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与比兴这两种思维方式有相通之处,也有相异之处。首先,两种思维方式都具有具象性,其思维载体不脱离具体物象,但是对物象的态度和选取上却有所不同。“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中的物象是理性的,而比兴思维中的物象具有感情色彩。其次,二者都具有类比性。但是二者分属不同的价值体系。“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思维方式以吉凶贞利为价值判断,而比兴恩雏多讽喻得失。寄托情志。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中、美两国专利权授取制度的异同之处进行了比较研究,以作为我国专利立法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文化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情绪隐喻生成于身体本能反应、空间概念映射、物性特征迁移、社会文化四条途径.身体本能禀赋先天遗传特征.是情绪隐喻的第一来源.空间概念投射于情绪域源于人类的空间思维定势.物性迁移隐喻取象自事物与心灵之间相似性的隐性概念结构.另外,不同的文化形态衍生不同的情绪概念.  相似文献   

4.
人类运用认知能力对语言成分进行编码,经过语言编码,语言表达者运用句法规则将思想转换成一种具有语言结构的信息,通过口语或书面语形式传达给对方,语言理解者依据一定的句法关系,建立句子结构,构造相应的命题,作进一步的理解,找到句子意义。在这一过程中,语言理解者要对语言进行主观能动的合理分类,构造句子成分,去同构句子的深层意义,从而达到对句子的理解。由于英汉民族受已有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必然会造成句法规则和句子结构的重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人类的认知活动并非从“一块白板”开始,而是深受内化到主体认知模式的语言影响的。不同的民族语言往往会对科学的认知倾向产生不同的影响。中西语言的结构性差异与音、形、义、法诸分歧无疑是影响两种认知倾向的不可忽视的语言基元。语言是文化的基因和载体,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民族的文明史是在其语言的脊背上演进的。因此,考察中西两种语言的不同有助于中西两种科学认知方法的借鉴、交叉使用与融合,促进我们科学认知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沉思—冲动型认知方式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思—冲动型(reflectivity-Impulsivity,简称R-I)认知方式是认知方式家族中一个重要的成员,主要指在不确定条件下,个体做出决定时速度上的差异。这一认知方式维度从1964年由卡根(Kagan)提出后,诸多研究者围绕这一认知方式维度开展了大量研究,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对冲动性的神经生理机制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些研究对教育实践有直接的启发与指导意义,也为今后进一步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教育研究中,"人类学研究"与"质的研究"一直是关注的焦点。从研究传统、理论来源、研究现状等角度进行比较,两者有较大的区别。难以否认的是,我国教育中的人类学研究与质的研究也有诸多相似之处,身处不同学科背景,不同研究旨趣的研究者之间不断地相互对话,借鉴彼此的研究理论、研究方法,相到渗透,呈现出交叉融合、多元共存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教师、学生和校长所持有的共同信念,这些信念支配着他们在大学这个特殊环境中的社会行为方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对大学校园文化认知具有不同的特点,然而随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中国大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知,与西方相比已经不存在显著的差异。通过对山西太原市五所本科院校的大学生和加拿大两所大学的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研究对比,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高等院校历史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对"世界近现代史"1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从课程性质、教学目的、培养目标、史学理论与历史观、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比较,将世界近现代史课程的史学理论和历史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内容之中,将"中国近现代纲要"的教学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世界近现代史课程的教学内容之中,改变世界史和中国史教学内容的相互脱离、史学理论和思政教育的各自独立状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10.
德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懂得道德的教条,而是为了让人们能够实践道德精神。比较实践性德育和认知性德育的基本原理、具体特征、课程观、教师观和操作流程可以看出,以实践为起点和归宿的实践性德育是扭转德育实效性孱弱的根本出路,实践性德育的思想与实践已成为世界德育的主导,也必将成为我国未来学校德育的根本模式。  相似文献   

