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我家儿子不到6岁就上了小学,11岁时便已是初一的学生。他爸三天两头出差,我既当爹来又当娘,好在一路还顺利。可一踏进初中门槛,我突然发现,十一二岁成了一个很特别的年龄段。儿子慢慢褪去了孩童的幼稚气,又还没到青春期;他对外界的事物,尤其男女间的故事兴趣满满,却又似懂非懂。当你还拿他当小孩子  相似文献   

2.
正施恭升,出生于福建福清。他在山西开砖厂,资产上千万。可就是这样一个事业有成的父亲,却遇上了一个败家的儿子。10年的时间,施恭升数次将儿子拉回正道:当不足16岁的儿子染上赌瘾,施恭升放弃事业做陪读父亲;儿子高考无望,施恭升带他远赴南非辛苦创业;当儿子又沾上毒品,施恭升毅然带  相似文献   

3.
游宇明 《老年人》2013,(9):46-46
读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我们总会为作者笔下的慈父形象感动。儿子都20岁了,北京也去过好几回,可是当儿子又一次回京,父亲还要从扬州赶到南京来送他,临分别时,又撑着胖胖的身子为儿子买桔子。  相似文献   

4.
安子 《女性天地》2005,(10):40-41
刘永行是福布斯中国百富之一,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他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他并没有因为家庭的富足和事业的通达而纵容自已的孩子,而是为孩子选择了和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样的生活方式。他始终认为,应首先要求孩子成为一个简朴、不畏艰难并且有社会责任感的好人。早在刘永行创业之前,他的儿子就懂得了生活的不易。1979年,刘永行31岁,是四川彭州师专的一名学生,每月只有几十元的学生补助,妻子在四川新津县的幼儿园里当老师,每个月也就三十多块钱的工资。就这点钱,还得养一个4岁的儿子。那年的春节,他们所有的钱加起来只有两块,儿子吵着闹着要吃肉,当妈  相似文献   

5.
到乡下一个朋友家做客,他正带着7岁的儿子在田里整理苗圃。当朋友教他的儿子怎样使用割草机时,他的妻子叫走了他,等朋友回来,儿子已把割草机  相似文献   

6.
父爱的传递     
父亲是一个作家,也是一个工作狂,成家之后就很少顾家,儿子呱呱坠地之时也不例外。儿子12岁那年,母亲受不了父亲的冷落,狠心去了美国,儿子判给了父亲。从此,父亲又当爹又当妈地带着儿子,日子过得异常艰难。更艰难的是,儿子已经开始懂事,内心深处的恋母情结,让他怨恨的是父亲的冷漠逼走了母亲。父亲跟任何女性的一个电话、一次通信,都令儿子反感,经常赌气住在学校多日不回家。在儿子心里,一直幻想着有朝一日,母亲会从美国回来,一家三口破镜重圆,重新过上和谐幸福的生活。但每一次,父亲总是这样回答他:"你妈妈的生活观念与我不一样,如同两条平行的铁轨……"这期间,父亲的工作与事业如日中天。因巨大的声誉与社会地位,身边一直不乏美女追求者。有一天,儿子放学回家,父亲有些不自然地招呼他:"儿子,快过来认识一下,这是刘阿姨。"儿子望着"刘阿姨",又望了望有些情怯的父亲,当即扔下硬邦邦的一句话:"你别想给我找后妈,否则我会永远离开这个家!我妈肯定会回来的,我一定要等我妈妈回来!"  相似文献   

7.
为了将来逃避遗产税,他和妻子购房时以儿子的名义登记了产权。然而,两年后,当上了"娃娃业主"的16岁儿子,竟然要"绝情"地将他赶出家门……  相似文献   

8.
古往今来,有许多名人非常讲究教子艺术,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趣闻佳话。砚铭教:宋代大文学家苏武的长子苏迈赴任时,苏轼送给他一方砚台.他在上面亲手刻有砚铭:“以此进道常若渴,以此求进常若惊.以此治财常思于,以此书狱常思生。”苏还表示自己一定不辜负父亲的嘱咐.做一名勤政廉洁,爱民如子的清官。遗书教: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在52岁时始得一子。晚年得子,他当然十分疼爱,但他从不溺爱,而是经常通过各种方法来培养儿子的自立能力。儿子长到6岁时,特地做了个小板凳,让儿子站在小凳上洗碗。当儿子长至IJ10岁时,他又准备了一…  相似文献   

9.
老公一出差,原本懂事的13岁儿子突然变得萌萌哒,爱撒娇,爱黏人,仿佛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小小孩……儿子变得又嗲又萌老公要出差一个月,临行前教导儿子:"你已经是半个男子汉了,要自立自强,还要照顾好妈妈!"回头又叮嘱我:"你呢,也不能天天唠叨他,他长大了,有自己的思考;有时候,你可以适当示弱,培养他的担当意识。"真是苦口婆心,我和儿子频频点头。没想到,老公刚出门,儿子就"翻脸"了。"妈—"儿子拖长语调,"你要给我买书!"  相似文献   

10.
《当代老年》2006,(6):5-5
105岁的宫杜若老人有两个梦想,一是当大学教授,二是娶一位娇妻。这位从内蒙古来到成都儿子家的老人不久前向当地媒体表达了他的梦想。宫老说,最近30年他一直单独生活,希望晚年有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百岁老人想娶娇妻的消息刊发后,拨动了在西安工作、50岁张女士的心。  相似文献   

