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联邦主义与邦联主义的混合——欧盟政制结构的特点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海波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6)
在传统政治科学的视角下,欧洲联盟 共同体机构具有结构性特征;欧盟政制联邦主义和邦联主义的混合特征与美国联邦主义和德国联邦主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欧盟政制目前的改革方向———在理事会决策更多问题上使用有效多数表决规则,忽略了如下问题:该项制度不能保证决策的审议性,并有可能强化欧盟机构的中央集权。双重主权、双重公民资格的现代联邦制结构,而非在一般性机构中进行邦联制与联邦制的混合,能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2.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3):42-42
陈方在2009年3月31日《中国青年报》撰文指出,这些年来,中国教育一直朝着不利于农村学生的方向发展变化。知名教育专家朱清时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农村孩子占整个大学生人数的比例只有17.7%,而上世纪60年代这个比例要高于70%,基本与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相符。 相似文献
3.
王召棠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1)
在当代世界,一个以欧洲共同体为形式的西欧联盟的存在和发展,使我们有必要议论一下对"欧洲联邦"这个口号如何看的问题.把西欧或欧洲各国结成一个实体,叫"欧洲联邦"、"欧洲联盟"或"西欧联盟",这是欧洲史上经常出现的一种政治主张.应该怎样看待它呢?具体说,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提出这类口号同无产阶级的关系如何,是积极的因而值得支持的,还是消极或反动的因而应该反对的呢?我们过去的一些论述中往往借用列宁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一文中的一段话来说明:"欧洲联邦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不是无法实现的,便是反动的".所以把这类主张看成纯粹是资产阶级口号,性质都是反动的,因而一概予以否定.我认为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4.
赖朝师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8(1)
专业复调音乐教学在中国不到百年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之前以“对位法”、“赋格”为课程名称,之后改用“复调音乐”延续至今.近年来,有些学者提出要恢复它原来的名称,但许多学者则认为这是时代和学科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学界展开了多年的关于课程名称问题的大讨论.本文针对杨勇教授的“是对位还是复调”的问题发表自己的一点见解,主旨是进一步思考我国复调音乐教学及其学理的研究.站在复调写作技术教学的发展角度,以全国“三次复调学术会议”为基点,在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欧美、苏俄复调音乐教学体系的形成总是与它的历史和文化紧密结合,而我国复调音乐课程体系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同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5.
洛雨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5(3):14-14
林浩基在所著的《齐白石》一书中曾引了传主的三首诗 ,其中一首是 : 乌沙白扇俨然官 ,不倒原来泥半团 , 将汝忽然来打破 ,通身何处是心肝。书中说明 ,这“是十年前他所作的那幅不倒翁图上的三首题款”。 (见林浩基著《齐白石》 中国青年出版社 1 987年 9月北京第 1版 1 996年 2月北京第 4次印刷第 353页 )翻阅《中国画的艺术与技巧》一书 ,正好有齐白石的《不倒翁》图 ,并有题款 ,一核对 ,诗的最后一句为 :“通身何处有心肝”。是“是” ,还是“有” ?我个人认为用“有”更好些。理由如下 :其一 ,与画的题款一致。其二 ,“心肝”毕竟只… 相似文献
6.
7.
有关部门曾对两省市700家出口企业作了一个调查,发现他们:对本企业的产品外销价格,75.5%的企业“不知道”;对国际上同类产品生产的工艺情况,72.9%的企业“不知道”;对国际上同类产品的价格,90.4%的企业“不知道”;对国际上同类产品的生产数量,90.6%的企业“不知道”;对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化,87.6%的企业“不知道”…… 有这么多的“不知道”,在与外商打交道时,吃亏恐怕也就难免了。比如,我国从国外引进乙二醇生产线时,支付22项专利技术使用费100万美元。后来才知道,这22项技术中,有7项在合同签定时专利已过期失效,另有两项仅差几个月过期。按照惯例,过期失效的专利 相似文献
8.
邵志洪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1984,(2)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剧中有许多处用了长段独白来表现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思想斗争。第三幕第一场中“To be,or not to be:…”这段关于生死问题的独白,通常被誉为“哲理性独白的名篇”,为世界各国人民传诵不辍。这段独白中第31行是: 相似文献
9.
