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边城>是沈从文湘西小说的代表作,充分体现了作者在小说创作中的审美理想,但由于现实社会人生的复杂,是一种动态结构,从而导致生命形式进入一种难以定向、无从把握的向度.沈从文小说对人性描写的深度也由此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2.
<过客>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的一篇.通篇"走"意向贯穿始终,"过客"作为鲁迅心灵世界具象化的形象,它象征、暗示、隐喻了作者于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焦灼、彷徨、苦闷,但绝不放弃前行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3.
清代学者皮锡瑞认为,孔子的<春秋>不是历史学著作,而是一部蕴涵作者丰富政治思想的政治学著作.此说虽发自一位今文经学家,却正确阐明了<春秋>一书的性质,破除了千余年来众多学者一个根深蒂固的误解.在受非学术因素严重影响,<春秋>性质研究长期处于误区的近代学术史上,皮锡瑞的这一观点尤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很大的程度上,"五四"运动可以看成是报刊诱发的一个新闻事件,因为正是<新青年>等报刊将陈独秀、鲁迅等人对封建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的批判刺激了青年学生的觉醒,从而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而"五四"运动之所以能成为全国性的新闻事件,也是北京<晨报>、<每周评论>以及上海<民国日报>、四川<川报>、天津<天津报>等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及北京青年学生的游行示威等活动积极报道形成了社会舆论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殽之战>是<大学语文>中的重要篇目.本文试就其中"勤而无所,必有悖心"数句的解释提出自己的看法,与专家同好商讨.  相似文献   

6.
<芙蓉镇>的成就,就是在首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都是突出的.它以一曲严峻的乡村牧歌代表了"反思文学"的"最高峰线",初步呈现了开放的现实主义特征,但田园牧歌式的形式、手法限制了古华对重大社会矛盾斗争的直接表现和深度开掘.  相似文献   

7.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应该参照教育部的教学建议,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观点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的学科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渗透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8.
试论中国古代的《论语》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语>学是研究<论语>的专门学问.它在中国古代共经历了五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形成期,期间,<论语>一书的整理与定型及对<论语>的注解几乎同步进行,<论语>学作为一门学问诞生.第二个时期是发展期,这一时期注解<论语>的专著大增,出现了两本对后世<论语>研究有重大影响的专著<论语集解>和<论语义疏>,这两本书也代表了当时的两种新的注解体例.第三个时期是衰落期,这一时期注解<论语>的专著数量锐减.第四个时期是复盛期,这一时期注解<论语>的专著数量激增.产生了<论语>学史上两部有重要影响的著作<论语注疏>和<论语集注>,注解方式也趋向义理化.第五个时期是总结期,产生了不少以辑佚、考异、辨伪、注释为主的<论语>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9.
由性(理性)其情至情其性(理性),再至情性合一的自我抒情和个性张扬.本文将分析在冒襄的<影梅庵忆语>、沈复的<浮生六记>、陈裴之的<香畹楼忆语>、蒋坦的<秋灯琐忆>、余其锵的<寄心琐语>等五篇文章中,体现出的对人的世俗之情的肯定和张扬,同时又不失儒家的"中庸之道",因此可视为"情性合一".既有对传统观念的突破,又有不能免俗的一面.  相似文献   

10.
<诗>纬以阴阳五行说<诗>,并形成了三期、四始、五际、六情、十二律等一套特异的解<诗>理论,这是它与汉代正统<诗>学的相异之处.而<诗>纬对诗的本质、诗之用等方面的认识,包括它对于<诗>篇的具体阐释,又与汉代正统<诗>学多相通之处,对传统诗学的构建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它与汉代<诗>学的关系,尤其是与齐诗的关系,也有必要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1.
从原型角度看,<射雕英雄传>中的江湖结构、蛇雕意象及郭靖的成人仪式与"道"有着密切的关系,<九阴真经>是道的具体化,郭靖的成人仪式是寻道过程的象征.  相似文献   

