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度的效用,取决于制度的执行力。政党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实践中得到彻底的贯彻和执行,不仅是政党制度效用的充分彰显,更是政党制度权威强化的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互相监督,共同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我国实行的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党体制是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它根本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也有别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一党制。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相结合的一个创造,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坚持和完善这项制度,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巩固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实现党和国家的总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不同政党在政治生活中的实际地位和作用来看,各国的政党制度可以分为对称性政党制度和非对称性政党制度两大类。所谓对称性政党制度,是指一国内不同政党力量相当,轮流执政,不同政党的作用和地位呈现出某种程度的对称性。所谓非对称性政党制度,是指一国内不同政党并非是力量相当,也不是轮流执政,而是各安其位、相互配合相互合作,不同政党的地位和作用呈现出非对称性状态。  相似文献   

4.
李足余 《经营管理者》2011,(6X):310-310
当今世界,政党制度成为各国政治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国家、不同政治体系下的政党制度,千差万别。西方的多党制与我国的政党制度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西方的多党制在意识形态领域里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必须正确地分析和看待。伴随着经济改革的步伐,政治体制改革也势在必行。受西方多党制思潮等的影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有其特有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  相似文献   

5.
政党制度是现代国家政治制度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是民主政治的一种形式和体现。中外政党制度存在着诸多的异同,并在政党与政权的关系方面显现出来。科学地比较研究中外政党制度,对于扩大我们的政治视野,吸收人类政治文明成果,借鉴、参考国外政党制度的成功经验,以促进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完善与创新,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将获得有益的启迪和帮助。一个国家的政治状况与它的政党状况以及党政关系的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英国是世界上政党制度形成最早的国家,马克思说政党制度是英国对世界的一大贡献。这里,我们首先要分清这样的几个概念:政党制度、政党政治、议会制度,政党政治包括政党的产生、发展、内部组织、对外关系、政党制度的特点等有关政党的多数方面的内容,而政党制度则指政党有组织地参与国家管理的制度,议会制度指国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进程中政党的集权结构和领导体制的变迁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引言政党在现代国家政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是它在当代政治生活中也面临着许多挑战。这些挑战既与政党所处的社会政治环境和时代背景的变迁性质相连 ,也与政党自身结构功能的历史规定性及其调整取向有关。在某种意义上 ,把这些挑战称为危机是恰如其分的。政党研究学者指出 ,政党危机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 ,西方如此 ,东方也如此 ,一党体制如此 ,多党体制也如此。不同的国家 ,不同的制度 ,这些危机有不同的表现 ,不同的性质和不同的原因。毋庸讳言 ,在中国同样存在政党危机这个问题。改革开放前中共党内频繁而激烈的“路线斗争”无疑是政…  相似文献   

8.
朱明国 《决策探索》2010,(23):72-74
新加坡与我国特别是广东地缘相近、人文相亲,在政党制度、文化习俗等方断有许多共通之处,其廉政建设经验尤为值得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9.
中西政党制度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建立在不同的经济基础之上;代表着不同的阶级利益;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不同。对比中西政党制度的性质与特点以及中西方为应对金融危机所采取的措施,可以看出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具有伟大的创造性和巨大的优越性。只要我们充分发挥这种优越性,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扬长避短,妥善制定相关政策,就一定能在金融危机中最先复苏和振兴。  相似文献   

10.
方卫星 《决策与信息》2008,(12):154-156
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成果和基本政治制度,主要是实行代议制、分权与制衡制、政党制、法治。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也有弯路、野蛮与恶劣,其反动政策更多的是体现在它的对外侵略等方面。中国是社会主义大国,有13亿人口,只有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才能代表全国13亿人口的根本利益,而不是少数人的利益。因此,坚持和发展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政党制度、法律制度,才能代表全国13亿人口的根本利益,才是中国人民所应坚持和追求的民主制度、政党制度和法律制度与方向。  相似文献   

11.
赵坤  熊辉  李蓉 《经营管理者》2013,(32):304-305
"三型政党"的提出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命题,本文从建设政党文化的意义以及构成要素入手,深入分析了政党文化在与政治交融、多元文化、自身建设的内在联系后,详细阐述了政党文化必需的制度、形象和意识要素,最后着重论述了新形势下建设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2.
制度建设关系到政党事业和政党发展的全局。在党内制度体系中,党内权力体制、权力运行机制、权力操作的程序性规则,这三个层面综合构成党内的制度环境。制度环境好坏直接决定着工作规定和纪律要求的执行状况。  相似文献   

13.
一、建馆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建立一个展示中国民主党派发展历程的专题纪念馆很有必要,建立中国民主党派历史纪念馆(陈列馆)有利于国内外人士认识、了解八大民主党派,是宣传中国政党制度的需要,也是民主党派加强党的建设,传承  相似文献   

14.
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遵循,对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规律进行了深刻揭示,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创新。坚持思想建党全面从严,构建适应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政党文化生态,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加强具有马克思主义特质的执政党文化建设;深刻把握现代政党执政规律,加强秉持现代执政理念的执政党文化建设;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加强融汇中国文化底蕴的执政党文化建设。坚持制度治党全面从严,构建适应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制度建设生态,必须大力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着力构建科学管用的党内法规体系;不断加强党内制度文化建设,着力培育党员干部的制度意识;切实狠抓党的制度执行落实,着力提升党内制度创新与执行成效。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们有必要深刻认识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重要性。只要我们对我国国情有了充分了解,对资产阶级多党制的阶级实质和历史局限性加以剖析,就会认识到我国决不能照搬西方的多党制。 政党制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我国具体的历史的条件决定了我们不能搞西  相似文献   

16.
于洪生 《领导科学》2012,(17):12-14
领导关系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关系。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形成了一种"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中国台湾民主自治同盟构成了我国政治协商制度的主体,成为  相似文献   

17.
程红 《经营管理者》2013,(29):286-286
党章即一个政党的章程,规定了党的重要制度和体制机制,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根本行为规范,是政党内部所有成员都必须遵循的行动准则。认真学习和领会十八大新党章重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充分认识学习贯彻党章的重要意义,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8.
邓平 《科学咨询》2006,(17):18-19
一、建馆理由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建立一个展示中国民主党派发展历程的专题纪念馆很有必要,建立中国民主党派历史纪念馆(陈列馆)有利于国内外人士认识、了解八大民主党派,是宣传中国政党制度的需要,也是民主党派加强党的建设,传承民主党派的优良历史传统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有关政党治理的研究在学界正成为一个关注的焦点。通过对近年来政党组织治理这一研究领域进行考察并提出一些判断,发现研究主要集中在政党治理含义、治理重要性、治理理念和宗旨、治理能力、治理制度、党建思想以及国外政党治理经验借鉴等方面,但在政党治理指标与标准的量化、政党治理绩效作用机理、政党治理应符合国情民情以及政党能力提升、政党认同等几个关键问题的研究上缺乏理论关怀和实证支撑,需要研究者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监督是民主政治的生命线,是现代国家防止权力滥用和反腐败的重要手段。目前,参政党民主监督面临制度建构落后于理论预设的目标追求、民主监督的良好意愿与现实监督效果之间存在落差、共产党的雅量与民主党派的胆量如何突破等困境。要摆脱困境提升民主监督实效,前提是要从政党监督的视角提高监督主体、监督客体乃至全社会的政党监督意识,关键是进行科学完善的制度建构和机制体制建设,核心是监督主体和监督客体均要积极作为,真正在政党层次上发挥出参政党民主监督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