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申明审美关系只是一种价值关系,审美的主、客体关系并不是一种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这很可能给人带来一种误会:似乎审美关系是一种先定或既定的关系,这就错了.因此,我更要申明,在人的实践活动之前或之外,并不存在先定的任何抽象的关系,包括审美关系,而相反,  相似文献   

2.
一种古老而权威的美学理论——标举和提倡含蓄美:仅以文学领域为例,刘勰称含蓄能使“义生文外,秘响旁通,伏采潜发……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皎然称之为“诗道之极”;张表臣说:“篇章以含蓄天成为上”;苏东坡说:“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姜夔说:“语贵含蓄……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善之善者也”;魏  相似文献   

3.
4.
清代乾嘉时期著名诗人和诗歌理论家张问陶,写诗论诗皆主性灵。张问陶无论诗专著,其诗学思想主要通过以诗论诗予以反映。他的论诗诗弘扬光大了戴复古开创的论诗诗重阐释理论的传统,揭橥其性灵诗学观,又兼及衡量历代作家。考察张问陶的论诗诗,可整体把握其诗学理论,也有助于对清代性灵派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古代论诗诗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论诗诗概论赵永纪以诗的形式来论诗,在中国古代诗论中,是一种特殊的体裁。用整首诗专门来评论作家、作品。表达诗学理论观点的作品,虽然出现较晚,但越到后来数量越多,内容越丰富多彩,有对作家、作品和诗风的评论,有对诗学理论的直接阐述,也有对自己“诗心”的...  相似文献   

6.
清代论诗诗的新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诗诗发展到清代大为兴盛,清人在杜甫和元好问的基础上踵事增华,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多有新创,形成了多彩多姿的风貌。前者如论诗话、论闺秀、论域外,后者如诗加注文和诗加序文。这些新拓展,对扩大论诗诗的内涵,弥补其形式上的不足,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8.
略论宋代寿词的历史流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代有一种特殊的文学现象:寿词特别发达,虽然也有人视此为畏途:“难莫难于寿词,倘尽言富贵则尘俗,尽育功名则谈佞,尽言神仙则迂阔虚诞,当总此三者而为之,无俗忌之辞,不失其寿可也.”“寿曲最难作,切宜戒‘寿酒’喀香’‘老人星’千寿万岁’之类.须打破旧曲规模,只形容当人事才能,隐然有视项意方好.”“然而,宋代诗词创作者对这一领域却情有独钟.《全宋词》中,从题序中标明“祝寿”“庆诞辰”“生日”等字样,经判读可确定为寿词的达1860首.无此类标志而经判读可确定为寿词的约694首,两项加起来达2554首,约占《全宋词…  相似文献   

9.
美的本质是整个美学和文艺理论的基石,因而是美学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从六十年代那次初步的争论至今,没有取得什么进展。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在于把研究的目光集中在审美客体的剖析上,殊不知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恰恰在于深入探讨审美主体的本性。因为什么对于对象主体是美的只能由主体的本性来规定。  相似文献   

10.
具象诗(concrete poetry)又称图像诗(visual poetry),它是"利用文字的排列来创造图案(如几何形状)或模拟实物(如苹果或汽车)"[1]的一种诗歌.这种诗歌形式在20世纪的欧美、拉美和亚洲等地区曾盛行一时.在20世纪末的台湾和香港也涌现出了一批颇有建树的具象诗诗人,如詹冰、洛夫、陈黎等.近年来,具象诗在内地也颇受一些诗作者的青睐.关于具象诗写作,诗学界时有赞誉之声.犁青认为:"写图像诗的目的之一是借图像、视觉美的优势,把语言的意旨表达得清晰和强烈,使诗语言张力达到极限."  相似文献   

11.
“美的本质”是美学的基本问题,美学中其他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最终都取决于是否准确地把握了“美的本质”。以往的美学家们对此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但还未找到完善的答案。 我们应该而且能够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逐渐寻找到正确的答案。我认为达到这一目的的正确途径是:首先,对前人“美”的定义加以扬弃,即把其中正确的部分继承下来,变为我们的精神财  相似文献   

12.
有宋一代,论诗诗是与诗话同等重要的诗学批评形式,研究宋代尤其是南宋后期的诗学批评及其审美建构,论诗诗是不可忽视的一个考察领域.文章着重从数量、诗学批评价值及繁盛原因等几个方面对宋代论诗诗作出考察.  相似文献   

