市场和机构投资者的发展、推动中国资本市场走向国际化等方面的必要性。同时进一步论证我国开展股指期货交易的现实基础及有关投资主体、交易技术、制度创新等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扩展比较优势理论的框架,以及对日元国际化典型化事实的考察,分析一国产业竞争力和金融竞争力对该国货币国际化的影响,认为前者是货币国际化的决定性因素。货币国际化本质上是一国产业竞争力在货币领域的反映和延伸,要推进货币国际化进程,关键在于提高本国的产业竞争力,仅仅通过培育、完善金融资本市场,短期内可以有一定成效,但是长期来看,货币国际化的前景是暗淡的。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为各国带来利益和风险 ,使国际经济活动内容日益丰富 ,对于国际金融体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金融全球化实际上是经济全球化的核心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国际社会认识到各国自身金融体系的坚固性对世界金融稳定的影响 ,以及金融管制全球化协调与合作观念的重要性。全球化的金融市场要求规范完整的金融体系。确立适应我国根本经济利益的金融法制新理念 ,并依此建立健全金融法制 ,是保障我国金融市场国际化的前提和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人民币国际化已经经历了跨境流动的初步阶段,以及逐渐向贸易货币、金融货币和投资货币发展的第二阶段,开始进入到人民币在资本和金融项目下逐步可兑换的第三阶段。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市场推动的过程,但是政府可以影响这个过程。人民币国际化未来的路径和方法,就是在继续推进人民币在资本和金融项目下逐步可兑换的同时,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从参考一篮子货币定价的汇率制度转变为单独浮动的汇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