12.
"清"在<文心雕龙>中被大量引用.它既是文学构成性的概念,又是文学审美性的概念,这种交叉使"清"作为文学理论概念在<文心雕龙>中得以首次确立.这种确立与"清"所表征的审美趣味、美学理想和玄风荡拂的六朝思想文化以及刘勰原道宗经的传统儒家文化精神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周弼<三体唐诗>、范文<对床夜语>、方回<瀛奎律髓>是宋末、元初三部重要的诗学理论著作.三者都是就近体诗或着重就近体诗而言的;三部书都以"情景论"为其重要理论基础.但在诗学旨趣、理论核心、宗法对象、排击对象上又有差异.同反江西诗派,周弼看重许浑,范文高标杜甫;都宗杜诗,但范文推崇杜夔州前声色流动之作,方回则青睐夔州后瘦硬松劲之诗.  相似文献   

14.
上古东夷民族的图腾乐舞滥觞于传说的少昊时代(大致相当于考古学上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到"五帝"时代(大致相当于考古学上的山东龙山文化时代)后期,乐正夔协助帝舜整理和发展传统乐舞,以东夷乐舞为主体而综合创立<韶>乐,遂成为后世王官乐舞的总源头.春秋战国之际,东夷故地的鲁国和齐国仍然完整地保存着<韶>乐.秦汉以后,<韶>乐古曲始渐次失落,但直到近世,曲阜孔庙祭孔时所用大型乐舞仍存留着<韶>乐和<韶>舞基本模式的痕迹.  相似文献   

15.
迄止目前,国内突厥语研究界对<Diwanu Lubatit-Turk>书名的汉译,还存在着多种形式.笔者认为将其汉译成<突厥语大辞典>是不准确的,是不符合翻译原则和翻译标准的,而将其译成<突厥语辞典>则是准确的,因为这既符合翻译原则又忠实于原作.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小城之春>(中国)与<湖畔奏鸣曲>(前苏联)和<廊桥遗梦>(美国)等电影作品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三部影片在情节框架、人物关系、主题和艺术风格方面基本相似.<湖畔奏鸣曲>和<廊桥遗梦>的创作受到<小城之春>创作的影响,但两片又是具有鲜明艺术个性的生动活泼的电影创作.<小城之春>开启了家庭与婚姻方面感情与责任之关系探索的先河,是爱情题材影片创作的一种深化.它是一部诗电影,是世界诗电影创作进入成熟期的代表性作品.  相似文献   

17.
从句法结构看“钦定本”《圣经》的文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钦定本"<圣经>以其独特的文体对17世纪以降的英国语言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现代英译本<圣经>为参照,对"钦定本"中句法结构的运用进行了抽样考察与分析.认为"钦定本"具有语言简洁、文体正式规范、结构精简且灵活多变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18.
在英国文学中的确存在着所谓的"哥特式小说传统",而且它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笔者认为,这也许是我们揭开<呼啸山庄>的创作之谜的一把金钥匙.以此为切入点,进而研究艾米莉·勃朗特怎样借鉴了哥特式小说在塑造人物方面所取得的经验,笔者发现尽管她仍旧采用了哥特式小说的人物模式即恶魔与天使的对立式的人物格局,但是在艾米莉的笔下,僵化的人物变成了丰满的艺术形象,正因此<呼啸山庄>成了一部非同寻常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9.
<威尼斯商人>的童话性质是通过童话氛围营造、道德训诲原则、假定性形式等因素来完成的.分别取材于<蠢货>及<罗马人的事迹>的两个性质迥异的内容,通过对金钱的态度被粘合为一个完整体."第五幕"按西方编剧法似是多余的,但以中国古代戏剧理论观之,则正体现了"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的艺术效果,成为整个剧作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诗经>作为周王朝通行的乐歌总集,承载着周王朝的基本思想观念.通过对其中"天"、"德"观与宗族亲和观这两组重要观念的探讨可以看出,<诗经>在当时还承担着宣扬西周时代主题和统治意识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