11.
绣像本与词话本《金瓶梅》文本有着不尽相同的情节设置与思想内涵,这种不同直观地反映在两大版本各不相类的回目之中,其回目所体现的小说人物形象、小说叙事角度及作者的叙事观点与审美旨趣皆大相径庭。这一问题值得深入探究。此外,借助数字为回目做标记的方法对这些回目的异同频度进行数理分析,也可以使读者更便宜地体察其相异情况和原因,从而在对《金瓶梅》的两大版本进行分析的时候,作出更为明晰的判断。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文学中,"人性"是作家们不断探索的永恒主题.在福克纳与金庸的小说中,有大量的"人性扭曲"描写,两位作家把人的本性与现实融合在一起,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的创作手法和形态对这一文学主题进行着风格各异的描写和阐释,有着某些精神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近代汉语"去+VP+去"句结构类型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去+VP+去"句是近、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句式.现代汉语对它的讨论仅限于"去"在句子中表义的虚实上,而对这一句式产生时代及其发展还没有涉及到.因此,本文就这一问题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1.近代汉语"去+VP+去"句结构类型;2.近代汉语"去+VP+去"句产生时代及其发展;3."去"的词性及意义.  相似文献   

14.
英汉"上下"空间隐喻的认知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认知和发生学的角度分析,英汉"上下"源域具有两个意象图式:一个是物理的"垂直性和平面性";另一个是心理的"上褒下贬"。这是构成英汉"上下"空间隐喻的认知依据。英汉"上下"空间隐喻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其原因在于两民族的心理文化,两种语言的构词能力、构词方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与发展,国内外不少学者对其从不同角度进行历时和共时的研究,就方位介词而言,多数学者重在分析同一语言下的某个介词,比如"上-下"的语用认知。本文尝试从对比角度探讨英汉两种语言下的对应词"IN"和汉语"里"的意象图式的认知分析,以期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对跨语言层面意象图式的认知研究起到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身冷汗”短语中 ,“身”不属于量词 ,它从名词中游离出来 ,但还没有真正游向量词之列。“一身”也不是数量结构。“一身冷汗”类短语可以完成一般数量名短语不能完成的同义转换 ,在语法功能上 ,这一类短语具有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高邮话的动态助词“块”与“住”。“块”可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后所产生的结果、状态的延续或存在 ,可以用“在某处”替换 ;可以表示动作状态的持续‘。“块”还可表示动作在量上的特征 ,表示动作的量多或量大 (这是未完全虚化的用法 )。用在动词后的“住”在高邮话中或表示表示动作、行为的完成、实现 (有时兼有保持的意思 ) ;或表示动作状态的持续 ;或表示动作行为的正在进行。它与动词构成的有关结构及其重叠式 ,各自表示了一定的语法意义 ,本文进行了较为深入地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认知取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均注重研究语言中的认知因素,然而两个语言学派对什么是认知的解释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两种语言理论对认知诠释的异同可见一斑.相同点表现在认知研究目标的基本一致,不同点则表现在认知研究视角的明显有别.对其异同的分析有助于吸收两个学派的语言理论特长,进而建构理论中立的语言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西句法理论因文化背景、语言和诗学观念的不同而显示出迥然相异的形态,以金圣叹和乔姆斯基为窗口,可洞见其中一二。乔氏语言学讲求句法的独立自治,是内指性研究,且句法系统有着严密的层级结构;金圣叹强调句法与字法、章法的互相配合,要求句法灵活多变以追求最佳的表意和审美效果,句法内成员处于平行关系。乔氏和金圣叹句法理论背后之不同是中西诗性思维的差异,前者彰显着对自然理性的崇拜,后者致力于用"无法之法"唤醒人们的自由感知力和原始生命体悟。  相似文献   

20.
隐喻是人们思维、行为和表达思想的系统的方式。空间隐喻是人类认知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一个认知域,是语言中最基本的隐喻类型。通过对空间隐喻中的典型性词语“up”和“down”进行认知研究,揭示了空间隐喻现象的四大隐喻认知功能,即情感表达功能、数量表达功能、社会地位显示功能和身体状况显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