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鲁迅《自嘲》诗中,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根据传统的解释,一般都认为“千夫”指的是敌人。我认为这种解释不妥当。 《尚书·牧誓》孔颖达《正义》谓掌二千五百人的官叫“千夫长”。顾名思义也就是千夫之长  相似文献   

2.
酒本身就是很好的药物,素有“百药之长”的说法。冬令饮药酒,既能御寒,又能防病。《千金要方》载:“冬服药酒两三剂,立春则止,此法则终身常乐,则百病不生。”又因其制作简便,很适合家庭自制,药酒养生就备受世人推崇了。这里介绍几种泡制方法简易、冬令服用强身滋补的大众药酒。 西洋参酒西洋参40克,白酒1000毫升。将西洋参切成薄片,与白酒密封浸泡10天即成。每日饮1~2次,每次15~20毫升。具  相似文献   

3.
小时候喜欢问问题,大人给缠得不耐烦,于是就反问我:“你干嘛要提这个问题?”我便瞠目结舌只好作罢。因为我其实并不想问问题,而只是想引起大人们注意而对我进行爱抚、赞誊、关怀甚或讨厌;用时髦的话说,是得了“表现欲与被爱综合症”。除此之外,我真不知道到底还有多少原因,使得孩子们要向别人提问,因为孩子们的确有比大人更完整、更固执的自我认识体系,他们可以口答一切问题,他们才是那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的体现。那时我就知道这些,但我并不知道用”“请君入瓮”的办法,用“你为什么要问我干嘛问这个问题”来无休止地与大人缠下去,让任何一个问题变成那些哲学家们引以为神圣的、类似于“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命题,我更不知道这样做才是冠冕堂皇的做“学问”  相似文献   

4.
杜牧《泊秦准》是一首著名的七言绝句,注者对诗中“商女”一词,大都注为“歌女”,如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即注云“指酒家歌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选编的《唐诗选》亦注云指“卖唱的歌女”。《文史知识》八四年第二期钟振振《商女=歌女?》一文,又别解为“商  相似文献   

5.
父亲平生最爱喝酒。自从一年前得脑出血后,那甘醇清冽的酒味就彻底脱离了他的味蕾。  相似文献   

6.
王勇卫 《东南学术》2012,(4):266-273
文章运用修辞幻象原理对语词酒和酒作为参构语素的语象符号语义系列进行修辞分析,结合酒本体及其语词语义实例,从酒国醉乡生活的自由放纵,酒民生态的神魔共体,酒溢文思的诗画血脉三层面,在修辞审美价值上,较为深入细致地阐释酒及其系列参构语词语义中呈现出的多元融合的幻象意蕴,揭示酒的符号形态在精神文化认知上展现出的独特意象世界。  相似文献   

7.
25语言文字以来,大约还未有人讲过这样的两句话。其所以还未有人讲过它们,是因为还未有人这样思想过。正因为还未有人这样思想过,所以我们才翻译这篇‘谈话’;否则又何必多此一举?诚然,我们可以将这两句话讲得合乎中文的习惯些,譬如讲:‘如若有~’和‘如若没有~’……‘如若~存在’,‘如若~不存在’……然而它们所表示的不是原文中的意义。”⑧这里,陈康的思虑深深触及了西方形而上学的根本与要害。在西方自古希腊开始的形而上学那里,它的首要问题、原初问题就埋藏在语言的最初表达中,埋藏在主谓词的联结方式即“是”上,…  相似文献   

8.
夏承焘先生曾以“贺兰山”为证据之一,疑岳飞《满江红》词是伪作。其理由是:贺兰山在西北甘肃河套之间,而岳飞伐金要直捣的黄龙府在今吉林省,与“踏破贺兰山缺”方向背乖。(详见夏承焘《岳飞〈满江红〉词考辨》一文)去年十月,香港《明报月刊》又登了徐著新先生的《不是岳飞的〈满江红〉》一文。该文在夏说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发挥说:“全词最可疑的一句,是‘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贺兰山’一地,在古代并不知名,北宋时始见于史籍。其地点,则是在甘肃宁夏一带,该地宋时是属于西夏,而当时西夏与宋,并无战争。所以贺兰山与岳飞心目中所要直捣的黄龙府不但相差甚远,而方向也大不相同。以岳飞这样一个文武全材,熟知地理形势的人,绝无可能有此南辕北辙的说法。”这些见解,从贺兰山的地理位置和当时的历史事实来看,自然是论据确凿,言之成理的。但文学作品往往不同于历史著作,特别是我国的古代作家都擅长用典,因此如果  相似文献   

9.
《古代汉语讲授纲要》(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一九八三年三月版,以下简称“纲要”)第六九页说:“……‘爪牙’,在先秦指武臣,也泛指辅佐君主的人,是一个带有赞美意味的词。《诗经·小雅·祈父》:‘祈父,予王之爪牙’,这首诗是歌颂祈父的,作者选用爪牙这个词来指祈父的地位和作用。” 今按:“爪牙”当是自指而不是指“祈父”,是自褒而不是褒祈父。这句是爪牙之士对职掌兵甲大权的祈父(即司马)的愤慨责问。为了说明问题,我们不妨把《祈父》的有关章句和前人的注疏摘录出来。  相似文献   