11.
阿毛和我在一个单位上班,阿虹是老婆那家公司的员工.阿毛的老婆得一场急病死了,留下一个5岁的儿子,他既当爸又当妈,日子过得很艰难.经我们牵线搭桥,去年底他们结婚了.  相似文献   

12.
赶走“啃老”儿子 1932年出生的赵根旺在建国前夕参加革命,随解放大军来到新疆.1966年,在美丽的天山脚下,赵根旺迎来了他的儿子,他给儿子取名赵建功,期待儿子长大后,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建功立业. 20世纪70年代末,赵根旺转业回到家乡江苏,在一家国有企业担任部门负责人.时隔不久,妻子突患癌症离世.儿子尚未成年,赵根旺又当爹又当娘,同事见他日子过得辛苦,不时为他说亲.“不想给孩子找后妈!”保守的赵根旺婉言谢绝了同事朋友的好意.想着儿子从小失去了母亲,赵根旺对儿子的要求,不论大小,毫无原则,有求必应.在溺爱中,赵建功并没有如父亲所愿那般成长.  相似文献   

13.
<正>儿子从小就知道,当他说出"妈妈,我想你"时,会得到妈妈温暖的拥抱和亲吻,而不是讥讽和嘲笑。这几天工作太忙,我将3岁的儿子送到他外婆家。晚上打电话时,儿子叽叽喳喳地向我汇报这几天的生活:家里的小狗很凶,外公总爱拿胡子扎人,外婆做的菜真好吃……最后,这个小男子汉压低了声音,一字一顿地说:"妈妈,我—想—你。"  相似文献   

14.
正7岁儿子很胆小,过个小水沟都要让我们抱。为了锻炼他,我们带他去攀岩。爬到一半时,儿子大哭着要下来,他爸坚决要求他爬上去,儿子大哭着爬上去了,他爸又要求手必须摸到最高处,孩子依然是大哭着完成的。看到儿子下来后手心冰冷,我突然想:这样去锻炼孩子,好吗?研究发现,在10岁之前,几乎有一半的儿童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害怕心理,40%的2~4岁儿童至少有一种害怕心理,43%的6~12岁儿童,则有7种以上的害怕  相似文献   

15.
16岁的儿子,当着他和妻子的面,举刀扎向自己年轻的心脏。那么决绝、精准而狠毒的一刀,要了儿子的命,也把这个46岁农民原本沉默而单调的生活,推向了可怕的旋涡……  相似文献   

16.
儿子3个月大时,我和妻子就去广州打工,把他留给老人照顾。经过16年艰苦打拼后,我们在广州开了饭馆,买了车子和房子,终于具备和孩子一起生活的条件了,但儿子却不来广州。我和妻子痛下决心,卖掉广州的房子回老家陪他,儿子却说:"和你们一起,在哪里都不幸福。"一直让他当留守孩子,我们深感抱歉,但说到底,也是为了他啊!都16岁了,怎么这么不理解父母呢?为什么总是要强调让孩子理解父母呢?你们是否尝试过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  相似文献   

17.
自从有了儿子后,我和老公的生活增加了不少乐趣,可也平添了很多麻烦. 麻烦之一是人力不够.考虑到经济原因儿子3岁后我们就把保姆辞退了,可是小家伙仍然离人就哭,可这样一来把他从托儿所接回家后,就得拨一个专人哄着他.这可不是一项轻松活,他一会儿把你当马骑,一会儿要你学超人,一会儿尿了裤子,一会儿又弄翻了茶杯,总而言之能把你累到筋疲力尽,而另外一个人也不好过,必须全盘承担做饭洗碗拖地洗衣等等沉重的家务劳动.想想在单位辛苦8小时后还得面对如此不堪的局面,真让我恨不能变成林忆莲嘴里不回家的人呀.  相似文献   

18.
<正>15岁的儿子身高1.75米,遗传了我和他爸的优点,长相非常俊俏。加上我们给他买的衣服都很时尚,他在学校回头率很高。前不久他在学校论坛上被选为"校草",这下自我感觉更好了。他开始热切关注时尚,天天琢磨着怎么穿衣搭配,剪个头发都还挑地方。我们让他以学业为重,儿子竟然说:"大家都说我长得像黄晓明,天生就是要当明星的!当明星不用学习,  相似文献   

19.
陈建 《女性天地》2006,(1):44-44
他是一个民营企业家,他的事业非常成功,然而,生活给予他的,却是接二连三的厄运。他曾经有一个可爱的女儿,他爱女儿胜过爱自己的生命,然而,女儿5岁那年的一天,妻子有事误了到学校接女儿,结果,一个自称是他朋友的人将女儿接走。他动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寻找女儿,最终都一无所获。那种切肤之痛几乎让他丧失了生活的勇气,但他明白,妻子的悲伤自责更甚于他,所以他只能将悲伤埋在心里,强打精神去抚慰妻子。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从失女之痛中挺了过来,妻子也挺了过来。后来妻子又为他生了个儿子,夫妻俩将对女儿的思念和爱都倾注到儿子身上。他发誓,…  相似文献   

20.
世上没有顽劣的孩子,只有不懂教育的父母。第一节课:实话实说主讲:家住江西南昌、性格温婉的莫女士我是一个单亲妈妈。去年离婚后,我把全部心血都放在了儿子身上,又当爹又当妈,希望他能够不受我们大人离婚的影响,健康成长。但是儿子的表现太让我失望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