13.
论诗诗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一种独具魅力而又富于理论内涵的形式.从外在形态看,论诗诗似乎处于一种散在的状态,但从中又可以寻绎出内在的整体性,即一贯的诗学观念、鲜明的批评主体立场以及系统的诗学价值标准.论诗诗具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大型组诗所展示的诗史风貌;二是以辨体意识对于诗史的选择与判断.论诗组诗的标准,在很大程度上是作者的辨体意识.论诗组诗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和强烈的指向性,体现出鲜明的诗学立场.作者以之评价不同的诗人、诗作就会产生鲜明的情感反差,从而激发了论诗诗中的活性因素.论诗诗不是抽象的概括或枯燥的说教,而是以审美意象来呈现其诗歌美学观念的,而这种审美意象产生的契机则是感兴的生发.论诗诗中的名言往往超越了一般的诗歌批评,而升华为一种诗性哲学.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的身边,环绕着众多美的对象:自然风光、人的服饰打扮、人的言谈举止、人类创造的各种产品……,都能使我们感受到美。艺术作品,作为人类的特殊产品,它更具有无限的美的魅力。它们并非是不可捉摸、神秘的事物,相反,它恰恰近在眼前。我们应从考察身边的美的对象开始,去探索美的奥妙,去创造美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文学的本质是审美,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艺术世界。毛泽东同志深谙人类文艺发展的客观规律,历来十分重视文艺的审美性,不仅自身进行了成功的审美实践,而且在美学理论上也有创造性贡献,早在《讲话》中就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美学原则,许多真知灼见至今依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芒。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典当业的历史流程及社会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典当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为古老的非银行性质的金融行业 ,也是现代银行业的雏型和源头。典当业的产生有着极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人类早期的借贷行为是典当行产生的初级经济形式 ,城乡下层人民的贫困状态是典当行产生的广泛社会基础 ,包括寺院经济在内的商品经济的有力发展是典当行产生的客观物质条件。典当业是商品经济发展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 ,并随商品经济的发展变化决定自身的盛衰枯荣。  相似文献   

17.
一百四十余万字的新闻摄影美学专著《崇高美的历史再现》(下简称《崇高美》)的出版(山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8月出版),填补了中国解放区新闻摄影审美风格形态学研究的空白,具有重大而深刻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是中国新闻摄影美学理论界的一件值得庆贺的盛事.正如著者在书中指出的那样,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群众被最广泛地发动起来,组织起来的,以人民军队为骨干,坚决依靠和组织人民群众积极参加,实行主力兵团和地方兵团相结合、正规军和游击队、民兵相结合,武装群众和非武装群众相结合的人民战争.这种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所显现的无比雄伟壮观和无比丰富多姿的崇高美不仅表现于深刻的历史意蕴,而且凝注在丰富的审美形态之中.著者对于这种历史崇高美的把握体现在多视角多层面的理论概括和审美感悟之上的深层理性谛视.这种鲜明的理论特色,显示了填补中国解放区新闻摄影乃至中国新闻摄影美学理论空白的创造价值.《崇高美》著者将自己理论思维的触角,一端深深地扎进了中国古典美学和中国画学理论的故土泉眼里,另一端则远远地插进了西方当代审美心理学  相似文献   

18.
<正> 朱温是唐末农民起义军的将领,又是五代梁政权的建立者。建国以来,史学工作者鉴于他叛黄降唐,对他的评价极低,虽然也曾有人提出对他进行全面的评价,但在多数同志持否定意见的情况下沉寂了。为了深入探讨这个问题,特提出几点看法以求教于学术界诸同志。一、评价标准的再认识从朱温的经历看,叛变农民政权而降唐仅是其一生中的重大事件之一,我们不能以之作  相似文献   

19.
一、书法艺术表现客观事物的美我们首先探讨一下书法艺术表现客观事物的美的问题.绘画和雕塑可以表现客观事物的美,小说和诗歌可以表现客观事物的美,这已经是尽人皆知的常识了。而对于书法艺术可以表现客观事物的美的问题,则尚需从理论和实践上予以证明.千百年前的古人,把书法美的问题说得神乎其神,固然说明他们对这个问题的错误认识,就是在今天,也远非所有的人都对此是坚信不疑的。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认为,这是由于  相似文献   

20.
论美的本质     
美的本质问题,是美学上最基本的也是最难回答的理论问题。在美学史上,不同时代不同学派的美学家们曾对这个问题作出了各种不同的解释,直至今日也依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种状况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美”这一概念可以具体表现为各种性质极不相同的事物,人们很难从这些事物归纳和概括出本质的因素;二是由于在“美”的概念中包容着很多不同的方面和因素,人们既难全面地把握住这一切,更难进一步从中找到根本的东西。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在这种情况下,不少美学家承认美是难的,而美的本质问题在人们的心目中,也就成了一个千古难解之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