林德荣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
在印尼现代史上,就国家指导思想定位问题,曾经发生过两次激烈的论战:第一次发生在印尼独立前夕直至1959 年苏加诺宣布实行领导民主体制为止;第二次是在苏哈托“新秩序”时期,特别是1966 ~1985 年期间。其实质是一部分力图在印尼建立伊斯兰教国、实施伊斯兰教律法的穆斯林势力与主张建立世俗的、宪章民主政体的世俗民族党势力之间的斗争,结果均以执政的世俗民族党势力取得胜利而告终 相似文献
10.
11.
杨家英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6)
美国叙事学家费伦说:"叙事就是修辞"。而本文认为,叙事是一种表达。同样以波特的《魔法》为例,五个讲述者的讲述,就是五种不同的表达,因而赋予了"魔法"五种不同的内涵。表达是人们的一种意志活动,它包括没有被物化的表达和物化了的表达。根据受事载体的不同,表达还可以分为绘画、雕塑、音乐和用语言文字进行的表达等多种形式。作为一种表达方式的叙事,是对人的外在行为和内在心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2.
13.
关于国家的“正义”──柏拉图正义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论述柏拉图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正义”.作者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了柏拉图“正义”观的内涵、实质及产生的历史原因,肯定了它的某些启发意义,并揭示了它与现代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正案例:小陈是刚进入职场的新人,在他所供职的这家企业似乎有一种"加班文化",就是到了晚上五点的下班时间,几乎都没有人走,大家都埋头于工作,办公室里只有一片敲打键盘的声音。朝九晚五,成了朝九晚"无"?小陈私下里和一位比较要好的师姐说起加班的事,可师姐说:"你今天不好好工作,明天就得好好找工作。现在的工作多难找,能进入我们这样的公司不容易。如果我不把工作做完,在与同事的竞争中处于下风,难以博得领导的赏识也就算了,说不定老板还会把劳动手册还给我。加班是小事,饭碗才是大事!"听了师姐这番话,小陈吓得只好打起精神来"自愿"加班,可又实在觉得苦恼,难道加班真的无法避免吗? 相似文献
15.
张庆余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
词类是词的语法特征方面的分类,划分词类与词的归类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现代汉语中划分词类的标准应该是词的语法功能中的组合能力,意义不能作为划分词类的标准。“同类词的概括意义或意义类别”没有相应的语法形式,属于逻辑范畴,不是语法意义,不能成为划分词类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江山丽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3):121-123
近年来学术界对例如该归入动词、介词还是连词的争论可谓多矣,但是不论将其归入哪个词类,都有于理不合之处.其根本原因在于例如尚未取得词的资格.从结构上来看,例如可以扩展成例又如;从意义上来看,例如是例和如语素义的简单相加而非融合.这都符合当前学术界对于词组的判定. 相似文献
17.
郝光顺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1986,(4)
“是”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一个词,各家却有不同看法。 《马氏文通》称“是”为断辞。黎锦熙先生在他的《新著国语文法》里,把“是”列在动词里,算作表示决定的同动词。它后边的成分叫“补足语”。王力先生在他的《中国现代语法》里,把“是”叫作“系词”(属于半虚词),列为独立的一类。它后边的成分叫“表语”(表位)。吕叔湘先生在他的《语法学习》里,把“是”叫作非活动行为的动词,丁声树先生在他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里,把“是”和“有”、“在”、“象”等看作特殊的动词,而把“是”后边所带的名词、代词或名 相似文献
18.
方全玉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95,(4)
课文伯杨礼赞》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一这浪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时’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这个句子的后半句“若不是…··便确是……”由一个复句组成,这个复句在师生中颇多争议,“假设”和“选择’两种意见互不相让。各自的根据,无非是关联词语。持“选择”者,认为句中有“不是……便是…··”;持“假设”者,认为句中有“若…··‘·便……”,并且拿出《中学语文》杂志(87’3)上的《初三语文基础及能力测试》,作性证。毫无疑问,在复句中,不同的关… 相似文献
19.
20.
竹子自古称“林”,那它属于树类吗?草木之别,关键是看有无“年轮”。木本植物每过一年,茎干横断面便增添一圈同心轮纹。然而,剖开竹子,里面却是空的,依此可以判断,竹子应该是“草”而非“树”.竹既是“草”,茎干为何长得如此高大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