10.
“知行合一”可谓王阳明哲学中最难把握的一个命题,这不仅在于其提出角度的特殊性,而且在于其具体指谓的多意性。从王阳明的论述来看,它起码有三层涵义。 一、作为实践中知与行本然关系的描述:“知行本体” 在王阳明有关“知行合一”的论述中,提到最多且贯穿始终的一个概念就是“知行本体”。当王阳明“始论‘知行合一’”时,就“举知行本体证之五经诸子……”(《王文成公全书》卷三十二,《年谱一》。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以下引此书只注篇名。)此后,无论是“与徐爱论学”还是《答顾东桥书》,“知行本  相似文献   

11.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指具体的人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阶级从文艺复兴时期起,对“人”抽象地摸索了几百年。黑格尔尽管对“劳动创造人”有过某些天才的猜测,但他把“人”归之于“绝对观念”的自我演化,把劳动看作纯精神的活动;费尔巴哈把精神的人恢复为感性的人,并且克服了肉体和灵魂相分裂的二元论,但从根本上说,在怎样认识“人”这个问题上,依旧是唯心主义的。 马克思则把出发点从抽象的人“移到”现实的人,认为“劳动这种生命活动、这种  相似文献   

12.
王太太年轻时是个标准的大美人,婚后的十来年也一直风姿绰约。但在年过四十后,却渐渐变得不思打扮,成为街头菜市中最寻常的“黄脸婆”。问其原因,原来是觉得自已年龄已大,太注重打扮会让别人笑话成“老来俏”。 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心理学家认为,中老年人注意修饰和衣着,时刻来点“老来俏”,会产生一种来自  相似文献   

13.
古典诗词中的“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诗词中包含了许多书写"酒"、饮"酒"的诗句."酒"作为一种符号化的文化因素出现在诗词创作中,体现了作者主体的个人情怀和审美趋向,并具体表现为:爱国忧民的庙堂情怀;酒酣情浓的情谊书写;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以及淡薄名利的洒脱,应该说,通过文学加工"酒"超出了单纯的物质意义,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酿酒就是酵母在无氧条件下把糖变成酒精的过程.原材料不同,酿出来的酒就不同.例如,啤酒是谷物发酵而成,而葡萄酒或苹果酒是果汁发酵而成,蜂蜜酒是由蜂蜜发酵而成.酿葡萄酒时,不剥葡萄皮酿,酿出的是味道较浓的红葡萄酒.剥了葡萄皮酿出来的白葡萄酒,味道则比较淡.如果是颜色非常深的黑葡萄,剥皮后酿还是有颜色,叫粉葡萄酒.葡萄酒里面加点二氧化碳,或发酵时氧气进入产生二氧化碳,葡萄酒就成了汽酒,叫香槟.中国的黄酒是发酵酒,由水稻或麦子发酵而成;稠酒也是发酵酒,由糯米发酵而成,古称醪醴、醪糟,这种酒不易保存,所以不普及;还有青稞酒由青稞发酵而成,也是发酵酒.  相似文献   

15.
陈白沙意不在酒,意不离酒,酒参与并推动着陈白沙的思考与修行。在陈白沙思想中,饮酒并非狭义的口腹活动,它奠基于自得之学,属于思想之事。饮酒关联着忘机、超越名利等活动,并让人突破血肉之心以及自我的边界。同时可以激起血脉,让人与周遭事物一同兴起,共同进入生机氤氲之境。酒醉则能够打开各种限制而呈现出无间的广大世界,使人融入天地万物之中,成就万化自然。基于对酒的亲切领会,陈白沙主张“混于酒而饮”:主动放弃自我,自觉地投入、融入酒,按照酒的精神品格展开自身。心玄发为酒之玄,人成就了酒,酒精神依据人的精神塑造,这标志着中国酒精神的建构已经进入自觉阶段。  相似文献   

16.
读了孙建军同志“须”与笔者商榷的《“茹毛饮血”再辨》一文,颇受教益。然而同时亦有不尽同意之处,如对“其”的解释便是。特此提出以代答卷,并就正于方家。孙文一方面认为,“茹毛饮血”应理解为“生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池沼之水、鸟兽之血”,强调指出“血”是泛指血和水,“毛”是通称草和毛;另一  相似文献   

17.
一对于“复指”这种语言现象,语法工作者历来有不同的理解和分析;而关于复指现象,也确实存在着不少有待研究、有待解决的问题。复指现象包括哪几种情况?汉语中存在不存在复指成分?称代复指和总分复指究竟该如何进行语法分析?对这些问题,目前的意见并  相似文献   

18.
经济学界对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十四章第七节的结尾处所提出的“个人所有制”问题,通常都认为是指生活资料而言的。这对不对呢?先来看一看马克思的原话:  相似文献   

19.
“二”当然也是一个只有两画的中国字,而不是那个由初等数学或者小代数中的“1+1”在规定体系中演释的逻辑结果。在这个封闭的规定体系中也有一个形状与“二”相似的只有两画的逻辑符号,我们叫它为“等号”,也就是“=”。虽然都是两画,但却反映出并决定了两个不同的哲学体系,导致了两种不同的文化。据说在初等数学中,等号两边完全一样,以至等号两边可以互换,这是一种可以不加证明而任意采用  相似文献   

20.
陈祖华同志在《关于“一分为二”》一文(《江汉论坛》一九七九年第一期)中提出: “毛泽东同志自一九五七年以来,多次谈到的‘一分为二’,都是指矛盾普遍性而言的”,“把作为矛盾普遍性的‘一分为二’代替对立统一规律,就意味着舍弃矛盾的特殊性与矛盾的同一性等极为重要的内容。”我不能同意这种看法,提出来与陈祖华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